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并不是他人生故事的原貌。
他们的父母从未离异——
只是死了。
然而,这样沉重的事实显然不适合放进一首可爱轻快的舞台曲里,所以祝恩将“死亡”换成了“离婚”,既保留了情感冲击,又能让观众接受。
毕竟,这依旧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那些真正经历过的人,祝恩希望借此为他们发声。
随着这段伤感的揭露,观众很快意识到——这根本不是他们以为的“全程可爱”表演。
“糟了。”李再咏抬头望着天花板,用手拼命扇着脸。
“别告诉我——”
“天啊,你已经哭了。”吴志恺扶着太阳穴,无奈道,“我还以为你早就走出来了。”
“我也以为啊!”李再咏一边吸鼻子一边喊,“可祝恩就是有本事让我哭得稀里哗啦,我真没办法。”
吴志恺啧了一声,摇摇头,“平时我早就骂你是爱哭鬼了,但这是祝恩……我懂。”
“舔狗。”李再咏一边流泪一边回嘴。
接下来是整首歌的核心——副歌部分。
? “十二岁那年,我讨厌你,恨不得你从未存在。
没有你,我的人生会更精彩。
你摔门而去,我继续咆哮,
我们之间的羁绊虽拉紧,却从未真正断掉。” ?
节奏明显加快,情绪也更为激烈。
舞台上的动作变得鲜明而富有张力,怒气、冲突、和解……交织成青春期兄妹爱恨交织的缩影。
前半段的纯真已然褪去,这里展现的是少男少女间最真实的情绪冲撞。
吴志恺看得嘴角一勾,“他真没兄弟姐妹?”
“据我所知没有。”李再咏回答,“怎么?”
“他把那种感觉抓得太准了,这就是我对我妹妹的真实写照。”吴志恺笑道。
随后的几段歌词,则是兄妹一路走来的重要节点,观众越看越投入,迫不及待想知道结局。
后台的导师们此刻早已忘了这是场比赛,更像是在看一出用心编排的舞台剧——而且相当好看。
? “十六岁那年,男生站在你身旁,
我才忽然发现,你早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
你开始谈喜欢,分享约会的心动秘密,
而我,只能带着兄长的骄傲默默守护你。” ?
不知为何,唱到这一段时,美玲的眼眶微微发热。
她明知道自己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却像是遗忘了某段亲身体验,如今被唤醒了一般。
? “十七岁那年,你想去远足,可家里拮据,
于是我们留在家里,彻夜跳舞嬉闹。
憧憬未来的旅行,描绘未竟的梦想,
在笑声与希望中,又添了几分回忆的甜。” ?
气氛开始带上苦涩,可还未等人沉浸,第二段副歌又将那份苦涩加深。
? “十八岁那年,我依旧说着‘我讨厌你’,
满是尖刻与怨气,
我们为无关紧要的小事争吵,
却又为所有事而翻脸,
彼此间的隔阂,愈发沉重。” ?
随着故事推进,台下越来越多人真心替这对舞台上的“兄妹”祈愿一个温暖的结局。
然而——祝恩早已知道结局是什么。
他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带着期盼的脸,心中无声地摇头——他们根本没料到,接下来会被什么击中。
此刻轮到美玲演唱。祝恩的目光,比平时更为专注。
这几天的排练里,他几乎是她的私人声乐导师。
虽然她的分词不多,但他却把整首歌最关键的桥段交给了她——
因为只有她,才能唱出那份情绪。
音乐陡然高涨,气氛瞬间凝重。
美玲站在舞台中央,音乐在这一刻短暂停顿——那是一种“意识到”的瞬间:
无论多少争吵与误解,兄妹终究无法离开彼此。
后方的队友缓缓围拢,上托、搀扶的动作象征着兄妹间彼此支撑的力量。
? “十九岁那年,我明白生命有限而短暂,
失去你的念头,如阴影般蔓延。
从那一刻起,与你的每分每秒都变得珍贵,
争吵也好,笑泪也罢——全都无法割舍。” ?
她的演绎让全场屏息——
那个曾经声音发颤的女孩,此刻的嗓音坚定而笃定,没有一丝动摇。
每个字都饱含真心,化作穿透人心的力量。
紧接着,祝恩走到她身旁,聚光灯在两人之间交汇。
屏幕上的特写,让他们的神情与轮廓被无限放大——那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产生了错觉:他们就是歌里的那对兄妹。
眼中泛着不愿落下的泪光,最终的歌词缓缓落下——
? “二十八岁那年,我满心遗憾,
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所有的秘密。
倒在地上,没有机会说再见,
我开始怀疑,这就是生命的全部吗?
我们还会再见吗?哪怕只有一次?
我不停地祈祷,直到心愿成真。
然后有一天,你走在街上,
你会微笑,却不知——那是我。” ?
这段歌词,对别人来说或许有些晦涩,但却直击祝恩的心。
因为——这,是他与美玲的真正结局。
似乎,在任何一世里,他们都注定无法长久做兄妹。
“我……喘不过气。”李再咏捂住鼻子,眼泪混着鼻涕往下掉。
就在气氛即将压得人透不过气时,旋律再次一转,回到开场时的轻快与俏皮——
? “我全世界最讨厌的人是你,
可如果世界翻转颠倒——” ?
? “我还是会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