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登基大典的各项仪程在张仪、和珅等人的督办下,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舆服、仪仗、卤簿、乐章,乃至祭天告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依循古礼,力求庄严隆重,以彰显新朝气象。在这纷繁忙碌之中,唯有两件关乎国本的大事,必须由霍无忌亲自圣裁——那便是国号与年号。

既然代夏而立,便需革故鼎新,确立全新的国号,以昭示天命转移,开启新的历史纪元。这一日,霍无忌在临时理政的文华殿召见了麾下最重要的几位谋臣:魏征、张仪、姚广孝、陈平、郭嘉与和珅。

殿内烛火通明,气氛肃穆。霍无忌端坐于上,目光扫过下方诸位心腹,沉声道:“登基在即,国号未定,诸位皆腹有良谋,今日尽可畅所欲言。”

话音落下,几位谋臣相互看了一眼,显然都已深思熟虑。

张仪率先出列,这位纵横家的眼中闪烁着对伟大历史的追慕与对未来的野心。他声音清越,带着极强的说服力:“陛下!臣遍览史册,纵观古今,以为国号当选——‘秦’!”

他环视众人,见注意力已被吸引,便慷慨陈词:“先秦虽二世而亡,然其功业,光耀千古!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开创华夏大一统之万世基业! 此等气魄,此等功业,方为陛下楷模!”

他转向霍无忌,目光炽热:“陛下以辽东铁骑扫平六合,其势堪比当年虎狼之秦!定国号为‘秦’,正在于宣示陛下继承始皇帝遗志,不仅要一统这破碎的山河,更要开创一个远超夏国,甚至超越先秦的、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大帝国! 此号,彰显的是陛下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雄心!”

张仪话音刚落,魏征便迈着坚定的步伐出列。他神色肃穆,对张仪那种推崇“暴秦”的论调显然不以为然。

“陛下!张子推崇大一统,其心可嘉。然‘秦’字,虽有功业,然严刑峻法,二世而亡,于史家笔下,终究非仁德之君。我新朝岂可效此恶名?”

他昂首挺胸,声音如同洪钟,带着不容置疑的刚正:“臣以为,陛下之功,乃再造乾坤!当配以最具气魄之名!故臣建议,国号当选——‘乾’!”

他引经据典,气势磅礴:“《易》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乾,为天,为阳,为君,为创生万物之根本!象征刚健不息,统御寰宇!陛下登基,非承前代之弊政,而是如天道运行,破旧立新,另辟天地! 以‘乾’为国号,正合陛下开天辟地之伟业,寓意我朝如日中天,运行不息,威加海内,此乃天道之所在,绝非人力可挡! 其气势之恢宏,立意之高远,岂是区区一个‘秦’字可以比拟?”

魏征的“天道”之论还在殿中回响,和珅已经满脸堆笑地凑上前来。他先是对魏征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即话锋一转:“魏大人所言‘乾’字,气势确是惊人。然……陛下,微臣窃以为,新朝初立,除了彰显天威,更需强调政治清明,天下安宁。过于刚猛,恐失柔和之道。”

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霍无忌的脸色,提出自己的建议:“故而,臣愚见,国号定为——‘清’,最为妥帖适宜!”

他细数其好处,句句挠在痒处:“‘清’者,清平、清明、澄清之意也。陛下登基,正可涤荡前朝之污浊,澄清吏治,还天下一个海晏河清! 此号温和祥瑞,既能安抚前朝遗老,示以怀柔,又能向天下万民昭示陛下励精图治、开创清明盛世之决心。且……”

他压低声音,意味深长地补充,“我朝起于关外辽东,风物地貌,亦有‘清朗’之气,与此号隐隐相合,实乃吉祥万幸之兆啊!”

话音刚落,郭嘉则轻笑一声,打破了沉默。他站直身体,语气带着几分随意,却直指核心:“文臣谋士,总爱引经据典,谈玄说妙。奉孝看来,何必如此麻烦?”

