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视线都汇聚在最后一组走上舞台的身影上。
观众屏住呼吸——站在正中央的祝恩只是浅浅一笑,而他轻轻抬起手,将食指放在唇边的那一瞬间,全场的喧嚣像被按下了静音键般消失无声。
舞台沐浴在柔和的光晕之中,那是一种仿佛预示着全新开始与无限可能的暖光。
淡淡的粉色笼罩在每位表演者身上,令整个画面透着温暖与亲近。
女孩们的装扮如同漫画中走出来的校园少女——格纹百褶裙、过膝长袜、白色彼得潘领衬衫,头发扎成高高的马尾辫,系着鲜亮的丝带,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而祝恩,身着干净的白色短袖衬衫,胸前打着俏皮的水手巾,仿佛是这些少女们值得依赖的温柔哥哥——这份气质反而更添他的魅力。
整支队伍散发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像是春天的第一缕暖风。
不同于其他舞台以全黑开场,他们的表演一开始便在聚光灯下闪耀,瞬间在视觉上就带来冲击。
镜头推进到祝恩的脸时,等候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叹。
“啊,他的脸真的开了挂。”
“这气场到底是什么鬼?”
“帅到不行,我单凭脸就投票了。”
“你觉得他会喜欢这种理由吗?”
“管他呢!我就喜欢他的脸!要命!”
“我是真的想要他要我的命。”
伴随着轻快的旋律响起,房间里的气氛立刻被带动起来。
那节奏有种让人不由自主扬起嘴角的魔力,仿佛阳光透过云层直射心口。
嘉嘉死死抓着宝拉的手臂,像念咒一样低声呢喃:
“可爱祝恩,可爱祝恩,可爱祝恩……”
宝拉同样沉迷,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她们已经太久没有看到“可爱祝恩”登场了!
舞蹈编排并不复杂,但整齐划一的动作配合着轻松俏皮的表情,反而更讨喜。
她们拍手、旋转、随着可爱旋律轻轻摇摆,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忍不住跟着微笑。
? “四岁那年,最大的烦恼是食物分量,
吵吵闹闹抢来抢去毫无商量。
你偷我薯条,我拿你派,
妈妈笑着摇头,无奈又宠溺地叹一口气。” ?
开场的第一段由祝恩演唱,瞬间定下了高水准的基调。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现场听到祝恩的歌声——而这一刻,他们彻底被征服。
“难怪‘星芒’一直在吹。”
“现场比录音还好听。”
“‘天使嗓音’一点不夸张。”
“我以前只听过录音,能亲耳听到太值了。”
“姐妹们,这可是稀有时刻,珍惜啊!”
“你说得好像这是最后一次听他现场一样。”
“以他们演唱会抢票的惨烈程度,我觉得这真可能是最后一次。”
后台的导师们早就了解祝恩的天赋,此刻则专注在歌词和整体概念上。
他们都知道,祝恩是概念掌控的高手——而这一次,他似乎又超越了自己。
李锡从第一句开始就被牢牢吸引,“这孩子天生就是要站在舞台上的。”
一个原本奇怪的歌名,被他硬是演绎成了足以称为杰作的舞台。
第一段中,祝恩和女孩们配合默契,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演绎“抢食”的趣事。
假装拽着看不见的盘子,比划着数来数去——这种兄妹间的小打小闹,惹得台下不少有兄弟姐妹的观众忍俊不禁。
? “五岁上学那天,你哭着说脚趾磕疼,
可我们都知道,那不是原因。
你只是想念你的小搭档,你的秘密玩伴,
而我答应你,放学回来会带着故事给你惊喜。” ?
这一段由叶丽演唱,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兄妹间那种“想念却不说出口”的情绪。
台下的观众再一次找到共鸣,目光不自觉地更加专注。
随着旋律转折,故事线也进入了新阶段。
轻快的节拍渐渐染上了一丝沉重,像是在预告接下来的人生转折。
? “八岁那年,爸爸妈妈分开,世界被撕成两半,
可我们像所有兄妹一样,从彼此身上找到力量。
黑暗中低声细语,分享梦想与害怕,
在对方怀里找到安慰,悄悄擦干眼泪。” ?
京光的眼神微微一颤,眼底涌起酸涩——他的父母也在他年幼时分开,这段歌词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记忆。
舞台上的他们用最简单的动作,表现出父母分离的无奈与痛楚。
彼此伸手,却始终差那么一点触碰到,表情中满是困惑与难过——那是孩子对破碎家庭最直白的诠释。
“靠,这不就是在唱我吗?”宝拉忍不住低声感叹。
“你又没有兄弟姐妹。”嘉嘉翻了个白眼。
“可我爸妈也离婚啊!”宝拉不服,“谁写的歌啊?”
答案显而易见——是祝恩。
女孩们也有参与,但整条故事线的构架,出自祝恩之手。
而对他来说,这根本不算难。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首歌。
这是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