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家大姐,徐氏叹了口气对刘氏道:“你二姐的婆家虽穷,婆婆讲理,男人也疼人,倒还好。你大姐家……唉,边楼村离得又不远,当初咋不多打听打听?以后抱弟找婆家,你可得睁大眼睛好好替她选。”她顿了顿,嘴角又扯出点笑:“不然她在婆家受了委屈,我真怕自己忍不住找上门去。”
徐氏正对着刘氏说话,眼角余光不经意瞥见云老二在一旁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了声,打趣道:“我说亮亮他爷,你这点头是啥意思?难不成真的支持我打上门去?”
云老二又重重一点头,语气理直气壮:“抱弟我也养了这些日子,在我心里早就是半个闺女了。将来她出嫁,我必然也会备上份像样的嫁妆;若是她将来被人欺负了,你自然有权利上门给她撑腰去。”
“你就不怕别人说我彪悍,丢了你的面子。”
“闺女都被人欺负了,竟然都不去为她讨回公道,还有什么面子可言。”云老二语气认真。
徐氏笑得更厉害了:“瞧你这样,亏着咱们没闺女,不然我都怀疑你会不会把自己当嫁妆给陪过去,天天盯着闺女别受人欺负。”
云老二没说话,反正自己是没闺女的命。
云新晨在一旁,看着自家爹娘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得热络,全然没留意到旁边坐着的亲家刘老头——那可是抱弟的亲爹。他想开口提醒两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实在不知该怎么打断。
刘老头呢,也像忘了自己才是抱弟亲爹这茬,只低着头闷声吃饭,喝粥的声音都轻轻的,一副努力把自己缩成影子、减少存在感的模样。其实他心里头正翻江倒海般愧疚:先前一心盼着生儿子,对几个丫头片子向来不上心,尤其是大丫头,嫁去婆家后受了多少气,他竟从没想过去为他撑腰。
抱弟坐在一旁听着云老二夫妻的话,脸颊“腾”地红透了,像抹了层胭脂,心里头却暖烘烘的。她觉得云叔云婶比自己亲爹娘还要疼爱自己,她偷偷琢磨着,要是能像梅子姐一样,一辈子不嫁人,就留在云家帮衬着做事,孝敬云叔云婶该多好。
云老二夫妻疼抱弟,可不光是因为没生女儿、见着女娃心里头就稀罕得紧,也是抱弟这丫头可人疼。
刘氏怀这胎,跟怀亮亮那会儿截然不同——先前是能吃能睡,身子骨壮得像头小牛;如今却时常犯懒,胃口也差了些,身子总透着股虚乏。徐氏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早早就不许她再沾重活,只让她在家闲着,偶尔喂喂院里的鸡,或是坐在廊下做做针线活,歇着养胎。
原先前后两个大菜园子,是刘氏和梅子一同打理的,如今活儿全落到了梅子一个人身上。徐氏知道梅子是个实诚孩子,怕她硬扛,特意拉着她叮嘱:“园子里的活计别逞强,能忙多少是多少,最要紧是顾着自个儿身子,可别累坏了。
可梅子向来要强,嘴上应得好好的“东家太太,您放心”,手里的活计却一丝都不肯落下,忙完厨房的活计就下地,一会都不肯停歇。
抱弟年纪小,身子骨又弱,地里的重活计实在扛不住,便主动揽下了厨房里的所有琐事,成了家里专职的“烧饭小丫头”。梅子这便算“改行”成了“种菜婆子”,整日围着菜园子转。
说来也奇,这心灵手巧的抱弟先前跟着梅子学做饭,不过短短数月,如今梅子丢下厨房活计交与她,发现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做的菜,火候拿捏得准,调味也合口,那手艺竟快赶上云新曦的水平了。云家人见了,个个又惊又喜,常笑着说:“咱们家这是捡着个宝了!”
云家这季庄稼,播的又是良种。虽说播种时地头相连的汉子们都早已知道,可如今见地里的苗儿齐刷刷青郁郁的,透着壮实劲儿,忍不住眼里又羡又馋。有人便想起云家今年那饱满的麦子,只是大多农家汉子都是憨厚知理的,没莽撞地登门,跟云家要求要么想拿自家瘪麦换好麦,要么直愣愣要买下新麦种——他们早听说云家大东家云新晨提前放了话:这麦种,一概不换,眼下也绝不卖。日子久了,外村人渐渐也就歇了打云家麦子主意的心思。
可日渐沉稳的云新晨,却没因此松快。他在荒地里忙活出一头汗,这会儿跟着爹往家走,低声叨咕:“爹,外头来的不管是想换的还是想买的,好赖能回绝。可家里的亲戚本家要是上了门,该怎么应付?”他特意拣在外头说,是揣着桩心事——刘氏那两个姐姐家,真要是来换麦种,该如何是好?
云老二哪能不明白儿子的心思,脚步稍顿,试探着问:“你那两个连襟家要是来,你心里头是个什么章程?”
“她二姐婆家还算懂道理,真要换,咱家哪怕吃点亏,也就换了。可她大姐婆家那伙人,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您还不清楚?我是一粒麦种都不想给他们!”云新晨想起那家人的做派,气鼓鼓的道“还有下台子那边,我更犯愁。他们要是来换,一家少说也得要十担,三家加起来就三十多担。咱家不光得从现在吃白面改成啃黑面,那麦种本就是高价买来的,这么一换,得亏多少?怕是连贴身的亵裤都得贴进去!偏生又是本家,硬拒又怕落人话柄。”云老二听着,眉头也拧成了疙瘩——儿子担心的,何尝不是他连日来搁在心里的事。
说到下台村,下台村那边,吃完晌午饭,云南任、云南义、云南河兄弟仨正坐在云南河家门口那棵老椿树下歇凉。树影筛下斑驳的光,仨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地里的活计。云南任吧嗒着旱烟,先开了口:“听说树春家这季庄稼,播的都是新种子,苗儿出得又齐又壮。我打算明儿就拉一车麦子过去,换些新麦种,秋后再去换点玉蜀黍种。你们俩有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