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 第470章 临安百姓齐称颂,圣谕褒功扬军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0章 临安百姓齐称颂,圣谕褒功扬军威

虞允文摇头道:“陛下圣明,但邵宏渊将军乃韩世忠元帅旧部,麾下将士多是神武左军老兵,素来骄悍,若仅以一道旨意定节制之权,恐难服众。臣以为,除了官爵赏赐,还需劳烦张元帅亲赴前线,居中协调,同时明确粮草、战利品的调配之法,避免因私利引发争端。此外,当速增派粮草、军械支援前线,宿州虽有缴获,但北伐路途遥远,后续军需不可断绝,这才是长久之计。”

宋孝宗深以为然,拍案道:“虞卿考虑周全!前线将士劳苦功高,朕当亲手起草嘉奖令,一是嘉奖前线将士,二是令张卿亲赴宿州督师,三是遣使者联络辛弃疾,四是令户部加急调拨粮草军械。如此,方能固胜果、图长远!”

群臣齐声应诺,殿内气氛再度热烈起来。

虞允文看着宋孝宗坚定的神色,心下稍安 —— 相比于太上皇赵构的权谋制衡之术,年轻的皇帝更在意北伐建功,群臣亦有复国之志,如今战机已现,只要将帅同心、后勤无忧、与义军联动,收复中原并非空谈。

宋孝宗转身走向殿侧的御案,内侍连忙铺好宣纸,研好松烟墨。

宋孝宗提起狼毫笔,手腕微顿,目光坚定,笔尖落下,力道遒劲,

“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李显忠躬率将士,力摧强敌,连复三城,威震敌胆,特进开府仪同三司、淮南京畿京东河北招讨使,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邵宏渊协赞军务,攻克虹县,进检校少保、宁远军节度使、招讨副使,赏绸缎五百匹。。。”

他一边书写,一边念出圣旨内容,声音洪亮,回荡在紫宸殿内。

大臣们屏息静听,看着皇帝笔下流淌的字迹,脸上满是敬畏。

张浚看着宋孝宗年轻而坚定的侧脸,心里感慨万千 —— 这位年轻的皇帝,继承了太祖之血脉中的雄心,大宋的复兴,或许真的要在他手中实现了。

写完嘉奖令,宋孝宗放下笔,对着殿内众卿道:“令张卿将圣旨送往宿州,务必亲手交给李显忠、邵宏渊两将,替朕当面嘉奖之!另外,传朕旨意,令户部加急调拨粮草十万石,军械五千副,支援北伐大军;令礼部拟定犒劳将士的礼仪,朕要亲自设宴,款待前线归来的有功之臣;令虞卿牵头,草拟联络辛弃疾义军各部的文书,务必言辞恳切,互通有无!”

“遵旨!” 众大臣躬身应诺,出大殿忙碌起来。

宫城外,北伐前线捷报传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城。

官府在街头张贴捷报,用大红纸书写着 “宋军连破灵璧、虹县、宿州,歼敌数万,收复河南重镇” 的字样,围观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个个喜笑颜开。

“太好了!终于打胜仗了!” 一个白发老叟抚摸着捷报上的字迹,眼里满是泪水,

“想当年,靖康之耻,我大宋百姓流离失所,如今终于能扬眉吐气了!李显忠将军真是英雄!”

“何止是英雄!” 旁边一个中年汉子接口道,“听说李将军是陕西李氏之后,早年身陷金国,辗转入西夏,后来千里归宋,这次北伐,他身先士卒,破了金军的拐子马,连金贼萧琦那样的名将都被他打败了!”

“还有辛元帅呢!” 一个年轻书生模样的人说道,“辛元帅率领义军,奇袭连克汴梁、华州,在河南、河北、陕西连破金军,牵制了金国的主力,不然李将军也不能这么顺利地拿下宿州。如今朝廷和义军呼应,北伐一定能成功!”

“对!辛元帅威武!李将军威武!” 百姓们齐声呐喊,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欢庆的声音。

有的百姓自发地张灯结彩,有的拿出家里的好酒好菜,宴请邻里;有的小贩甚至免费赠送食物,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临安城内的酒楼茶馆,更是人声鼎沸。

有“山外青山楼外楼”之称的仿建丰乐楼内,说书先生正在讲李显忠攻打宿州的故事,添油加醋地描述着 “李将军单骑冲阵,斩杀金军都统”、“宋军云梯登城,浴血奋战” 的场景,听得听众们拍手叫好,纷纷扔出铜钱打赏。

“听说陛下下了嘉奖令,封李将军为招讨使,邵将军为副使!” 一个酒客说道。

“那是自然!李将军功劳最大,理应是主帅!” 另一个酒客附和道,

“邵将军虽然也有功,但比起李将军,还是差了一截。这下好了,有李将军在前线统领北伐军,定能收复更多失地,直捣中都!”

百姓们的议论声,也传到了皇宫内。

宋孝宗站在紫宸殿外的回廊上,望着宫外欢庆的人群,心里满是感慨。

张浚走到他身边,躬身道:“陛下,百姓们都在称赞李显忠将军,称赞朝廷的北伐之举。如今士气正盛,正是收复中原的绝佳时机。”

宋孝宗点头,眼神坚定:“朕知道。李显忠声望日隆,这是好事,能鼓舞更多将士奋勇杀敌。但朕也担心,邵宏渊会因此心生不满,影响两军协同。张相,你身为北伐主帅,要多留意前线将士的动向,务必让他们同心协力,不可因个人恩怨误了大事。”

“陛下英明。” 张浚躬身道,“臣已下令,令邵宏渊受李显忠节制,协同北伐。臣即刻携旨赶往前线嘉奖两人,随后坐镇中军也会派人密切关注两人的动向,若有矛盾,及时调解。”

宋孝宗满意地点头,转身望向北方,心里默念着:“列祖列宗在上,朕一定带领大宋军民,收复中原,洗刷靖康之耻,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此时的临安城,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空。

街头的欢庆声依旧不绝于耳,捷报被百姓们争相传看,李显忠的名字,与辛弃疾的名字一起,被人们反复念叨着。

所有人都相信,在这两位名将的带领下,大宋的北伐大业必将取得成功,丢失多年的中原故土,终将重新回到大宋的怀抱。

而远在宿州的李显忠,还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传遍了临安的大街小巷,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