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 第283章 贵妃出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隆基的咆哮如雷霆炸响,震得殿宇嗡嗡作响。他双目圆睁如铜铃,须发张扬,威势惊人。这副模样,哪还有半点先前行尸走肉的样子?

群臣集体失声。他们虽千方百计要唤醒皇帝,可当李隆基真的清醒时,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李乾也愣在当场,嘴巴张了又合,半晌无言。

他本已用尽所有办法都未能奏效,临走时灵光一闪,想到李隆基心心念念要击破大食、超越秦皇汉武的执念,这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一试。

谁能想到,这竟成了唤醒帝王的最后一击?

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自唐太宗年间大食灭波斯东进以来,唐军虽略占上风却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对威震四海的盛唐而言,无异于一块心病。

而李隆基作为中兴之主,这份超越前人的雄心更胜历代帝王。击破大食、将大唐辉煌推向天涯海角,正是他最深切的执念。

“成了!”群臣终于回过神来,爆发出震天欢呼。连日来的焦虑担忧,在这一刻化为狂喜。

李林甫喜不自胜,他的相位总算保住了!太子李亨却心情复杂:既为父亲康复而喜,又为登基之期延后而忧。

“陛下快走!快走!”突然,一个清脆悦耳却又带着无尽焦急的声音响起。只见杨贵妃竟也清醒过来,正拼命推着李隆基催促。

“走什么走?”李隆基沉下脸来。

“陛下!”杨贵妃急得声音都在发颤,“大唐不能没有您!只要您在,大唐就在!快走啊!”

杨贵妃与李隆基如出一辙,数日来如同泥塑木雕般毫无生气。群臣绞尽脑汁都未能唤醒她,谁知她竟自行苏醒,着实令人惊诧。

然而,这份惊讶中又掺杂着不少大臣的惋惜。若杨贵妃就此长眠,岂不断绝了杨氏祸乱的根源?

虽说杨氏已然覆灭,余孽寥寥,但杨贵妃毕竟是李隆基的心头至爱,日后会如何发展,谁又能预料?稳妥起见,还是让她就此离世为好。

“难怪陛下如此宠爱杨贵妃。”李乾暗自感叹,“虽有些骄纵,却是一片真心为陛下着想。甫一苏醒,就急着催促陛下离开,这份赤诚实在难得。”

杨贵妃能赢得帝王专宠,除了倾国容颜与精通音律外,更因她对李隆基的深情厚意。

须知李隆基一生阅女无数,单论美貌,宫中佳丽如云;论才艺,梅妃江采苹之流亦不遑多让。

但若论起善解人意、情真意切,杨贵妃确实独树一帜。正是这份真情,让她成为李隆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传旨!”李隆基双目如炬,声若洪钟,“调集大军,与大食决一死战!敢退一步者,斩!”

这命令虽不似雷霆万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乾!”皇帝目光灼灼地盯着这位爱将,“你勇冠三军,朕命你为先锋!以你之勇,必不负朕望!”

这份信任让不少大臣妒火中烧。皇帝方才苏醒,尚未弄清局势,就将先锋重任托付李乾,这份器重实在令人眼红。

“陛下,臣恐难当此任。”李乾却出人意料地推辞。

“哼!”李隆基顿时面沉如水,“李乾!你的胆量哪去了?不是号称万夫莫敌吗?区区大食就吓破胆了?若敢抗旨,朕现在就斩了你!去,还是不去?”

皇帝怒目圆睁,手指李乾,面色铁青。那股帝王之怒,让整个大殿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这般威势,哪还有半点先前颓唐的模样?分明又是那个叱咤风云的盛世明君!

李乾无奈摇头:“陛下,非是臣不愿出征,而是大食根本未曾来犯。臣纵有杀敌之心,也无敌可杀啊。”

“大食没打来?”李隆基脸色骤变,一步逼近李乾,厉声喝道:“李乾!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谎报军情!可知这是何等大罪?就算你有平定吐蕃之功,朕要杀你,谁敢说个不字?”

所谓大食来袭、攻破长安、直捣皇城、生擒天子,这一连串的谎言,任何一条都是欺君之罪。

如此弥天大谎,纵有十个平定吐蕃的功劳也抵不过。李隆基就是杀他十次都不为过。

“陛下冤枉李将军了。”陈玄礼急忙上前解围。这位爱将是他心头肉,自然要竭力维护。

“朕冤枉他?”李隆基怒极反笑,“陈玄礼,你老糊涂了不成?朕亲耳所闻,还能有假?”

“陛下,李将军虽说过此话,却非谎报军情。”李林甫也出言辩解。

“这还不是谎报军情?”李隆基双目如电,死死盯着李林甫,“那你告诉朕,什么才叫谎报军情?”这

“父皇容禀。”太子李亨上前一步,“您可知这几日发生了什么?李将军此举实属无奈。自父皇得知杨氏一案后,就......群臣想尽办法都未能唤醒父皇。唯有李将军此法奏效。”

“大胆!”李隆基勃然大怒,“你竟敢污蔑朕!朕何时如此?”

“陛下,太子句句属实。”出人意料的是,安禄山竟为太子说话。这位向来不把太子放在眼里的胡将,此刻竟挺身而出,让李隆基一时愕然。

趁着皇帝愣神之际,安禄山如竹筒倒豆子般将事情原委道来。

“安禄山!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欺君!”李隆基仍是将信将疑,一声怒喝吓得安禄山双腿发软,再不敢多言。这位向来受宠的胡将,何曾受过如此呵斥?

“陛下,安大人所言句句属实。”群臣齐齐上前,异口同声为安禄山作证。

“你们......”李隆基环视众人,张大了嘴却说不出话来。这位精明的帝王瞬间明白,若非事实如此,群臣怎会如此整齐划一地作证?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李隆基怔了半晌,终于缓过神来:“杨氏一案......处理得如何了?”

“回陛下,都已处置妥当。只是......”李林甫欲言又止,目光不自觉地瞟向杨贵妃。

杨氏满门如今只剩杨贵妃一人。如何处理这位宠妃,李林甫实在不敢妄言。

留下她终究是个隐患,最好是一并除去。但谁不知道李隆基对杨贵妃的依恋?短时间分离尚可,若真要永诀......这个建议,谁敢提?

不仅李林甫踌躇,满朝文武也都噤若寒蝉,只是默默注视着皇帝,等待他的决断。

“陛下,贵妃娘娘无罪啊!”安禄山突然出声为杨贵妃开脱,“有罪的是杨钊那些恶徒。”

这位胡将心里打着算盘:杨氏已灭,杨贵妃日后必定更加倚重他这个“义子”,这可是捞取好处的良机,怎能让她就此香消玉殒?

“陛下......”杨贵妃盈盈下拜,重重叩首,“杨氏作恶多端,死有余辜。臣妾痛心疾首,恳请陛下允准臣妾出家,为杨氏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