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 章:边烽乍起(至元四十一年?多瑙河北岸)
暗哨赵五已在多瑙河北岸的钦察部落外围潜伏半月,他剃去汉式发髻,留着蒙古式的 “婆焦” 发型,身着破旧羊皮袄,混在流浪牧民中毫不起眼。每日寅时,他借拾柴靠近部落营地,用炭笔在桦树皮上记录:“今日新增穹庐三十顶,炊烟比昨日密三成,似有援兵抵达”“牧人磨刀声彻夜不息,弯刀数量远超平日”“脱脱木儿之子亲率五百骑巡河,马具崭新,似为精锐”。记录时特意避开关键数据,只画符号:用圆圈记穹庐数,用波浪线记骑兵动向,用三角标记将领营帐。三日后,他将桦树皮卷成箭杆粗细,用蜂蜡封好,趁夜色射向南岸烽燧,箭头裹着红绸(示紧急情报),驿卒拾到后即刻快马送虎首堡,全程仅用一日夜。
虎首堡中军帐的沙盘按 “一寸十里” 比例还原多瑙河地形,萧虎用木杆指着北岸的 “黑风口”:“钦察人善骑兵突袭,此处河道最窄(仅百丈),冰层刚化,必选此处强渡。” 帖木儿却持异议:“黑风口南岸多芦苇,易设埋伏,脱脱木儿老奸巨猾,恐会声东击西。” 两人争执时,周显铺开钦察部落的历年劫掠记录:“他们过去五次南下,四次选月圆夜渡水,且必派小股骑兵佯攻别处。” 最终萧虎拍板:“主防黑风口,另在上下游各设 ‘疑兵哨’(多燃篝火,虚张声势),若敌军分兵,则集中兵力打其主力。” 沙盘上很快插满小旗:红旗示我军,黑旗示敌军,黄旗标伏兵位置,连驯虎营的隐蔽点都用小木虎标记,一目了然。
使虎部落营地一派忙碌,巴图带着族人检查驯虎装备:铜制护爪(套在虎爪上,防奔跑磨损)、皮质嘴套(留透气孔,既防伤人又不影响嘶吼)、牵引绳(三丈长,用七股牛皮拧成,可承受千斤拉力)。每只虎每日加喂三斤生羊肉(带骨,增强咬合力),幼虎则喂 “壮骨汤”(羊骨熬制,掺青稞粉)。训练新增 “渡河冲击”:在浅滩设假人,驯虎需听哨声跃入水中,扑咬假人咽喉,水花四溅中虎啸震耳。巴图之子巴彦给最勇猛的 “雪虎” 梳理毛发,雪虎用脑袋蹭他手心,巴图喝道:“战场之上,它是杀器不是宠物,让它记住信号!” 他吹三声短哨,雪虎立刻伏低身子,双眼紧盯前方,蓄势待发。
骑兵营在校场给战马 “披甲”:马蹄钉 “防滑铁掌”(比普通铁掌多三枚尖钉,冰面不易打滑),马鞍铺 “羊毛垫”(防马背冻伤),马笼头系 “响铃”(便于夜间识别己军)。帖木儿亲自检查每匹战马的牙口和蹄质,对马夫说:“钦察马快,咱们的马必须耐力更足,今夜加喂 ‘暖料’(燕麦、豆饼煮热,拌猪油)。” 汉人马医李三给战马灌 “防泻汤”(艾草、生姜熬制,防渡河后受寒腹泻),边灌边念叨:“马儿啊马儿,明日好好跑,回来给你加鸡蛋。” 骑兵们则擦拭弓箭,箭头淬上 “草乌汁”(汉地传来的毒液,见血封喉),弓身缠防滑布条,确保湿手也能握紧。
工兵营在黑风口南岸昼夜筑箭楼,领工的汉人老兵王二柱经验丰富:“地基要挖三尺深,砸入松木桩,不然冰化后会塌。” 士兵们轮班夯土,用 “石夯”(三百斤重,八人抬举)将土砸得密不透风,墙身每隔五尺嵌一根横木(增强整体性)。楼顶设 “望哨台”(四周有箭孔),楼下建 “储物间”(存放箭矢、火油弹),楼门用铁皮包裹(防撞击)。为赶工期,萧虎调来民夫支援,按 “筑墙一丈赏青稞一斗” 计酬,俄人民夫安德烈干得最卖力,他说:“楼建好了,我家就在附近,安全也多一分。” 三日后箭楼落成,王二柱在门楣刻 “镇河楼” 三字,拍着墙笑道:“这楼,能挡三年风雨,十次冲击!”
