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零零后小姨逆天带娃,震惊全网!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儿子丢的人,都让闺女给找回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四十三章 儿子丢的人,都让闺女给找回来了

可张阳的话刚说完,就马上得到了网友们的反驳。

【说的简单,但是真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怎么可能不焦虑。】

【就是,孩子的学习真的是一步没跟上,就处处被别人落在后面。】

【我现在就有些后悔,当初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学点什么,真的是多学一点就多一条路。】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怎么能让孩子没点才艺傍身。】

【没错,一个班里的孩子都会点什么,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我觉得其他的兴趣班倒无所谓,就是孩子一定要学一项运动,这样不管将来能不能用到,只要他坚持,当下就能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有个商场的运动爱好总归是好的,其他的先放在一边,但肯定可以锻炼身体。】

......

张阳看着满屏焦虑的弹幕轻轻的叹了口气:“看来大家的焦虑比想象中要更深。”

“虽然担心孩子落后于人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也要明白,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仅仅依靠给孩子报大量的兴趣班,试图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超越别人。”

“这种做法不仅可能让孩子不堪重负,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孩子的成长有时候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报复,不只是有这一条路。”

“很多家长可能忘了,兴趣班,前提是要有兴趣,而不是为了拿出来和别人比较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其实,关于小孩子的兴趣培养还有另一条赛道。”

“那就是运动,我刚才在弹幕上看到有很多家长说要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运动。”

“刚才有网友说运动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出错,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还能培养他们的毅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比如足球,虽然成绩一直不怎么理想,但运动嘛,重在参与就行了,名次什么都是其次。”

“还有,在面对比赛的输赢时,孩子也能学会如何调整心态、接受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

“而且男足不行,并不代表女足不行啊。”

......

说到足球的时候,评论区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在家睡觉都不看,看了心里更难受。】

【活了大半辈子中年人没有一丝成就,平时在公司直不起腰,老婆跟别人跑了,孩子不是自己的,父母也早早的走了,打开手机刷到国足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地方。(捂脸)jpg】

【球门嘛,还是自家的确实好进一些,世界上要是没有国足,那将会少很多乐趣。】

【确实,国足里面那是人才辈出,卧龙凤雏齐聚。】

【女足亚洲杯夺冠的时候,张琳燕的妈妈一直在打麻将,有人来说你赶紧回家收拾下,你女儿拿冠军了,市长要来你家里慰问。(捂脸)jpg】

【儿子丢的人,都让闺女给找回来了。】

......

张阳看着弹幕差点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但还是赶紧忍住了,继续说道:“正如大家想的那样,运动的好处确实有很多。”

“但是家长们也要注意,孩子一定要按照自身的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运动天赋都不同,不能盲目跟风。”

“比如有些孩子身体协调性较好,可能适合像舞蹈、体操这类对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的运动。”

“而有些孩子力量感较强,像举重、摔跤等项目可能更适合他们。”

“如果孩子本身身体素质娇弱,却非要让他去参加高强度的长跑训练,这不仅可能让孩子受伤,还可能让孩子对运动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阳忽然话锋一转:“那么接下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一下,运动会不会出错?”

听到这句话,网友们明显安静了下来,弹幕也少了起来。

甚多家长确实觉得,比起那些需要动脑、费钱、还未必有结果的兴趣班,让孩子去运动总是没错的。

“运动的好处我们不能否认,但是家长也要注意一点,不要让运动变成孩子的枷锁。”

这时,他看到有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分享了一大段自己的经历。

【我是名老师,之前在我班里的时候接触过一个学生的父亲,他从小就把那个孩子送去练游泳,每天训练两个小时,风雨无阻。

孩子一开始还挺喜欢的,但随着训练强度越来越大,成绩压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对游泳彻底失去了兴趣。】

“当然,这并不是个例。”

张阳接过话头说道:“很多家长在送孩子去学习运动项目的时候,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和体能。”

“而是出于一种‘别人都报我也报’的心态,或者希望孩子能在体育方面有所特长,将来升学能够加分。

“这种功利性的选择,往往会导致两个问题。”

“一是忽视了孩子的身体承受能力,二是把原本快乐的运动办成了任务和负担。”

“所以,我想强调一点。”

张阳认真的说道:“无论是艺术类兴趣班,还是体育类兴趣班,核心都应该是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运动之所以被认为是不会出错的,是因为它看上去积极健康。”

“但如果我们忽略了孩子是否喜欢、是否合适,那它一样会成为压迫孩子的工具。”

“孩子对运动不感兴趣是很常见的情况,大家也不要过于着急。”

“要是想在这方面培养孩子,那家长首先就要以身作则,自己先养成运动的习惯,让孩子看到运动的乐趣和好处。”

“我不清楚,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运动的习惯。”

“但要是只动动嘴皮子、自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却让孩子去学、去练的话,那肯定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