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抬起头,语气坚定地说:“试用没有问题,我们可以灵活应对。建议采用短期租赁的方式,先让他们试运行一段时间,既能体现我们的诚意,也能避免资源被无偿占用。……”
她转过头,目光落在阮初夏身上,试探性地问道:“你觉得呢?这个方案可行吗?我担心的是,如果试用期太长,可能会影响其他客户的交付进度。”
阮初夏轻轻放下茶杯,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笑意。
她缓缓说道:“我没意见。这批设备我们已经调试过多次,关键部件全部经过专业检测,运行数据也做了完整的记录和备份,质量完全过关。……”
三人正低声讨论着后续的推广策略。
气氛略显紧张而又专注。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思索的神情。
仿佛每一个字眼都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的走向。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敲门声。
是一个男人的声音:“有人在吗?打扰一下。”
三位女性同时停下交谈。
她们的目光迅速交汇,彼此眼中都浮现出疑惑与警觉。
这是他们搬到新办公室的第一天。
尚未正式对外公布地址,怎么会有外人找上门来?
阮初夏身为负责人,自然反应最快。
她打开门,门外站着两名年轻人。
一男一女,年纪都在二十五六岁上下。
他们肩上各自背着一个略显陈旧的帆布包。
手里则分别拿着厚厚的笔记本和一部黑色相机。
阮初夏微微皱眉:“你找谁?这里是致远医疗设备公司的办公区,目前还未正式对外开放。”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界限感。
那人见到她,立刻露出一个友善的笑容。
他连忙点头,以示尊重。
“您好,我们是《深市日报》的记者,前来进行实地采访。请问,这里是不是致远医疗设备厂的总部?我们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来源,说是贵公司刚刚落户于此。”
听到“记者”两个字。
原本安静坐在沙发上的卫成露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她站到阮初夏身旁,语气轻快而热忱。
“你们……是来采访的吗?太好了!我们正希望有媒体关注咱们这个新生企业。请进请进,外面站着多不方便,里面坐,里面坐!”
那位男记者笑着点头,眼角泛起真诚的笑意。
“是的,我们是接到消息,说深市成立了第一家民营医疗设备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填补了本地产业的一项空白。所以特地过来了解一下情况,报道一下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请问,您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吗?”
阮初夏和郭成雅几乎在同一时间转头看向卫成露。
两人的目光中都带着一丝默契的认可。
卫成露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她擅长对外沟通,应对媒体游刃有余,这类场面自然由她出面最合适。
卫成露不慌不忙地整了整衬衫领口。
她挂上一个标准的客套笑容。
“没错,我是公司的运营负责人,姓罗。两位记者同志,欢迎你们的到来。请先进来坐吧,我们准备了茶水。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们三位,我们都会如实回答,也希望能让公众更了解我们的初心与目标。”
女记者年包里掏出一支录音笔,按下开关。
确认设备正常运行后,才抬头微笑。
“谢谢,我们开始录音了,请问可以吗?”
他的动作熟练而专业。
每一次对焦、每一次快门按下都显得沉稳而有条不紊。
阮初夏三人也非常配合。
主动介绍公司成立的初衷。
团队背景以及未来的规划方向。
她们的回答真实、质朴,却令人动容。
展现出女性创业者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然而,当记者试图深入探讨某些涉及社会制度、政策导向等较为敏感的话题时,三人的态度立刻变得谨慎起来。
她们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由阮初夏温和而坚定地回应。
“我们尊重并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
对于具体政策执行中的细节问题,她们选择避而不谈。
卫成露微笑着接过话头。
“目前我们的精力都集中在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上,这些问题可能超出我们的专业范围。”
郭成雅则补充了一句。
“我们更愿意用技术和成果说话,而不是参与讨论那些我们并不完全掌握的信息。”
三人配合默契,语气平和。
既没有表现出抵触情绪。
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解读的模糊空间。
她们心里都清楚,这次采访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
可以借助媒体提升公司的知名度。
通过主流媒体的报道,可以让更多医疗机构了解到她们的存在。
吸引潜在投资方和优秀人才的关注。
但她们也明白,在这个时代背景下。
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碰,必须把握好分寸。
过度张扬或言辞不当,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哪怕是一句无心之语,也可能被断章取义,进而影响公司的声誉,甚至招致监管部门的关注。
因此,她们在表达观点时始终保持理性克制。
避免使用情绪化词汇,也绝不妄议体制。
她们深知。
作为一家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
唯有低调务实,才能走得更远。
阮初夏等人亲自将记者送到公司门口,握手致谢,态度诚恳而谦逊。
这次采访虽然短暂。
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
在深市悄然荡开了一圈圈涟漪。
最初的那篇报道发表后,迅速引起了本地医疗行业的关注。
不少同行在朋友圈转发文章,并附上“本土创新力量崛起”的评论。
更有几位曾在大厂任职的技术人员打来电话,询问公司是否正在招聘。
这场看似普通的媒体访问。
正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发酵。
为公司带来第一波实质性的关注浪潮。
从那天起,陆陆续续有更多媒体的记者慕名而来。
有报社的,有电视台的,甚至还有省里广播电台的采编人员。
他们都被“深市首家民营医疗设备公司”这一标签所吸引,想要一探究竟——究竟是怎样的团队,敢于在这样一个高度监管、技术密集的领域从零开始?
有人想了解她们的创业故事。
有人想报道女性创业者的励志经历。
还有人希望挖掘深市本土科技创新的典型案例。
面对接踵而至的采访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