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皇极殿内,内侍捧着李靖的飞鸽传书快步上前,萧照渊接过密报,展开的指尖因期待而微微颤抖。殿内群臣屏息而立,目光齐刷刷落在帝王脸上。鼎武关之战,关乎着灭楚大业的走向。
密信上的字迹潦草却有力,李靖与白起合兵破关的捷报跃然纸上:“臣李靖、白起谨奏:我军两部合兵,已于昨日兵破鼎武关,斩楚军两万有余,俘虏一万余,毁其骑兵七千,关城已尽在我军掌握。我军伤亡四万余,骑兵折损三千,攻城器械损失严重,冲车只剩三架,云梯不足五十,箭矢,甲胄、粮草急缺。然楚军主力未损,臣两部现有兵力二十余万,恐难以直捣楚都。”
萧照渊读完密信,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目光落在舆图上的楚都与鼎武关之间:“李靖与白起暗中合兵,鼎武关这颗钉子,拔了!”
殿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低语!鼎武关,这个楚都门户破了!
“陛下天威!我军万胜!”众多大臣立刻出列,激动地高声祝贺,脸上洋溢着狂喜。丞相萧何虽也面露喜色,但眼神中却多了一分深思,他注意到萧照渊的脸上并未显得完全开怀。
萧照渊微微抬手,止住众人的欢呼,继续道:“虽攻破了鼎武关,但战果亦是惨烈。穆远山虽然败退,但主力未损。我军伤亡逾四万将士,方才拿下此关。”
热烈的气氛顿时冷却了几分。四万精锐,这代价不可谓不沉重。
“李靖信中言道,他与白起合兵后,现有兵力二十余万,但楚军主力犹存,凭此兵力,欲攻陷楚都,力有未逮。且...”萧照渊顿了顿,目光扫过萧何和房玄龄,“前线粮草、军械已显匮乏,急需国内加速调配输送。”
此言一出,几位大臣脸色微变。
房玄龄率先出列,脸上带着焦虑:“陛下!鼎武关虽下,但我军在寿春伤亡亦重,后续攻坚、抚恤皆需海量钱粮。先前筹备的粮草经两地苦战早已耗尽。且后续若是攻伐楚都,运输线拉长,损耗日巨,臣恳请缓攻数日,等待后续粮草。”
郭嘉也附和道:“陛下,是否暂缓攻势?我军寿春与鼎武两关皆胜,需先接收城池,安抚百姓。李、白二位将军于鼎武关一线休整,待国内粮草筹措完毕,再行南下?”
贾诩面露忧色:“穆远山新败,正应乘胜追击,若是让楚军缓过气来,依托南方水网地利固守,那我军伤亡必将更大。此时退缩,前功尽弃啊!”
“可粮草还未齐全,军械也未送到。此刻追击,恐难以取得成效。”房玄龄皱眉道。
朝堂之上,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不惜一切保障供给,全力支持前线扩大战果;另一派则忧心于庞大的后勤压力,建议稳妥为上。所有争论最终都汇聚于龙椅之上的秦帝。
萧照渊沉默地听着双方的辩论,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扶手。他知道李靖与白起的判断是正确的,机会稍纵即逝。但他也清楚户部、工部的困难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终于,他抬了抬手,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丞相,”萧照渊的目光投向萧何,“粮草之事,乃国之战本。朕不管用什么办法,加征、漕运、乃至于向大秦粮商借贷,十日内,必须筹措到前线大军一月之粮!一月后,秋收结束,双倍归还他们。”
萧何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灭楚重任,出列躬身道:“臣领旨!必竭尽全力!”
“户部、工部!”萧照渊继续下令,“即刻调拨箭矢、兵甲、攻城器械随粮队一同发运!征召民夫,加派人手,确保粮道畅通无阻!”
“臣等遵旨!”
萧照渊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视群臣:“鼎武关已破,大楚门户洞开!此乃我大秦一统,千载难逢之机,纵有万难,亦不可阻我大秦兵锋!”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传朕旨意,嘉奖南征将士!令李靖、白起暂于鼎武关休整补充,待粮草军械抵达,即刻寻机南下。朕要的不是一城一地,而是整个大楚!”
“陛下圣明!大秦万世!”群臣跪伏,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响彻皇极殿。
旨意迅速发出。朝会散去,萧何与房玄龄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沉重与紧迫,二人匆匆离去,开始执行那困难十足的筹粮任务。
萧照渊独自站在殿前,他知道,这道命令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牺牲,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大秦的战车已经启动,要么碾碎一切障碍,要么...车毁人亡。
五日后,丞相府,烛火摇曳间,萧何坐在堆积如山的账册和公文后,眉头紧锁,手指疲惫地按压太阳穴。房玄龄坐在他对面,脸色同样憔悴。
“萧大人,陛下给的期限,已过五日,现今连一半都未凑出,这...”房玄龄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送往各地世家与粮商的文书还未收到回复,若是强行摊派给百姓,怕会激起民怨,且时间上也未必来得及了。”
萧何长叹一声,声音沙哑:“前方战事如火,唯有尽力而为。明日我便亲自去拜访几大世家,看看是否......”
他的话还未说完,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相府管家匆匆推门而入,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神色:“大人,大人,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萧何不悦的皱眉:“何事如此惊慌?”
管家喘着气,递上一份名帖和礼单:“杨...杨家!杨家老太爷亲自来了!就在门外,还带来了...带来了这个!”
萧何与房玄龄疑惑地接过那份礼单,只扫了一眼,瞳孔便骤然收缩!
礼单上赫然写着:“敬献陛下,助军资粮:粮米五万石,草料十万束,白银三十万两。”
“这...杨家这是...”房玄龄手都抖了。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门外又接连传来通报声:“报!顾家二爷求见,献上粮米三万石,钱帛若干!”
“报!钱家大掌柜求见,言明钱家愿献上......”
“报!周家、公孙家求见......”
一时间夜深人静的丞相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灯火通明。一个个在大秦跺跺脚都能在当地抖三抖的世家门阀、豪商巨贾的代表仿佛约定好了一般,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