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大衍神医 > 第330章 什么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0章 什么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夜幕像一块温润的墨玉,将彭家小院裹得严实。客厅里亮着暖黄的灯,餐桌被丰盛的菜肴摆满——红烧鱼泛着油光,清蒸排骨透着鲜香,还有几样清炒时蔬,绿得惹人眼。彭老爷子和老太太坐在上首,杨澜生和彭悦分坐两侧,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笑声像撒在盘子里的糖,甜丝丝的。

酒过三巡,话题从装修进度聊到县城新修的公园,又转到杨澜生医院里的趣事。老爷子喝了两盅白酒,脸颊泛红,眼神却愈发清亮。他放下酒杯,忽然看向杨澜生,慢悠悠地问:“澜生啊,你认为什么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啊?”

这话一出,老太太和彭悦都愣了一下。老爷子平时话不多,今儿个突然抛出这么个问题,倒像是藏了许久的心思。两人交换了个眼神,都没作声,只静静看着杨澜生。

杨澜生放下筷子,指尖在桌沿轻轻敲了敲,沉吟片刻,笑了笑:“爸,您这个问题,可不小啊。要说清楚,怕是得从老祖宗那会儿聊起。”

老爷子眼里闪过一丝赞许:“哦?那你说说看。”

“中华五千年文化,说到底,处处都透着男性社会的印记。”杨澜生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老爷子续了杯茶,“从甲骨文里‘男’字的写法就能看出来——‘田’下加‘力’,意思是在田里出力的人。那会儿生产力低下,男人是狩猎、耕种的主力,慢慢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支柱。”

老爷子点点头:“没错。《易经》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天行’讲的就是阳刚之气,对应到人间,便是男人该有的担当。”

“您说得是。”杨澜生接过话头,“夏商周那会儿,部落首领多是男性,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赞他‘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凭的是什么?是扛事的肩膀,是‘定九州’的格局。这时候的男人,关键词是‘力’——体力,更是魄力。”

彭悦托着下巴听着,忍不住插了句:“那时候女人地位低,是不是也和这有关?”

“有一定关系,但不全是。”杨澜生解释道,“早期社会分工是生存逼出来的。男人外出狩猎,女人守着部落照看老幼,慢慢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但老祖宗从没说过男人可以仗着体力欺凌弱小,反而强调‘仁者爱人’。就像商汤‘网开一面’,打猎时特意留条生路,这便是男人的仁心。”

老爷子呷了口茶,接口道:“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对‘男人’的说法就更细了。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士’多指男性,讲究的是胸怀和责任。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男人的骨气。”

“可不是嘛。”杨澜生笑了,“那会儿的男人,能文能武。像蔺相如,完璧归赵靠的是智慧,渑池之会靠的是胆识,面对廉颇的挑衅,又能‘引车避匿’,这是何等的胸襟?还有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明知刺秦九死一生,却为了‘报太子’的知遇之恩,慨然赴死,这是重诺轻生的义气。”

老太太听得入了神,喃喃道:“原来以前的男人,要学这么多道理。”

“到了汉唐,这种男性的精神又往前迈了一步。”杨澜生继续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一去十三年,被匈奴扣留过,受过无数苦,却硬是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什么?是开拓精神,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底气。唐朝更不用说,李世民少年从军,平定四方,登基后又能‘从谏如流’,听得进魏征的逆耳忠言,这是男人的格局——既能开疆拓土,也能低头纳谏。”

老爷子放下酒杯,眼神里带着追忆:“我年轻那会儿,听村里老人讲岳飞的故事,说他‘精忠报国’,背上刺的字都磨出了血,到死都想着‘还我河山’。还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都是刻在骨子里的气节。”

“爸说的这些,其实都指向一个核心——男人的‘担当’。”杨澜生语气沉了沉,“但这担当,不是说要男人事事逞强,更不是大男子主义。就像宋朝的苏轼,一生被贬了好几次,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够惨了吧?可他能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能在惠州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没被磨难打垮,反而活得通透,这是男人的韧性。”

彭悦轻轻点头:“我懂了,就像爸常说的,‘能扛事,也能容事’。”

“悦悦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老爷子笑了,“民国那会儿,也有不少真男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边骂着社会的病,一边为青年铺路;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是文人的风骨,也是男人的硬气。”

杨澜生接过话:“其实说到底,中华五千年文化里的男性形象,从来不是单一的。有‘怒发冲冠’的刚烈,也有‘温良恭俭让’的谦和;有‘舍生取义’的决绝,也有‘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就像我爷爷,一辈子没读过多少书,是个普通的农民,可他在饥荒年,把家里仅有的口粮分给了邻居,自己家人勒紧裤腰带;我奶奶生病时,他半夜步行几十里山路去请医生。在我心里,他就是真男人。”

说到这儿,杨澜生停顿了一下,看向老爷子:“所以我觉得,真正的男人,不是看他多有钱,多有权,也不是看他嗓门多大,拳头多硬。而是看他有没有‘根’——这根,是对家庭的责任,对他人的善意,对信念的坚守。”

老爷子眼睛亮了:“你接着说。”

“对家庭,他得是顶梁柱,不是说要一个人扛下所有,而是懂得分担。就像您,平时看着严肃,却总记得伯母爱吃的糕点,会帮着悦悦收拾房间,这是温情。”杨澜生笑了笑,“对社会,他得有分寸,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行医这些年,我见过不少男人,有的医术高明,却收红包、开贵药,这样的人,本事再大,也算不上真男人;有的医生没什么名气,却会给贫困病人垫付药费,会熬夜守着重症患者,这便是仁心。”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能认清自己。”杨澜生语气郑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成功时不狂傲,失败时不沉沦。就像我之前创业失败,一度觉得天塌了,是悦悦和伯父伯母点醒我,说‘跌倒了,拍干净土再站起来’。真正的男人,不是从不跌倒,而是跌倒后,能为了在乎的人,重新站直。”

老爷子拿起酒杯,对着杨澜生举了举:“说得好!我活了大半辈子,见过不少所谓的‘成功男人’,有的富甲一方,却对父母刻薄;有的位高权重,却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这些人,走不远。反倒是那些守着本分,揣着良心的男人,活得踏实,让人敬重。”

他喝了口酒,继续道:“我年轻时候在厂里上班,有个老班长,技术一般,话也不多,可谁家里有事,他都主动帮忙顶班;车间着火,别人都往外跑,他冲进火场把机器上的图纸抢了出来——那图纸是厂里半年的心血。后来他被烧伤了,却从没抱怨过。在我眼里,他比那些厂长经理,更像个男人。”

老太太笑着说:“你们爷俩说的,不就是‘有骨头,也有血肉’吗?”

“对喽!”老爷子拍了下桌子,“有骨头,是有原则,有骨气,不随波逐流;有血肉,是有温度,有真情,懂得疼人。这才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男人样’。”

杨澜生拿起茶杯,对着老爷子举了举:“爸,您这话,我记心里了。以后不管是做人,还是行医,我都照着这个标准走。”

彭悦看着眼前的两个男人,一个鬓角染霜,却目光如炬;一个正值壮年,眼神坚定。他们聊的是五千年的文化,说的却是最朴素的道理——真正的男人,从不是被定义的符号,而是用一生的行动,写就“责任”与“温情”的人。

窗外的月光悄悄爬进窗,落在餐桌的鱼盘上,泛着柔和的光。一家人继续吃着饭,话题又回到了家常,可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刚才那场关于“男人”的对话,像一粒种子,落在了心底最软的地方,迟早会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