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兴五年的春耕终于结束了。
随着春耕的结束,中都洛川和西都咸宁之间的许多地方都是人头涌动,大虞的第一条铁路开始开工建设了!
最开始葛栩是打算建造一条单行线试试水,但沐津却是直接批复建造复线。
洛川和咸宁现在都是百万人口级别的大都市,光是两地的人口往来,都绝对能支撑得起复线的运行。
更别提货物运输了。
到时候,最大的问题恐怕是有没有足够的火车皮了。
铁路的建造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沐津站在施工现场,看着运来的枕木心疼不已。工部虽然弄出了水泥,但是是原始的那种硅酸盐水泥,造造房子还凑合,做枕木就算了吧。
因此,铁路的枕木都是用上好的松木经过炭化和防腐处理制成。
看着这些枕木,沐津就想到了砍掉的大量松树,心痛,真的心痛。
松树产松脂,松脂现在可不仅仅是造蜡烛,工部已经将松脂开发出了许多用途。
砍掉这么多的松树,可以想想短时间工部需要的松脂要出现多大的缺口。关键是,还没法子从其余地方调运过来。
因为现在大虞的松脂就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都是工部将松脂开发出了其余用途的祸!
沐津看着人们铺设铁轨,真的和前世见过的铁路差不多,沐津还啧啧称奇了一下,但很快就释然了。小火车在矿山已经应用很久了,只要将矿山那边的轨道改进过来就是现成的铁路铺设方法了。
人们很是兴高采烈,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钱多加吃好喝好。
铁路建设可不比以前的修路。
以前修路是人们干完当天的活计就可以回家,但修铁路不行,因此葛栩调来了大量的帐篷,什么时候修完铁路,修路的民夫们就什么时候回家。
当然,为了解决民夫们的生理需求,葛栩忍着不适,从各地弄来了大量妓女。
沐津曾经也想取消妓女,后来发现根本就不现实。
就这个时代的娱乐活动,人们真的只能是饱暖思淫欲。
虽然说书、唱戏的什么已经开始出现,但只在少数大城市里流行,远没有到流行天下的地步。
没得办法的沐津和葛栩,只能是大力打击非法贩卖人口,而且明文规定,卖身只能是自愿,不得强迫。
能做的都做了。
人们是很给力的,而且动用的民夫也是真的多,足足有八万!
葛栩的意思很简单,用最快的速度将这条铁路修好,然后迅速投入运营。只要铁路的好处出来了,葛栩就有信心同时开几条铁路。
对于葛栩的想法沐津是不置可否的,但考虑到葛栩最近为了铁路人都有点疯魔了,沐津就闭上了嘴,没有劝阻的打算。
至于其余的宰相,随着铁路的开工,一个个也都忙得脚不沾地,毕竟这可是新事物,许多条文什么的都需要制定。
工部现在也在发疯,他们正在疯狂制造火车头和车厢,葛栩给工部下了死命令,铁路建造好之后,工部要能拿出十个火车头和配套的车厢出来!
玉书子很想和葛栩对骂,真当工部不忙啊,铁路建成之日,工部要拿出十个火车头和配套的车厢出来,你葛栩咋不上天呢。
但玉书子只敢在心里头骂,因为以前和葛栩对喷过,葛栩将玉书子喷得给怀疑了人生。从此之后,只要是葛栩下的文书,玉书子就没有任何反驳的念头。
因为人们太过于热情,然后,原本两个月要用掉的铁轨,被人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就给干掉了。
闻讯赶来的一众君臣面面相觑。
“工部暂时无法提升产量。”玉书子干巴巴地道。
“这怎么办?”沐津问道。
葛栩也无语了,这太热情了也不是好事情。
司徒铭问道:“工部真的没办法再提升产量了?”
“钢铁倒不是问题。”玉书子苦笑道,“锻铸铁轨的机械就那么点,还短时间没有办法迅速增加。”
“也不是大问题,就先把所有的路基修了,等铁轨吧。”沐津开口道。
因为也没有修正经铁路的经验,大虞这第一条铁路是修好一段路基就铺一段铁轨,效率其实不高。不过,人们的热情将低效率给硬生生抵消了。
“看样子,铁路可以提前修完了。”狄浔开口道。
“我们其实现在就可以通车的。”武橡指着地图道,“看,这一个月我们也修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路程,修通了四个火车站。这样,我们可以边继续修路,边试着运行火车。”
沐津看向了玉书子道:“玉书子道长,工部已经造了多少火车头和车厢了?”
“火车头才造好一个,车厢倒是有十三节了。”玉书子答道。
火车用的蒸汽机超过了以往的,工部是真的小心小心再小心,要是来个爆缸那就是大问题了。正是这种小心,使得火车头的制造速度极慢,一个月才造了这么一辆出来。
而且,根据明虚子的经验,就目前蒸汽机车厂的状态,火车头能够保证一个月一台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扩充产能,钱粮不是问题,关键是设备和人跟不上,尤其是人。
工匠真的不是那么好培养的。
葛栩听出了玉书子的话外音,走到沐津身边道:“陛下,将东都兵造的工匠都抽过来吧,东都那边情形已然稳固,可以将工匠抽调过来。”
“可东都的那些工匠也不会造火车啊?”沐津疑惑地道。
“中都这边的工匠见识多,学习造火车容易上手,他们空出来的位置,将东都的工匠顶上去!”葛栩道。
沐津明白葛栩的意思了,当即就让魏忠弄来纸墨笔砚,迅速写好了一封诏书,正好三省的宰相们都在,流程迅速走完然后发往东都宁江去了。
“对了,刚才狄相的提议诸位觉得如何?”沐津想起狄浔的话道。
“善!”苏授道,“正好朝廷也借着这个机会,摸索铁路运行的规章制度。”
众人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