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大衍神医 > 第331章 今年国庆那天,正好中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1章 今年国庆那天,正好中秋。

九月四日,周五。晨曦刚漫过县城的屋顶,杨澜生已背着双肩包站在路边。去往省城的大巴车缓缓驶来,车窗外,秋意正浓——道旁的白杨树抖落几片枯叶,像蝶翅般打着旋儿坠向地面;田埂上的玉米秆裹着金红的穗子,在风里轻轻摇晃;远处的山坡被染上深浅不一的黄,间或有几簇火炬树燃得热烈,像被岁月点燃的火焰。

这是中秋前的最后一次省城之行。杨澜生靠窗坐下,看着窗外流动的秋景,思绪也跟着飘远。临床诊疗中攒下的疑惑像秋日的云,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与彭悦的婚礼将近,红帖上的日期烫着暖意;而今年的中秋与国庆竟赶在同一天,像是岁月特意埋下的伏笔,提醒着他时光的厚重与人生的奇妙。

大巴车驶离县城,驶上高速。田野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树林。秋阳透过枝叶的缝隙,在路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忽明忽暗,像极了他这些年的人生轨迹——创业时的高光,失败后的低谷,行医路上的豁然,情感里的牵绊。他想起常东平老师说过的话:“医道如秋途,有坦途,有陡坡,能在落叶里看见新生,才是真修行。”

三个小时后,大巴车驶入省城。杨澜生先去了常东平的工作室。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药香扑面而来,常东平正坐在案前整理医案,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老师。”杨澜生轻唤一声。

常东平抬头,眼里漾起笑意:“来了?坐。看你眉宇间带着困惑,是遇上难题了?”

杨澜生在对面坐下,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确实有几个病例想请教您。特别是近期接触的一个患者,韦昆……”他细细讲述了韦昆的体质特征、家族病史,以及自己对其情志与体质关联的困惑,“她看似健壮,实则阴虚火旺,情绪波动极大,用了滋阴降火的方子,效果却不持久。”

常东平听完,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着:“你忽略了一点——她的‘火’,不全是阴虚所致,更多是‘郁’出来的。这类患者,多是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久而成火。就像秋日的山林,枯叶不除,遇风就容易燃。”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疏肝解郁,佐以滋阴”八个字,“方子要变,更要解她的心结。医者,不仅要医身,更要医‘气’。”

杨澜生茅塞顿开:“您是说,她的体质与家族压力、个人执念有关?”

“正是。”常东平点头,“你记不记得《黄帝内经》里说‘怒伤肝,喜伤心’?情绪是看不见的药,也是无形的毒。韦昆这类人,表面强势,内心却有郁结,就像被寒霜困住的草木,看着挺拔,根却发着僵。用药时,得加些‘温通’的引子,比如薄荷、柴胡,不光通经络,更要通心气。”

师徒俩就着病例聊开,从脉象的浮沉聊到方剂的加减,从体质的偏颇聊到情志的疏导。常东平时而提笔批注,时而起身翻找古籍,阳光透过窗棂,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杨澜生听得入神,那些困扰多日的疑惑,像被秋风扫过的落叶,渐渐清晰起来。

傍晚时分,杨澜生告别常东平,去了林琳的住处。推开房门,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林琳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回来了?刚炖好的排骨汤,等你呢。”

餐桌上摆着两菜一汤,都是杨澜生爱吃的。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淅沥的秋雨,敲打着玻璃,发出沙沙的声响,像一首温柔的催眠曲。

“今天去见常老师了?”林琳给他盛了碗汤。

“嗯,聊了韦昆的病例,收获很大。”杨澜生喝了口汤,暖意从胃里蔓延开来,“老师说,我之前只盯着她的体质,没顾及她的心病。”

林琳笑了:“你呀,对别人的病看得透,对自己的心事却总藏着。”她看着杨澜生,眼神里有理解,也有释然,“婚礼的日子定了?”

“定了,国庆那天,正好中秋。”杨澜生放下汤碗,“到时候,你一定要来。”

“一定去。”林琳点头,指尖轻轻划过碗沿,“其实我早就想通了,咱们这样,也挺好。”

秋雨渐渐密了,窗玻璃上凝起一层水汽。杨澜生看着林琳,这个曾与他共度青春、见证他低谷的姑娘,如今眉眼间多了几分从容。他们曾深爱过,却终究没能走到一起,不是不爱,而是命运的岔路太多,各自的脚步终究要迈向不同的方向。

“对不起。”杨澜生轻声说。

林琳摇摇头,眼里闪着光:“该说对不起的是我,以前太执拗了。”她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其实上个月去看了场画展,有幅画叫《同行》,画的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相交,却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延伸。我忽然就明白了,有些关系,不必成为夫妻,也能天长地久。”

杨澜生的心像是被秋雨浸润过,柔软而平静。他想起常东平老师说的“担当”,想起彭父说的“有血肉,有温度”。原来,不负卿,不止是相守,更是尊重彼此的选择,守护对方的幸福。

“你在省城还好吗?”杨澜生问。

“挺好的,诊所的生意慢慢稳定了,也收了个徒弟。”林琳笑了,“前几天遇到咱们医学院的老同学,她说你在县城名气很大,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我听着,比自己成功还高兴。”

“都是些本分事。”杨澜生有些不好意思。

“这才是你啊。”林琳看着他,“永远记得为什么出发。”

两人聊着近况,聊起医学院的趣事,聊起各自遇到的患者,没有尴尬,没有隔阂,像一对久别重逢的老友,自然而温暖。秋雨敲窗的声音成了最好的背景音,洗去了过往的牵绊,留下了清澈的情谊。

夜深了,雨还在下。杨澜生起身告辞,林琳送他到门口。

“路上小心。”林琳递给他一把伞。

“你也是。”杨澜生接过伞,顿了顿,“以后有事,随时找我。”

“好。”林琳笑着点头。

走出楼道,秋雨落在伞面上,发出温柔的声响。杨澜生抬头望去,远处的路灯在雨雾中晕开一圈圈暖黄的光,像撒在人间的星辰。他忽然明白,人生的圆满,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模样。与彭悦的相守是圆满,与林琳的这份相知相惜,亦是圆满。

他握紧手中的伞,一步步走进雨里。前路或许还有风雨,或许还有岔路,但他心里清楚,只要守住那份担当,那份温情,无论走向何方,都是坦途。

中秋的月光还未升起,但此刻的秋雨,已足够让他看清内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