他走到殿中,对霍无忌笑道:“陛下,国号如同人的姓氏,既要响亮,更要有根。陛下起于何处?辽东!” 他双手一摊,“这便是根!这便是源!何不直接定国号为——‘辽’?”

郭嘉的眼神变得锐利:“此号看似质朴,实则大巧若拙!其一,宣示根本,不忘崛起之地,可牢牢凝聚辽东旧部与天下寒门之心。 其二,破除虚文,彰显务实本色。 我朝以武立国,靠的是辽东铁骑打下的江山,其三,此号独一无二, 与前朝旧号毫无瓜葛,正合陛下破旧立新之志!什么秦、乾、清,哪有我们自己的根基来得实在、来得硬气?”

“辽!”霍无忌手抚下巴,说实话,作为穿越者他不太喜欢这个国号!

众臣也是面面相觑,因为无论国号怎么好听,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霍无忌口中!

这时霍无忌看向姚广孝问道:“道衍大师有何见解?”

“阿弥陀佛。”他先宣了一声佛号,声音平和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郭奉孝之言,快人快语,立足根本,贫僧钦佩。”

他先是肯定了郭嘉,随即话锋转入玄奥之境,“然,国号关乎国运,除人谋、地利外,更需上应天命。这天命之机,便在于五德始终,循环流转。”

他目光扫过在场诸人,最后定格在霍无忌身上,缓缓道:“陛下,前朝国号为‘夏’。在五德学说中,上古之夏,属木德,崇尚青色。 然,此‘夏’非彼‘夏’,朝代更迭,德运亦会偏移。据贫僧多年考证推演,前朝之‘夏’,承前代戾气,其运已转为火德!其崇尚赤色,性烈而暴,然其火已衰,如风中残烛。”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姚广孝清晰而空灵的声音在回荡:“根据五德相克之理,水克火。陛下起于辽东,辽东之地,北接黑水,东临沧海,正是水德旺盛之地!陛下之铁骑席卷天下,正如滔天巨浪,扑灭前朝残火,此乃天道使然!”

他顿了顿,给出了基于此理论的关键建议:“故,我新朝当承水德,崇尚玄黑,其性至深至寒,至柔至刚,能包容万物,亦能摧毁一切。以此立国,正合天命!”

说到这里,他否定了之前的部分提议:“‘秦’属水德,确合此理,然其名已污,不可再用。‘乾’为天,属金,金生水,虽可为我朝之源,却非本德。‘清’字带水,其意尚可,然气魄稍逊,且易与‘轻’混淆,未臻至善。‘辽’字虽点明根源,却未能尽显水德统御天下之势。”

最后,他抛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国号:“陛下,水德之运,当有一个既能体现其德性,又彰显陛下王道荡荡,天命所归的国号。贫僧以为,当取——‘明’!”

他迎着众人或疑惑或思索的目光,从容解释道:“《易》有云:‘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此‘明’字,并非仅指光明,更蕴含着天道运行,循环不息,统御四方的至理!我朝承水德,水为玄色,玄色为天道之本色,深邃难测;而‘明’则为日月之辉,光照万物。德润天下!以玄色为体,以光明为用,体用兼备,阴阳相合! 此号,既合水德之运,又昭示我朝如日月之行,永耀天地,终结乱世,开创万世太平!其气势之恢宏,立意之深远,更能包容四海,超越地域之限。”

姚广孝此论一出,将天象、命理、经典与政治寓意完美结合,将一个“明”字阐述得博大精深,顿时让之前的争论似乎都落入了下乘。他不仅给出了国号,更为新朝找到了一套完整的天命逻辑体系。

霍无忌的目光骤然亮起,姚广孝这番“水德立国,以明御天”的论述,深深打动了他。这既解释了他成功的“必然”,又为他未来的统治赋予了“天命”的光环,其气魄与格局,远超其他选择。

“明!”霍无忌满意的点头道:“好啊!日月所照,皆为明土!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众卿!朕意已决!立国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