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 第364章 济州新治筹捷报,义军信使带封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4章 济州新治筹捷报,义军信使带封还

他想起上一世南归时,朝廷对 “归正人” 的提防,心里难免有些沉,却还是压下情绪,对王世隆道:“让魏胜再派些斥候去接应吧,别是路上遇到了金军残部。”

话音刚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尘土顺着官道扬起来,像一道黄龙。

魏胜的声音先飘过来:“元帅!是临安来的人!李林将军他们回来了!”

辛弃疾眼睛一亮,快步走下石阶。

只见官道尽头,一队骑兵疾驰而来,最前面的正是李林 —— 他穿着件半旧的宋军锦袍,铠甲上沾着不少尘土,显然是昼夜赶路,马鬃上的汗沫还没干,怀里却紧紧抱着个明黄的锦盒,那是朝廷文书的规制。

“元帅!俺们回来了!” 李林翻身下马时,甲叶碰撞的脆响里带着疲惫,却还是快步上前,双手把锦盒递过来,“朝廷的旨意,还有给咱们义军的嘉奖!”

辛弃疾接过锦盒,指尖触到冰凉的锦缎,忽然觉得有些不真实。

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两卷绢帛,一卷是朝廷任命状,另一卷是李林他们递上去的奏章副本。

还没细看,王义就从后面挤过来,这汉子是王世隆的弟弟,在义军大营打了胜仗后被派往临安联络李林,此刻眼眶通红,一把抓住辛弃疾的胳膊:“元帅!您不知道,在临安的时候,俺们。。。”

“王义!先让元帅看旨意!”

李林连忙拉住他,又对辛弃疾道,“路上俺们遇到了从济州逃出去的金军残部,绕了些路,耽搁了几日。您看了旨意就知道,朝廷对咱们义军很是看重!”

马全福这时提着个陶壶跑过来,倒了碗热茶递给李林:“李将军,先喝口热的!这一路可累坏了吧?俺让伙房炖了羊肉,一会儿就好。”

辛弃疾展开任命状,绢帛上的字迹是翰林院的体式,工整秀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山东忠义军统领耿京,忠勇可嘉,屡破金贼,特授天平军节度使,知东平府兼节制京东、河北路忠义兵马;其下将领贾瑞、辛弃疾、王世隆、李铁枪、马全福、李林、王义等近二百人,各补武职,赏锦缎有差。。。”

看到 “耿京” 二字时,辛弃疾的指尖顿了顿。

他想起耿京的灵堂还设在老槐树下,画像上的汉子眉眼依旧,却再也看不到这份迟来的任命。

王世隆也凑过来,看到 “耿京” 二字,声音低了些:“要是元帅还在,看到这份旨意,定会高兴得喝三大碗酒。”

李林这时才喘匀气,喝了口热茶,道:“元帅,俺们刚到临安时,高宗皇帝亲自在紫宸殿召见。俺把您写的奏章念了,说咱们义军在山东杀金军、护百姓,皇帝连说‘山东有此忠义,朕心甚慰’。当时宰相朱倬、枢密使张浚都在场,张枢密还问起您,说‘辛弃疾此人,朕早有耳闻,果然是将才’。”

“张浚?” 辛弃疾有些意外。

他上一世曾读过张浚的奏疏,知道这位是坚定的抗金派,当年富平之战虽败,却始终没放弃北伐。

“正是!” 李林激动地放下茶碗,甲叶溅起的茶水洒在地上,“张枢密还说,要奏请陛下派援军来山东,帮咱们一起打金军。俺们当时都以为,这次定能请得援军来,可没想到。。。”

李林忍不住悲愤起来:“元帅,俺们出了皇宫,刚要去驿站收拾行李,就遇到了从济州来的王义,说。。。 说耿元帅他。。。”

说到 “耿元帅” 三个字,李林的声音哽咽了,“俺们当时都慌了,不知道该咋办 —— 刚跟朝廷说义军归附,元帅就遇害了,怕朝廷以为咱们是诈降。”

辛弃疾拍了拍李林的肩,声音沉得像济州城外的黑土:“不怪你们。张安国那厮背叛,谁也没料到。后来呢?你们是怎么跟朝廷说的?”

“后来王义与咱们汇合,说您杀了张安国,还赢了完颜文的两万金军!”

李林的眼睛亮起来,忘了疲惫,“俺们一听,当即就回皇宫求见皇帝。高宗皇帝听说您单骑入金营诓敌出营,还指挥义军全歼了两万金军,特意让俺们在殿上细说经过。当时兵部尚书虞允文大人还说。。。”

他故意卖了个关子,见众人都盯着他,才接着道:“虞大人说‘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说您这等勇谋,连朝堂上那些怕金人的文官,听了都要站起来喝彩!高宗皇帝更是连说三声‘好’,说‘朕竟不知,民间有此等勇士’!”

马全福听得眼睛都直了,一把抓住李林的胳膊:“真的?虞大人真这么说?那朝廷派援军了吗?咱们要是有朝廷的援军,定能一口气荡平北方!”

李林的眼神暗了暗,端起茶碗喝了口,才低声道:“朝廷。。。 没派援军。只把给耿元帅的官职转封给了元帅您,还赏了些锦缎和黄金,说让您‘暂代忠义军统领,继续抗金’。”

这话一出,周围的气氛瞬间沉了下来。魏胜皱着眉:“怎么能不派援军呢?咱们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朝廷就只封个官、赏些东西?”

辛弃疾却没意外,他早就料到朝廷的态度 —— 上一世南归后,他多少次上书请战,换来的也只是 “口头嘉奖” 和闲置。

他把任命状折好,放进锦盒,对众人道:“别怨朝廷。咱们义军能走到今天,靠的从来不是外人的援军,而是咱们自己背靠背的兄弟,还有咱们的百姓。”

他指着街对面的粥棚,几个小孩正围着赵六,听他讲诈营的事,笑得前仰后合:“你们看,百姓愿意跟着咱们,兄弟们愿意跟着咱们,这比什么援军都重要。走,先把朝廷的旨意传下去,让弟兄们都知道,咱们的抗金,朝廷是认可的。至于援军。。。 咱们自己练出强兵,比什么都管用。”

李林看着辛弃疾沉稳的侧脸,忽然想起在临安时,虞允文私下跟他说的话:“辛弃疾此人,有勇有谋,只是‘归正人’的身份,怕是难被朝廷重用。你们回去后,多助他练兵,山东的抗金,终究要靠你们自己。”

当时他还不信,此刻见辛弃疾这般平静,才明白虞大人话里的真诚。

“元帅说得对!” 王世隆先反应过来,拍了拍魏胜的肩膀。

“咱们这就去演武场,把旨意读给弟兄们听!让他们知道,咱们不是孤军奋战!”

魏胜也点了点头,握紧了手里的长矛:“对!没有援军,咱们就自己练!总有一天,要把金狗赶出中原!”

辛弃疾看着众人重新振奋起来,心里微微一暖。

他捧着锦盒,朝着老槐树的方向走去 —— 耿京的灵堂还在,他要把这份任命状,念给故帅听。

晨光透过槐树叶,落在他的玄色皮甲上,映出一点一点的光斑,像故帅的目光,温柔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