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霭沉沉,轧钢厂下班的广播声悠扬地穿过胡同,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的前院,渐渐被各家灶火的暖光和饭菜香气笼罩。

陈小满推着那辆熟悉的二八杠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个半旧的帆布包,熟稔地拐进宽敞的前院院门。

93号院就在95号院的隔壁,只隔着一道月亮门或几步宽的夹道,近得能互相听见招呼声。

车轮碾过平整的青石板,发出轻微的“咯噔”声。

“哥!哥回来啦!” 清脆欢快得像小铃铛的声音率先响起。

扎着两个一模一样羊角辫的陈小雨,像只撒欢的小鹿,从正房屋檐下的台阶上蹦跳着冲下来,小脸上洋溢着兴奋。

紧随其后,姐姐陈小雪也从屋里探出头,同样扎着羊角辫,模样分毫不差,只是神情更显文静,手里拿着块湿抹布,脸上带着腼腆又真切的欣喜,快步走了出来。

“哎,回来了!” 陈小满脸上漾开温暖的笑意,把自行车稳稳停在自家屋檐下的廊柱旁。

他习惯性地弯下腰,先揉了揉小雪的头,又轻轻刮了下小雨的小鼻尖,“今天在家乖不乖?帮妈妈干活了?”

“听啦!可乖啦!” 小雨抢着回答,小胸脯挺得高高的,指着廊下干净的地面,“我帮妈妈扫地啦!扫得可干净了!”

小雪则抿嘴笑了笑,声音细细柔柔的:“哥,我把八仙桌和条案都擦干净了,碗筷也摆好了。”

“好,都是好帮手。” 陈小满由衷夸赞。

陈母系着深蓝色围裙,掀开门帘走出来,脸上是慈爱欣慰的笑容:“小满回来啦?

快进屋歇歇。

你爸在后院鼓捣他那几盆宝贝疙瘩呢。

小雪,快去隔壁93号院喊你嫂子和中华过来吃饭!”

她自然地吩咐道,两院紧邻,喊一声或者几步路就到。

“哎!” 小雪应了一声,放下抹布,像只轻盈的小蝴蝶,转身就穿过月亮门跑向隔壁93号院。

陈小满心头涌起暖流,跟着母亲走进宽敞的堂屋。

目光扫过这承载记忆,相对开阔的前院。

西厢张家嫂子坐在门口纳鞋底,笑着招呼:“小满下班啦?医务处升‘处’了,恭喜啊!”

东厢王家小闺女跳格子,甜甜喊“小满叔好”。

空气中混合着煤炉烟火气、炒菜油香,还有廊下几盆茂盛茉莉、栀子花的清雅芬芳。

宽敞的空间让这份“情满”更显从容。

堂屋里,25瓦白炽灯散发着温暖的光。

宽大的老式八仙桌擦得锃亮,摆好了碗筷。

桌子中间是金灿灿的棒子面粥,一碟油亮的醋溜白菜,一碟陈母亲手腌的细萝卜条咸菜,最诱人的是一小碗喷香的肉末酱。

条案上的老座钟滴答作响。

“爸呢?” 陈小满放下包。

“后院呢,心都在他那几盆花上!” 陈母笑着嗔怪,“小雪去叫雨琪和中华了,马上就来。”

正说着,陈大昌爽朗的声音传来:“小满到家了?” 门帘一挑,老爷子走了进来,裤腿沾泥,汗衫半旧,手里小心翼翼端着一小盆刚分株的兰草,脸上带着满足和喜悦。

“嗯,回来就好。” 他把花盆放窗台上,这才仔细打量儿子笔挺的中山装,“医务处挂牌了?新气象,担子不轻吧?”

“是,爸。” 陈小满如实回答,“地方宽敞了,事儿也更多。

廖佳佳那边,新来的小李挺踏实,肯学,佳佳带着呢。”

“这就好!没人可抓瞎。” 陈大昌坐下,拿起窝头掰开,语重心长,“小满,现在是科长了,管着一个‘处’。

担子实打实地压着!

厂里几千工人兄弟,身子骨是本钱!

头疼脑热、磕碰都指着你们。

记住‘医者父母心’,一丝一毫马虎不得!

要对得起信任,对得起工友托付!” 老爷子的话掷地有声。

陈小满郑重点头:“爸,我记下了,不敢忘。”

这时,堂屋门帘被掀开,安雨琪抱着虎头虎脑的陈中华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小雪。

安雨琪在家照顾孩子,穿着家常碎花罩衫,头发松松挽着,周身散发着母性的柔和。

陈中华穿着开裆棉裤,看到爸爸,立刻在妈妈怀里扭动着,咿咿呀呀地伸手要抱,小脸上全是见到父亲的兴奋。

“爸爸!爸爸!” 小家伙口齿不清地喊着。

“哎!中华!” 陈小满脸上的严肃瞬间融化,快步上前,从妻子怀里接过沉甸甸的儿子,高高举起又搂进怀里,用下巴蹭着儿子细软的头发,逗得小家伙咯咯直笑。

安雨琪看着父子俩,脸上满是温柔的笑意。

“嫂子!” 小雨已经像个小炮弹似的扑过来,亲昵地抱住安雨琪的腿。

小雪也依偎到嫂子身边,小脸上都是亲近。

“哎,小雨,小雪。” 安雨琪笑着摸摸两个小姑子的头,“今天在家乖不乖?”

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宽敞的八仙桌旁吃饭,空间充裕。

陈母给儿子夹肉末酱:“多吃点,费脑子。”

小雪给爸爸夹醋溜白菜。

小雨则一边啃蘸酱窝头,一边叽叽喳喳:“哥!嫂子!今天东屋王奶奶家的小花猫又爬咱家海棠树上了!

还是爸爸搬梯子抱下来的!

王奶奶给了我和姐姐桃酥!”

小雪腼腆点头。

安雨琪细心地喂中华吃鸡蛋羹,小家伙吃得吧嗒嘴。

陈大昌听着,脸上带笑:“下午中院老李家二小子学骑车摔咱门口了,膝盖破一大块。

你妈领进来,我拿红药水消毒,你妈给包上了。

老李两口子提了半篮子新摘的香椿芽来谢,推都推不掉。

正好,雨琪,一会儿你拿点回去,明天炒鸡蛋给中华吃。”

老爷子说着,指了指条案上翠绿鲜嫩的香椿芽。

陈小满和安雨琪相视一笑。他吃着母亲做的饭菜,看着妻子温柔地照顾儿子,听着双胞胎儿妹的童言稚语,感受着父母话里的家常和邻里互助的温情。

这宽敞的前院,因为紧邻的小家和随时能聚在一起的亲人,显得更加圆满。

粗茶淡饭的踏实满足,家长里短的温情流淌,父母健康,妹妹可爱,妻儿在侧,邻里和睦,这就是他心底最坚实的港湾。

这份根植于市井烟火、家庭琐碎和邻里互助中的“情满四合院”,在这月光初上的南锣鼓巷前院里,散发着最温暖,最令人心安的光辉。

饭后,安雨琪帮着陈母收拾碗筷,小雪小雨也抢着帮忙。

陈小满抱着儿子在廊下看父亲侍弄花草,和陈大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厂里的事。

夜色渐深,安雨琪抱着已经打哈欠的中华,陈小满拎着母亲给装好的馒头,肉酱,咸菜和那把鲜嫩的香椿芽,告别了父母和妹妹,穿过那道小小的月亮门,回到了隔壁93号院他们自己的小家。

月光如水,静静洒在两座相邻的院落上,也洒在这一家人被温情浸润的心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