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临安,暖风熏人,西湖的荷叶已舒展成碧色圆盘,满城的柳丝垂拂,透着江南独有的温润。
辰时刚过,一道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皇城根下的宁静 —— 一名驿卒身着汗透的青色驿袍,头戴红缨帽,胯下战马口吐白沫,四蹄翻飞,直奔宫城的东华门。
他背上的驿囊插着一面红色小旗,旗上 “捷报” 二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引得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是北伐的捷报!”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街头瞬间沸腾起来。
百姓们涌到路边,踮脚眺望,有的甚至跟着驿卒的马蹄声奔跑。
驿卒嘴里高喊着 “大捷!前线大捷!”
“前线大捷!”“收复失地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临安城的大街小巷。
东华门的守卫早已接到通报,见驿卒赶来,立刻打开城门,引着他直奔紫宸殿。
此时,宋孝宗赵昚正在大殿内与宰辅大臣们商议北伐粮草事宜。
殿内气氛庄重,突然听到殿外传来 “捷报!宿州大捷!” 的高喊,所有人都猛地站起身,脸上满是惊喜。
“快宣!” 宋孝宗年轻的脸庞上瞬间涨起红晕,原本略带疲惫的眼神变得炯炯有神。
他正处血气方刚的年纪,登基不过月余,满心之中还是想着要收复中原,洗刷靖康之耻的,现如今北伐的每一步进展,都牵动着他的心。
驿卒跌跌撞撞地冲进殿内,双膝跪地,高举捷报:“陛下!北伐大军捷报!李招讨使率军破灵璧、劝降虹县,昨日巳时,攻克宿州!斩杀金军左翼都统,歼敌数千,俘虏八千余人,缴获粮草、金银无数!”
“好!好!好!” 宋孝宗一连说了三个 “好”,激动得来回踱步,双手握拳,“十年来,我大宋未尝有此大胜!李显忠不愧是陕西名将,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信国公陈康伯须发皆白,最近都是拖着病体朝堂参议(年66,史实中,明年因病请辞,后年起复,大后年69病逝于左相兼枢密使任上),听到捷报,老泪纵横,躬身道:“陛下圣明!北伐军旗开得胜,连破三城,河南震动,此乃天意佑宋!灵璧、虹县为宿州屏障,宿州既破,宋军便可直趋河南、徐州、兖州,与辛弃疾义军大本营连成一片,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参知政事史浩素来谨慎,此时也面露喜色,补充道:“陛下,李显忠率军四万,孤军深入,却能连克三城,足见其用兵之神。更难得的是,此战缴获粮草六万余石,金银数万两,正好解北伐大军的燃眉之急。臣以为,当立刻嘉奖将士,鼓舞士气,同时增派粮草支援前线,乘胜追击!”
“史相公所言极是!” 知枢密院事洪遵上前一步,“宿州乃河南重镇,连接淮东、淮西,金军丢失宿州,河南防线已破。如今金军主力被辛弃疾义军牵制在西北,正是我军扩大战果的良机,陛下当速下旨意,令李显忠、邵宏渊合兵一处,继续北上!”
殿内的大臣们纷纷附和,有的称赞李显忠的勇猛,有的建议加大对北伐的支持,有的甚至提出要亲赴前线犒劳将士,气氛热烈非凡。
就在群臣热议之际,一身绯色官袍的虞允文缓步出列。
他年逾五十,面容清癯,眼神沉稳如渊 —— 当年采石矶一战,正是他临危受命,率领宋军大败完颜亮的数十万大军,挽救大宋于危亡,如今身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深知军旅之重、战事之险。
他躬身行礼,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陛下,诸位相公,宿州大捷固然可喜,堪称十年来未有之盛事,但臣有三言,愿为陛下陈之。”
宋孝宗见是虞允文发言,连忙颔首:“虞卿乃战功卓着之臣,深谙兵事,有话但说无妨。”
虞允文抬眸,目光扫过殿内群臣:“其一,李显忠将军之功,实乃天助、人和兼具。他出身陕西将门,久历沙场,熟知金军战法,此次孤军深入却能连破三城,一则是将士用命,二则是金军主力被辛元帅义军牵制于西北,河南防务空虚,三则是灵璧萧琦、虹县蒲察徒穆或战或降,未能形成合力。此等良机,实属难得,当乘势嘉奖,以励三军。”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凝重:“其二,此战之胜,更显辛元帅义军之牵制功不可没。此前辛元帅率义军奇袭下旧都汴梁,风闻其又在西北搅动风云,后又进军西夏,恐怕其又有绝世之谋,至此金国半数精锐被其牵制,方能让李、邵两位将军在河南战场顺利推进。如今临安百姓皆言‘朝廷跟上了辛元帅的脚步’,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战局所需 —— 臣以为,当速遣使者联络辛弃疾各部,互通军情,形成东西、南北呼应之势,让金军首尾不能相顾,此乃北伐制胜之关键。”
群臣纷纷点头,与驿卒几乎同一时间赶到的北伐元帅张浚也补充道:“虞相所言极是!辛弃疾义军在西北声势浩大,若能与北伐大军联动,金军腹背受敌,河南、关陕之地便可次第收复。”
虞允文继续道:“其三,亦是臣最为忧心者 —— 将帅协同之弊。李显忠将军勇冠三军,邵宏渊将军久镇建康,二人皆是名将,然此次北伐,灵璧、宿州之功多在李显忠,邵宏渊虽有虹县之捷,却多赖劝降之力,声望已逊于李将军。陛下嘉奖之时,既要彰显李显忠之功,以鼓舞士气,亦不可轻慢邵宏渊,当以恩威并施,明确节制之令,避免二人因功赏滋生嫌隙。须知北伐非一役之功,后续进军徐州、兖州、汴梁,乃至威逼金贼西京、中都,皆需两军同心协力,若将帅不和,轻则误事,重则溃军,不可不防啊!”
这番话如一盆冷水,让原本热烈的殿内气氛稍稍沉静。
宋孝宗沉吟道:“虞卿所言甚是。朕亦担忧此事,方才已决意令邵宏渊受李显忠节制,想来能避免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