王二柱带着钦察降兵布设绊马索,他先教大家 “选绳”:“要用浸过桐油的麻绳,水泡三个月不腐,冻一个月不脆,比铁链轻便好藏。” 第一道索埋在浅草下,离地三尺(刚好绊马腿),两端系在树干上,中间每隔五尺绑一块小石头(增加重量,绊得更稳);第二道索藏在芦苇丛,离地一尺(绊人腿),系着铜铃(一碰就响,报警用);第三道索最关键,埋在水边沙中,一端连箭楼的警铃,另一端系着伪装的芦苇束,敌军踩上便会牵动警铃。降兵阿古拉起初偷懒,王二柱瞪他:“这绳埋不好,明日敌军冲过来,第一个砍的就是你这降兵的脑袋!” 阿古拉赶紧认真起来,将绳索埋得严严实实,只露几根细草遮掩。
周显带着粮卒打包 “急行军粮”:压缩饼用青稞面掺羊油烤制,坚硬如砖,一块能顶一日饿;牛肉干切得细薄(便于咀嚼),用盐和花椒腌制(防腐);每个士兵还发一小袋 “姜盐”(生姜晒干磨粉,掺盐,防寒驱吐)。为防渡河后缺水,皮囊都装满煮沸的盐水(比淡水更解渴,还防腹泻),周显特意交代:“这水要省着喝,不到万不得已别碰,南岸有咱们的水井。” 他还让人准备 “急救包”:布条、金疮药、止血粉,甚至有 “冻疮膏”(猪油拌蜂蜜,治冻伤)。粮车连夜运往南岸,车轮裹着草绳(防噪音),粮卒们小声吆喝着推车,月光下长长的粮队像一条沉默的长蛇。
次日清晨,钦察先锋在北岸列阵,为首的百夫长绰罗是脱脱木儿的亲信,他举弓搭箭,瞄准南岸箭楼的了望口,一箭射去,箭矢擦着哨兵耳边飞过,钉在木柱上,箭羽嗡嗡作响。南岸哨楼上的汉人射手张三不服,也举弓回射,箭矢穿透北岸绰罗的披风,钉在他身后的木桩上,惊得绰罗坐骑人立而起。帖木儿站在箭楼冷笑,命人喊话:“萧将军说了,识相的赶紧退兵,不然明日这河就成你们的坟场!” 绰罗在北岸咆哮:“去年你们抢了我们的羊群,今日定要讨回!” 双方你来我往喊话,实则都在观察对方兵力:帖木儿数清北岸约五百骑,绰罗则看到南岸箭楼林立,不敢轻举妄动,对峙从清晨持续到黄昏。
入夜后,赵五再次潜入钦察营地,这次他扮成送马奶酒的牧民,腰间藏着短刀和火折子。他看到北岸营地篝火绵延,士兵们围着篝火烤肉,不少人喝得酩酊大醉,绰罗正在大帐里发脾气,骂手下 “连南岸的虚实都探不清”。赵五悄悄记下帐篷数量(约三百顶)、战马毛色(多为栗色,是钦察主力标志)、甚至听到绰罗说 “明日三更趁潮水下渡”。他趁换岗间隙溜出营地,在河边用石头摆出 “三长两短” 的暗号(示敌军三更行动),又将写有详情的纸条塞进空心芦苇,顺流漂向南岸,自己则隐入密林,等待后续指令。
战前一夜,萧虎在南岸校场召集全军,火把照亮每个人的脸。他举起虎符:“明日之战,关乎基辅安危,关乎万民生死!斩敌首者,赏银十两;夺敌旗者,升百夫长;后退一步者,斩!” 士兵们举刀高呼 “必胜”,声震河谷。萧虎又对百姓代表说:“你们负责送箭、传信,若敌军突破防线,就按演练的那样,用巷战拖垮他们!” 汉人王婶捧着连夜缝的 “护心符”(红布缝棉花,绣 “平安” 二字),分给前排士兵:“孩子们,带着这个,平平安安回来。” 使虎部落的巴图举着虎啸旗,雪虎在他身旁低吼,仿佛也在响应誓师。夜深后,南岸营地除了哨兵,一片寂静,只有多瑙河的水声在黑暗中流淌,预示着黎明将至的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