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168章 危机升级,势力阴谋渐清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68章 危机升级,势力阴谋渐清晰

林晚的手指在终端屏幕上滑动,将“云讯维护中心”的注册信息与全市近七十二小时的备案数据并列排列。她放大时间轴,目光落在前天下午三点十七分这个节点上——正是调查组从废弃配电箱中提取出烧毁支付凭证残片的同一时刻。

几乎同步。

她调出该机构的Ip跳转记录,逐帧回放其接入路径。画面停顿在一次短暂的数据跃迁上:凌晨一点零四分,该账号伪装成市政巡检系统,三次尝试连接城市能源调度系统的测试端口,每次停留不超过五秒,随即自动退出。操作干净利落,若非她特意筛选异常访问行为,这种微小波动只会被归为系统冗余误差。

林晚按下通讯键:“组长,我需要你确认一件事。”

电话接通,对方声音低沉:“我在路上,刚接到布防调整指令。”

“你们前天夜里查到的变电站外围活动,具体时间是几点?”

短暂沉默后,组长回答:“两点十八分到两点二十五分之间。两名人员靠近东侧围栏,未越界,监控拍到他们抬头看了眼高压塔,然后离开。没有触发警报。”

林晚闭了闭眼。能源系统切换窗口期通常安排在凌晨两点整,持续约十分钟。那段时间,主控线路会短暂转入备用模式,防御机制最为薄弱。而这两人恰好卡在这个间隙出现,既不破坏设备,也不强行入侵,只是观察。

他们在验证。

她迅速将两组数据叠加至战略图谱,标记出三处关键节点:西城区变电站、南区通信枢纽、城北物流结算中心。过去两周内,这三个系统的日志里都出现了毫秒级的时间延迟,幅度极小,从未引发预警。但现在回头看,每一次延迟发生后,都有类似“云讯维护中心”这样的新机构完成注册或变更经营范围。

这不是随机试探。

是铺网。

她重新打开会议频道,声音清晰:“老陈,把最近两周所有涉及‘数据服务’‘系统维护’类备案机构的上下游合作方名单调出来。我要看它们是否曾以技术支持名义,接触过能源、通信或物流结算系统的接口权限。”

“已经在处理。”老陈的声音从副控台传来,“但有个问题——这些公司大多挂靠第三方服务平台,合同条款模糊,实际服务内容很难追溯。”

“那就查资金流向。”林晚盯着屏幕,“哪怕只有一笔异常转账,也要揪出来。”

几分钟后,老陈的声音再次响起:“找到了两家关联企业。一家叫‘恒联技术支援’,三个月前中标了物流结算中心的部分线路巡检项目;另一家‘迅码科技’,上个月通过外包协议获得了南区通信枢纽的备用链路维护资格。”

林晚立刻调取这两家公司的服务记录。恒联在过去三十天内共提交七次巡检报告,其中三次提到“信号干扰”,但后续检测均显示正常。迅码则更隐蔽,每次入场维护时间严格控制在四十分钟以内,完全避开核心运行时段。

但她注意到一个细节:迅码的技术员每次进出通信枢纽,都会携带一台型号老旧的便携终端。设备本身无害,可记录显示,它曾在三次维护期间与内部局域网建立过短暂直连。

她放大那段日志,发现连接瞬间曾触发一次微弱的能量波动,频率与之前屏蔽“心灵洞察之镜”的信号高度吻合。

林晚抬起头,看向站在副控台前的老陈:“你现在还认为,他们只是想让我们慌乱吗?”

老陈没说话,眉头锁得很紧。

“他们不是要瘫痪系统。”林晚走到主屏前,手指划过三个被标注的节点,“他们是想让这些系统继续运转,但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悄悄换掉掌控权。等我们发现时,整个市场底层架构已经不在我们手里了。”

会议室陷入安静。

组长低声问:“如果目标真是资源接管,为什么不直接动手?”

“因为太快会暴露。”林晚回答,“他们需要混乱作掩护。舆论异动、信号屏蔽、人员跟踪,都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只要我们把主力放在追查临江大厦那个红点上,真正的渗透就会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完成。”

老陈终于开口:“可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已经取得控制权。贸然封锁接口,可能引发公众质疑,甚至被反咬滥用权限。”

“我知道。”林晚坐回指挥位,“所以我们不能公开行动。”

她启动权限面板,输入一串加密指令:“我下令启动‘灰域响应预案’。技术组立即提升三大节点的自检频率,预载应急协议;外勤暂停主动追踪,改为定点轮值,重点监控所有持有维护资质的第三方人员出入记录。”

组长点头:“明白。我会安排人伪装成后勤人员,混进相关单位做实地核查。”

“还有。”林晚补充,“所有新注册的服务机构,无论规模大小,一律纳入实时行为分析模型。一旦出现Ip异常跳转或短时高频访问,立刻标记为高危。”

命令下达后,主控室进入高效运转状态。数据流在屏幕上快速滚动,警报阈值被悄然上调,而外界对此毫无感知。

林晚靠在椅背上,太阳穴隐隐发胀。这是今天第三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她在会议中途短暂开启能力,分别读取了老陈和组长的即时反应——前者仍存疑虑,担心重蹈三年前误判覆辙;后者则更多担忧外勤队员的安全。但她没有当场点破,而是用数据说话。

现在,他们都选择了执行。

她拿起老陈刚打印出的资金流向汇总表,一页页翻看。突然,她的动作停下。

在“迅码科技”的下游合作方名单底部,有一个不起眼的名字:“晨曦互联”。

这家公司从未出现在之前的任何调查报告中。注册资本五十万,办公地址登记在郊区工业园的一栋空置厂房内。表面上看,它只是一家提供基础网络托管的小企业。

但林晚记得这个名字。

三天前,调查组在南区旧通信塔地下井盖下发现的微型信号增强器,生产序列号尾段刻着“cx-NEt-7”。而“晨曦互联”的备案编号,正是以“cx-NEt”开头。

她立即调取该公司名下的设备登记信息。结果显示,过去一个月内,共有六台同型号增强器被签收,签收人一栏写着同一个名字——周培。

这个名字没有出现在任何已知档案中。

林晚正准备进一步查询,主屏忽然弹出一条提示:物流结算中心今日第二次出现毫秒级延迟,持续时间为0.8秒,较上次增加0.3秒。

她盯着那行字,手指缓缓收紧。

就在这时,组长来电:“我们刚查到‘恒联技术支援’的巡检排班表。明天上午十点,他们有一组人要去城北结算中心做例行线路检测。”

“带队的是谁?”林晚问。

“名单上有两个名字,其中一个……叫周培。”

林晚放下话筒,转身走向主控台。她将“晨曦互联”、周培、信号增强器、毫秒延迟四项信息并列投影,形成一条完整的行动链条。

他们不是在试探。

他们在校准。

她拿起笔,在日志本上写下一句话:“敌人要的不是胜利,是让我们相信自己已经输了。”

然后合上本子,站起身。

“通知技术组,从现在开始,结算中心的所有巡检操作必须由双人监督,并全程录像。另外……”

她停顿了一瞬。

“明天那组人进来时,我要看到他们的每一项工具都被扫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