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琳的话语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源点圣殿中激起了层层涟漪。那些悬浮在四周的、来自不同可能性的艾琳意识投影,其稳定的光辉都出现了细微的波动,显露出意识的震荡。
未知的窥探?
在那样一场决定性的、法则层面的终极湮灭过程中,竟然还有第三方在场?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科技艾琳(之后称为“析象者艾琳”以区分)面前的光屏数据流瞬间加速,如同沸腾般滚动。“感知坐标?能量特征?任何可辨识的标识?”她连声追问,语气中的冷静被一种极致的专注所取代。
小艾琳努力平复呼吸,闭目仔细回忆那瞬间的感知碎片,小脸因竭力思考而皱起:“没有清晰的坐标……感觉非常……遥远,又非常……‘高’?像是在……深渊的另一侧岸上投来的一瞥?能量特征……捕捉不到,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注意’本身,冰冷……没有任何情绪,只是……观察和……记录?”
她描述的是一种极其抽象的感觉,难以用数据量化。
“法则级事件的观测者……”那位星云般朦胧的“溯源者艾琳”空灵的声音响起,带着深深的思忖,“能够窥视那种层面的冲突而不被卷入或发现,其存在形式和对法则的理解,恐怕远超我们的想象。是某种古老的巡天者?还是更高维度的冷漠存在?”
星寰的脸色无比凝重,她看向被静滞场封存的艾琳:“如果真有这样的观察者,那艾琳最后的状态,那片死寂伤疤的形成,是否也在其观测记录之中?它的目的又是什么?”
一种不安的氛围在圣殿中弥漫开来。原本以为是一场局部的、 albeit 宇宙级别的灾难与救援,此刻却可能被置于一个更加庞大、更加未知的视野之下。
“继续分析星尘之心的残骸。”析象者艾琳果断下令,更多的探测光束聚焦在那棵枯死的石树上,“重点筛查最终时刻的数据碎片,尤其是法则涟漪扩散阶段的异常波动,尝试建立过滤模型,分离可能存在的‘非自然’观测痕迹。”
整个源点圣殿仿佛一台精密无比的仪器,开始围绕这一新发现高效运转起来。无数来自不同可能性艾琳的算力和感知力通过网络加持到析象者这里,协助进行着海量的数据筛排和模型构建。
海伦和小艾琳帮不上具体的忙,只能紧张地等待着结果。海伦努力恢复着体力,而小艾琳则不时尝试再次感知,却再也捕捉不到那惊鸿一瞥的感觉,似乎那窥探仅有一瞬,且隐蔽到了极致。
时间在紧张的沉默中流逝。
终于,析象者艾琳面前的光屏上,一段极其扭曲、充满噪点的数据流被单独剥离出来,经过无数次放大、增强和算法修复后,逐渐显现出一点模糊的轮廓。
那并非图像,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非标准的法则波动模式,嵌藏在最后那圈畸变涟漪扩散的背景辐射中,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不像任何已知的能量签名,更像是一种……为了适应那次湮灭的特殊法则环境而临时调整过的、极其高超的“隐匿观测协议”所残留的痕迹。
“确认存在外部介入性观测痕迹。”析象者艾琳的声音带着一丝发现重大秘密的肃穆,“技术等级……无法评估,但其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精度,远超我们目前的认知水平。观测行为极其短暂,目的不明,未与事件本身产生任何交互。”
圣殿内一片寂静。
证据确凿。她们并非唯一的观众。
“能反向追踪吗?”星寰沉声问道。
析象者艾琳摇了摇头:“痕迹太微弱,且其使用的协议完全陌生,如同用另一种文明的文字书写后又彻底擦除。唯一能确定的是,观测源的方向……”她调出一副抽象的维度坐标图,指向一个极其遥远且方位刁钻的区域,“……大致来自那个象限,一个我们知之甚少,甚至没有任何‘摇篮’分支延伸过去的……古老虚空地带。”
古老虚空?那里理论上应该什么都没有,是连时空结构都趋于平淡的宇宙末梢。
一个如此强大的观测者,存在于那种地方?
