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盈盈下拜,纵是跪地叩首,那婀娜身姿仍透着万千风情,让人移不开眼。
“真乃天赐尤物!”李乾暗自赞叹。
然而李林甫、太子李亨及一众朝臣却面色凝重,忧心忡忡。他们深知,正是因杨贵妃得宠,杨氏才得以飞黄腾达,最终酿成滔天大祸。
若留下此女,谁知会埋下什么祸根?可要诛杀贵妃,谁又敢开这个口?
不少大臣频频向李乾使眼色,期盼这位胆识过人的将军能挺身谏言。可李乾却恍若未见,始终沉默。
在李乾看来,杨氏既已覆灭,单凭杨贵妃一人难成气候。
即便她有心收买爪牙,在经历杨氏之祸后,朝野上下岂会不防?
更何况,眼下即将与大食决战,若诛杀贵妃导致李隆基心神不宁,反倒误了大事。
“爱妃莫要胡思乱想。”李隆基怜惜地伸手欲扶。
杨贵妃却执意不起:“陛下,臣妾罪孽深重。杨氏之祸,皆因臣妾而起,百死难赎。只求陛下赐一所道观,容臣妾为陛下祈福,为杨氏赎罪。”
此刻的杨贵妃已全然相信杨氏恶行,内心充满自责。这份悔悟之情,让她决意出家赎罪。
“此事万万不可!”李隆基急道。
“若陛下不准,就赐臣妾一死吧。”杨贵妃仰起俏脸,眼中尽是决绝。看着她这般神色,李隆基心如刀绞。他太了解这个女子了,她是真的宁死也要出家。
“罢了。”李隆基终于妥协,“你先去道观暂住,待日后再接你回宫。”
这番对话勾起往事,当年李隆基为得到儿媳杨玉环,先是以出家为名将她安置在“太真观”,赐道号“太真”,这才有了“杨太真”之称。
如今历史重演,却是物是人非。
然而杨贵妃她接下来的话,却让李隆基如坠冰窟。
“陛下,臣妾此生不会再还俗。”
李隆基本打算让她暂避风头,待杨氏风波平息后再接回宫中。可杨贵妃的决绝远超他的想象。
“爱妃......”李隆基声音发颤。
“杨氏之祸皆因臣妾而起,臣妾无颜见人。”杨贵妃盈盈起身,向群臣深深一拜,“杨玉环在此向诸位大人谢罪。自此青灯古佛,永绝红尘。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这誓言虽轻,却字字如刀,刺得众人心头凛然。
李乾望着这一幕,不禁感慨:“杨贵妃何尝不是可怜人?被杨氏一族蒙蔽,终日只见光鲜亮丽,哪知背后竟是如此龌龊。她不过是杨氏争权夺利的棋子罢了!”
群臣面面相觑,不敢多言。他们既不敢质疑贵妃的诚意,更不敢劝皇帝痛下杀手。看着李隆基痛不欲生的模样,谁还敢触这个霉头?
杨贵妃叩首时用力过猛,光洁的额头上渗出殷红血珠。李隆基看在眼里,心如刀绞,仿佛那血是从他心头滴落的。
“陛下保重!”杨贵妃最后深深一福,转身离去。那决绝的背影,如同一道绝美的风景,渐行渐远。
“爱妃!”李隆基想要追赶,双腿却如灌了铅般沉重。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远去,他只觉得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被生生剜去。
猛然转身,皇帝怒视群臣,咆哮道:“都是你们!是你们逼走了贵妃!朕要诛你们满门!”这雷霆之怒震得众人耳膜生疼,背脊发凉。
杨贵妃对李隆基而言,比重逾性命。当年武惠妃病逝,他几乎形销骨立。直到遇见杨贵妃,才重获生机。
如今佳人远去,这锥心之痛让他彻底崩溃,满腔怒火尽数倾泻在群臣身上。
“幸好方才忍住了...”李林甫额头上冷汗涔涔,暗自庆幸。
适才除掉杨贵妃的良机就在眼前,他几度欲言又止。此刻回想,若是当时没忍住,李隆基这滔天怒火岂不都要倾泻在自己头上?到时不仅相位难保,恐怕全家性命都要搭进去。
太子李亨同样暗自松了口气。他庆幸自己明智地保持了沉默,没有贸然提议处死杨贵妃。
“陛下英明!”唯有安禄山喜形于色。杨贵妃得以保全,就等于为他留下了一条富贵之路。
这位“义母”在,他日后在朝中自然好处多多。
“放屁!”李隆基正愁无处发泄,安禄山这一声马屁如同点燃了火药桶。皇帝怒目圆睁,将满腔怒火尽数倾泻在这个胡将身上。
“陛下息怒!母后只是暂别,不日定会回宫。”安禄山强压心惊,硬着头皮继续谄媚。
虽然杨贵妃未被正式册封为后,但执掌后宫多年,早已是实际上的皇后。此时不拍马屁,更待何时?
不得不说,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李隆基神色稍霁,怒火消了几分。
“陛下放心,此事包在臣身上!谁让臣是母后的义子呢?”安禄山见机不可失,索性将马屁拍到底,拍着胸脯大包大揽。
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若论能说会道,安禄山确实是一把好手。若由他出面劝说,说不定真能让杨贵妃回心转意。
“禄山啊,”皇帝招手示意他近前,“你要多去贵妃那里走动,陪她说说话,解解闷。务必让她早日回宫。”
这可是天大的美差!若能办成,加官进爵不在话下,甚至有望问鼎相位。
“陛下放心!臣一定办成!一定办成!”安禄山点头如捣蒜,喜不自胜。
李隆基挥挥手让他退下,转向群臣道:“这次就饶过你们。”
明明是皇帝无理取闹,群臣却不敢有半点怨言,齐声高呼:“谢陛下隆恩!”
殿内,李隆基紧锁眉头,来回踱步。
李隆基的脚步声如同闷雷,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每一步都重重踏在群臣心头,震得他们头晕目眩。
虽然杨氏一案已了,但皇帝的怒火仍未平息,这让所有人都提心吊胆,生怕下一刻就会大祸临头。
“杨氏之祸,实乃朕之大过!”李隆基突然停步,声音嘶哑地自责道:“自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祸患。朕愧对列祖列宗,无颜见先帝于九泉之下!”
杨氏的权势之盛,远超当年的长孙氏。其祸国殃民之烈,堪称千古罕见。
这对李隆基而言,是永远抹不去的污点。若不能洗刷,必将成为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耻辱。
殿内一片死寂。群臣虽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要洗刷这样的耻辱谈何容易?谁敢轻言?
“说啊!”李隆基目光如剑,在众人身上来回扫视,“朕要如何才能洗刷这耻辱?今日畅所欲言,朕绝不治罪!”
那锐利的目光仿佛能剜心剔骨,让群臣如坐针毡。他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率先开口。
最终,李隆基的目光落在了李乾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