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枪看到辛弃疾来到中军大帐后,立刻奔出大门将他迎进府邸。
只见书案上摆着从完颜京那里缴获的前线送来的文书,用女真文和汉文两种文字书写,详细记录着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等人的动向 —— 他们已率军北上,在临潢府一带与移剌窝斡的契丹义军对峙,短期内不会回师济州。
诸将陆续到齐,魏胜率先开口,他穿着玄甲,甲缝里还沾着东城门的尘土,脸上带着兴奋。
“元帅,咱们不如趁机北上,联合契丹义军!仆散忠义和纥石烈志宁他们是金军的主力,要是能跟契丹人联手打败他们,金军在北方的实力就会大减,咱们也能趁机扩大地盘,联络更多的抗金力量!”
他说着,伸手比划着:“俺从之前归顺的签军那里得知,移剌窝斡的义军虽屡屡败绩,却还有十万余人,且一直在向南逃窜,若是咱们能提供粮草和支援,他们定会愿意联合!到时候,契丹人从北面佯败,咱们斜刺里杀出,两面夹击,定能重创金军!”
接到消息先大军一步赶到的王世隆却皱着眉,他内里着甲,外面罩着一件青布袍,手里拿着一卷统计城内百姓人数的文书,语气带着担忧。
“魏将军说得虽有道理,可契丹人与咱们汉人素有隔阂。当年辽朝统治北方时,虽与宋有和有战,却也没少欺压汉人百姓;后来金灭辽,契丹人又跟着金军攻打南宋,不少百姓的家人都死在契丹人的刀下。若是咱们贸然联合了,百姓那里怕是难以接受,甚至可能引发民怨的。”
他顿了顿,又道:“再说,咱们刚拿下济州,百姓还没完全安定,归降的签军也需要时间整顿。若是此时北上,济州的防务就会空虚,万一有金军残余势力反扑,或是周边的金军据点来攻,咱们首尾不能相顾,反而会陷入被动。”
魏胜刚想反驳,辛弃疾抬手示意两人安静。
他指尖轻轻敲击案上的文书,敲击的节奏与帐外巡逻士兵的脚步声重合,目光扫过诸将:“两位将军说得都有道理,只是联合契丹义军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他拿起文书,翻到记录仆散忠义兵力部署的一页,指尖停在 “徒单克宁统左翼军” 几个字上。
“诸位可知,仆散忠义麾下,除了纥石烈志宁的右翼军,还有徒单克宁的左翼军?这徒单克宁是汾阳军节度使徒单况者之子,左丞相完颜希尹之甥,治军严明,早年随金军攻打南宋,后来调任左翼军都统,与纥石烈志宁配合默契,是仆散忠义的左膀右臂。魏将军,以后咱们必然对上他们,某属意由你来做他的对手。”
魏胜闻言,脸色大喜,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元帅,徒单克宁就放心交给我对付就行啦,他虽治军严明且骑兵机动性强,然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某与之对上有信心必克之。”
“不仅如此,” 辛弃疾继续道,“移剌窝斡的义军虽有十万余人,却缺乏统一的指挥,且粮草想必已有所短缺。完颜京的文书里提到,他们最近一次劫掠金军粮道,还是在五日前,如今金军已换帅,他们怕是再难以劫粮。若是咱们此时北上,不仅要提供粮草支援,还要帮他们整顿军纪、制定战术,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咱们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
他转向马全福:“马将军,济州的粮草还能支撑多久?若是北上支援契丹义军,能调拨多少粮草?”
马全福立刻回道:“元帅,咱们缴获的新麦加上之前的储备,够二十万军民吃半年。若是北上,最多能调拨三成粮草支援契丹义军,再多的话,济州的百姓和弟兄们就不够吃了。”
“三成粮草,比预估的要多一些,但是此时咱们北上可能被契丹义军拖垮。”
辛弃疾放下文书,语气坚定,“所以,联合契丹义军之事,稍后相机行事。当务之急是稳固济州,拿下北面几座兵力空虚的城池,让百姓安心种地,让归降的签军融入义军,为后续的抗金打下根基。”
他开始部署任务:“马全福,你把此战的消息传回义军大营,抽调人手开辟济州这个新据点,由你和贾瑞负责组织百姓和归降签军屯田,把济州周边荒废的田地重新开垦出来。归降的签军愿意种地的,分给他们每人十亩地、一把铁犁,供应粮草;不愿种地的,编入辅军,由李铁枪负责操练,每日供应两餐,待遇与义军士兵相同。”
马全福立刻抱拳道:“元帅放心!俺这就去安排人报信,如今正值春耕,今日下午俺就组织老农教大家选种,明日一早开始开垦田地!”
“魏胜,你带一队人马,联络济州周边的义军。” 辛弃疾继续安排。
“告诉他们济州已光复,若是愿意联合抗金,咱们可以提供粮草和兵器支援;若是不愿联合,也不必强求,只需约定互不侵犯即可。另外,派十名精锐斥候着金军衣甲武器,密切关注临潢府的动向,一旦有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他们的消息,立刻回报。”
魏胜应诺:“俺这就去办!周边的义军多是苦金人久矣,定会愿意联合!斥候俺会选最精锐的,保证及时传回消息!”
“王世隆,你负责安抚百姓,设立粥棚和医棚。” 辛弃疾看向王世隆。
“粥棚每日供应两餐热粥,优先照顾老弱妇孺和伤员;医棚请军中的军医坐诊,为百姓和归降签军治病,所需药材从府库调拨。另外,统计济州的人口和田地数量,制定户籍名册,为后续的治理做准备。”
王世隆点头:“元帅放心,俺定不会让百姓受委屈!粥棚和医棚今日就能搭建好,户籍统计也会尽快完成。”
“赵六,你协助之前归顺的契丹百户,安抚好归降的契丹兵。” 辛弃疾最后看向赵六。
“告诉那个契丹百户,若是他的部下愿意加入义军,可单独编成‘契丹营’,保留他们的编制和习俗,由他担任营统制,近期必会打回他们的辽故地老家;若是不愿加入,也可发放路费,让他们返回老家或者在这里屯田。”
赵六抱拳道:“元帅放心,俺定能安抚好契丹兵,不让他们心生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