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 第65章 榔头杀手(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审讯室的灯,是清晨六点零五分亮起的。

光线冷白,沉静而锋利,切割着室内每一处空气的流动。金属桌椅的碰撞声短促而清晰,像是这场对峙的开场锣。

嫌疑人坐在椅子上,双手反铐,低头不语。灰色工装上染着汗与血迹,榔头伤口尚未处理,手腕骨节呈现应激性紧绷。他不抬头,只盯着桌面那一角,一动不动,像极了雨前沉默的野兽。

“姓名。”讯问席上,坐的是程望。

他翻开档案,声音沉稳,语气中不带丝毫情绪。

对面人依旧不语。

“你沉默没关系。”程望继续说道,像是和空气对话,“从你落网那一刻起,沉默就失去了意义。”

他将一张照片缓缓推到嫌疑人眼前——那是一幅监控截图,清晰记录下嫌疑人于案发前进入三起命案现场附近的楼道画面,图像中,他头戴黑色毛线帽,面部下半遮挡,但步态、身形、肩背幅度,与落网时完全吻合。

嫌疑人依旧不抬头。

程望换了张照片——这是案发现场拍摄的物证照。榔头上有尚未干涸的血迹,经初步检验,dNA与阳河第六起命案受害人匹配。榔头手柄上清晰采集到嫌疑人右手指纹——同一枚指纹也在此前河北、江南两地五起命案现场均出现过。

他终于缓缓抬起了头,眼神空白而死寂,没有愤怒、没有恐惧,像是一个历经多年洗脑的无知囚徒,又像是自地狱中缓步归来的人。

“想听听你的解释。”程望的声音很轻,但一字一句,足够压迫。

“你们已经有了答案。”他终于开口,声音嘶哑。

“我们要的不是自圆其说,而是真实动机。”程望将一叠照片摊开——每张照片上都是尸体特写,头骨破裂,创口角度一致,手法精准,显然经过训练或反复模仿。

“这是病态杀戮。”技术顾问低声补充,“不是激情作案。”

“不是。”他终于缓缓开口,嗓音仿佛拖曳在胸腔的伤痕,“我……不是杀人取乐。”

“那是什么?”程望盯着他,“你精心挑选作案时间——工作日早八点后,大部分家庭只剩老人或独居女性;你穿工装,挎工具包,持假维修单,规避门禁与防范;你使用榔头——可控、无声,杀伤力强;你袭击后迅速翻找,取财为次,破坏现场为主……这些,不是偶然。”

嫌疑人低头,唇角轻轻翘起,像是一种微妙的笑,又像是肌肉抽搐。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作案?”程望问。

他缓了一会,低声道:“三年前。”

“动机?”

“我……看见他们活着,就觉得不公平。”他眼神空洞地望向天花板,“我这么努力活着……什么都没有。那些人,有房有车有家庭……还嫌暖气不够热。”

“你嫉妒他们。”

“不只是嫉妒。”他声音冷了,“是愤怒。我修了一年水管,天天挨骂,看他们挥手赶人,像赶狗。”

“于是你决定拿起榔头。”

“我开始是想吓他们。”他低声道,“第一次,是在西苑……她开门,我进去,说要查水压,她让我等一下签字,她转过身时,我看见她脖子上的金项链,窗帘上有光……”

“你动了杀心。”

“我……也不知道怎么的……榔头在包里,没动过,但那天……我听见脑子里有声音。”

他停了一下。

“你觉得她该死?”

“不,我觉得……她可以死。”他的语气,像是在说一件“可以吃掉的苹果”那么轻巧,“我打第一下,脑子里很静。血溅我脸上,我居然觉得呼吸顺了。”

“你享受那种掌控。”

他沉默了几秒,低声道:“她转身后,背对着我,不设防。就像小时候,我妈让我跪着,她用棍子打我,我也背对着她……但我没反抗过。”

“你觉得自己被世界欠了一笔账。”程望靠近了一点,声音低沉,“你活得像狗,所以他们都该死。”

“我不是疯子。”他忽然提高声音,咬牙切齿,“我不是精神病。”

“我们没说你是。”程望冷静回应,“你极其理性、极其清楚目标选择、作案路径、风险规避。这是连环杀人犯的典型特征——冷静、预谋、道德缺失。”

他闭上眼,双手微颤。良久后,他低声喃喃:“你知道吗?我杀第二个女人时,她哭着说她丈夫马上回来……我当时心里居然觉得……有人要保护她了,可那晚,我一个人睡在车里,脚都冻坏了。”

“所以你动手,是想让这个世界,感受到你的存在。”

他不说话,只是闭眼深呼吸,像是沉溺在那些记忆之中。

程望冷静地记录每一句。

三小时后,嫌疑人供述自1999年10月至今共作案19起,明确描述作案流程、选择目标方式、逃逸路线,案件大多集中在三个城市与五个城郊区域之间,均为独居女性或老年人。使用榔头作为主工具,乙醚迷昏者三起。

指纹、dNA、作案工具、衣物纤维、物证、心理动机陈述全数对应,形成闭环。

当审讯室的灯再次熄灭时,天已大亮,阳河的街道恢复车流。

程望合上笔记本,默然离开。他知道,这不过是又一场地狱之旅的终点。

地狱不远,人间有时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