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率泰率领着数百名亲兵仍在拼死突围,在明军阵中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突破重围,眼看突围无望,他果断下令全军弃马步战。
清军迅速结成战阵,士兵们抽出马刀,准备做最后的抵抗明军骑兵见状,也纷纷下马,熟练地为手中的燧发枪装填子弹。
在如今的军团中,手榴弹的使用和燧发枪的装弹是每一个士兵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即便是辅兵和伙头兵也不例外,不合格者,都会被扣军饷。
明军将弹药填充完毕,随即排兵布阵,向前推进,此时,清军已然张弓搭箭,严阵以待。
随着连长一声令下,火枪齐鸣,枪管在膛线的加持下,射程惊人,威力和精准度也大幅提升。
清军的圆盾如同薄纸般被击穿,后续的士兵也被高速飞行的铅弹所贯穿。明军的进攻队列整齐划一,共分五排。
第一排射击完毕后,第二排迅速补上,如此循环往复,清军伤亡惨重,包围圈在不断缩小之中。
李率泰见状,心知形势危急,遂高声下令全军冲锋。清军士兵手持大刀,高声呐喊,如同汹涌的潮水般冲向明军的枪阵。
然而,明军早有准备,前排士兵迅速放下火枪,从腰间掏出手榴弹,奋力投向冲来的清军。
一时间,爆炸声震耳欲聋,清军在猛烈的爆炸中人仰马翻,损失惨重。
此时,清军已不足百人,被明军团团围住。吴三桂骑马来到阵前,高声喝道:“李率泰,你已走投无路,还不快快投降!”
被亲兵围在中间的李率泰见是吴三桂,大骂道:“吴三桂,你这卑鄙小人,诓骗摄政王,我大清已经将你列为必杀之人,如今还敢放肆!”
清廷事后复盘山海关之战,才发现被吴三桂当刀使了,虽然成功入关占据了京城,但是被人耍的滋味太难受了。
于是多尔衮下令,不论是谁遇上吴三桂及其属下,都不接受其投降并杀无赦,此令已经在清军之中传来。
吴三桂却是道:“能被摄政王惦记,吴某人也是好福气,但本镇的人头也不是那么好取的,他日定上京城请多尔衮亲自来取!”
李率泰当即就要挥刀自尽,被明军拦下,捆绑了起来,抓了一个正蓝旗副都统,此战值得呀,地位可比许定国和张缙彦两个叛徒强的多了。
清军骑兵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歼灭,统领也被活捉,后面的八千步兵赶到之时,直接就投了降,反正原来就是投降顺军。
此战,明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出动两千骑兵两千步兵,骑兵伤亡三百多人,全歼清军骑兵,俘虏八千,已经算是大胜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降兵之中,明军发现了一号人物——原五省总督陈奇瑜,这可了不得,于是立即上报给了吴三桂。
陈奇瑜,山西保德人,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崇祯五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善用奇谋,镇压各路起义军甚力,名噪关陕。
崇祯七年,被朝廷重用,擢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进驰均州,调集诸将围击各路义军。
曾将各路义军,包括李自成赶到兴安,困在车厢峡,严防死守,义军弹尽粮绝,眼看就要被全歼,只能诈降,用重金贿赂明军将领。
陈奇瑜在兵部尚书张凤翼的支持下上奏崇祯帝,经同意之后,接受了义军的投降,并每一百人派遣一名招抚官,遣送回原籍,粮草由沿途官府提供。
义军吃饱喝足之后,将招抚官杀死,又聚集在一起,连破数城,陈奇瑜遭到了朝中大臣疯狂弹劾,推卸责任不得,被罢官入狱。
后来放回原籍山西,大顺军占据山西之后,根据李自成的命令将山西士绅都押往陕西安置,陈奇瑜也在其中。
幸运的遇上已经投降的唐通,唐通曾是陈奇瑜的老部下,于是便将其收留到军中,李自成逃到陕西之后,唐通再次叛变降清。
在陈奇瑜的帮助下,屡次在陕北战胜李过部,并激战二十天,攻下府谷,唐通被清廷委任为绥德州总兵。
多铎交给李率泰练兵任务之后,李率泰听闻陈奇瑜在唐通军中,便将其请到宁陵县,帮助其训练手中这一万降兵。
兜兜转转几圈,终于见到了大明的军队,陈奇瑜老泪横流,非要见太子一面,吴三桂碍于他原本官职甚高,并同意了他的要求,一并带往徐州。
第二天,明军休整过后,吴三桂便带领第一军团撤离了商丘,往徐州赶去,此刻天空之中终于飘下了雪花。
朱慈烺得知商丘大获全胜的消息之后,也是颇为兴奋,明军能如摧枯拉朽般拿下商丘,也证明了军改的成功之处。
随即朱慈烺第一个召见了陈奇瑜,发现老头思路清晰,善用奇谋,对军事形势有独特的见解,于是便将其留下,安排进了参谋部任职。
至于许定国和张缙彦,朱慈烺都深恶痛绝,特别是许定国,原本历史上诱杀高杰,发动睢州之变,致使北伐付之一炬。
投靠清廷之后,也积极为清军开路,且此人在这个时空也是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自然是不能留了,于是下令斩首祭旗。
看着被拖下去的许定国,朱慈烺叹了口气,看来后世要少一个地产大亨了,接着看向了崇祯朝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张缙彦。
这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左右逢源,经常叛变,原本历史上投降清廷之后,被任命为山东布政使,还玩党争那一套,被流放宁古塔。
张缙彦此时还做了清廷归德知府,于是将其暂且发配军中为苦力,日后在对其论罪处罚,至于李率泰。
此人虽是汉人,却在努尔哈赤时期就追随清廷,可谓是根正苗红,也是抓的第一个清廷高级将领,于是先收押起来。
将来收复南京之后,在与其它清廷将领一起在太祖陵前举行献俘仪式,以壮大明之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