“或许并非其本体所在,”溯源者艾琳沉吟道,“可能只是一个观测前哨,或者其存在形式本就超越常规的空间概念。”
无论如何,一个潜在的、未知的、科技(或者说法则理解)水平极高的第三方存在被揭示了。其意图未知,是敌是友未知,但其冷漠的观察姿态,本身就令人深感不安。
“记录这个坐标和能量特征模式,设置为最高警戒级别。”星寰下令道,语气沉重,“在所有节点的监控网络中增加对此类特征的筛查。在我们有能力应对之前,避免主动招惹。”
就在这时,分析星尘之心残骸的另一个小组传来了新的进展。她们成功从那些破碎的数据碎片中,提取出了更多关于那片“死寂伤疤”本身的的信息。
一副模糊的、不断抖动的能量结构图被投射到大殿中央。
那灰白交织的、恒定的余晖,其内部结构并非均匀。它更像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多层叠加的“法则结痂”。最外层是艾琳引导的源场校正之力与虚噬吞噬法则湮灭后形成的、绝对平衡却死寂的“外壳”,而内层,则残留着大量未能完全湮灭干净的、剧烈冲突后的法则“残骸”和“废能”,它们被强行冻结在一起,形成了极其不稳定的内部结构。
而那些偶尔闪现的黑白电弧,正是内部不稳定能量试图冲破死寂外壳的的表现。
“这片伤疤……就像一个被强行缝合的、内部还在化脓感染的伤口。”析象者艾琳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道,“外壳暂时维持着平衡,阻止了虚无吞噬,但内部极不稳定。任何大的扰动,都可能从内部引爆它。”
“那……艾琳最后的那点脉动……”海伦忍不住开口,心脏揪紧。
“很奇怪,”析象者艾琳指向结构图的某一点,正是之前灰白核心闪烁的位置,“她那一点存续的火种,似乎……恰好镶嵌在了内层不稳定结构与外部死寂外壳的‘夹层’中。它没有能量,却像是一个……天然的‘缓冲器’或‘平衡栓’,它的存在,似乎微妙地缓解了内部的部分压力,让这个结构反而比理论上更加稳定了一点。”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艾琳那濒临消散的状态,非但不是负担,反而阴差阳错地成了维持那片可怕伤疤暂时稳定的一个因素?
“福兮祸之所伏……”溯源者艾琳轻声道,“正因为处于这种奇特状态,她才能在那里存续。而也正因为她的存续,那片本可能更早爆发的危险区域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但这平衡能维持多久,无人可知。”
希望与危险并存。拯救艾琳,可能意味着打破那种脆弱的平衡,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而不去动她,她可能永远如此,那片伤疤也终有失控的一天。
两难的选择。
“我们需要更多信息。”星寰最终说道,目光坚定地看向溯源者艾琳,“‘源海’连接必须继续尝试。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安全地将她从那种状态中剥离出来,或者……至少要知道,那片伤疤的本质和未来。”
她又看向析象者艾琳:“继续深化对星尘之心数据的研究,尝试模拟那片伤疤的稳定性模型,推演各种可能性。同时,对所有‘节点’世界进行扫描,搜寻是否有类似第三方观测者的痕迹记录,哪怕是最古老的传说或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
命令被迅速执行下去。圣殿再次沉浸在高效而紧张的运算与探寻之中。
海伦和小艾琳被安排到一旁继续休息和恢复。小艾琳因为之前的感知消耗,很快又陷入沉睡。海伦却难以入眠,她望着静滞场中的艾琳,又望向大殿中那幅不断演算的死寂伤疤结构图,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她们活下来了,来到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甚至看到了一个庞大网络的存在。但艾琳身陷囹圄,未来莫测,而宇宙的深邃与危险,似乎才刚刚揭开冰山一角。
那遥远的、冰冷的窥视,如同一个无声的警钟,回荡在源点圣殿的星光之中。
前路漫漫,希望微茫,但她们已别无选择,只能沿着这条荆棘之路,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