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得知编纂《赤脚医生手册》的事儿并未泄露,只是虚惊一场,陈小满心里那块石头总算彻底落了地,继续安稳地在轧钢厂医务处当他的副处长,日子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与有序。

转眼到了休息日,天气晴好,阳光晒得人身上暖洋洋的。陈小满和安雨琪一早起来,把儿子陈中华打扮得精神神神——穿着小翻领的蓝色棉袄,脑袋上扣着顶同样颜色的小帽子。

“走咯,中华,去95号院看爷爷奶奶,找小姑姑玩儿去!”陈小满一把将儿子举起来,架在自己肩膀上。

“耶耶!奈奈!咕咕!”小中华兴奋地挥舞着小手,口齿不清却格外响亮地喊着,两条小腿在爸爸胸前欢快地蹬着。

安雨琪笑着锁好93号院的门,手里还提着一包刚才系统“友情提供”的、品相极好的红枣和一小包什锦水果糖,用油纸包着,看上去和副食店买的没什么两样,只是东西更实在些。

一家三口刚迈进95号院的院门,就听见东厢房传来一阵欢快的脚步声。

“哥!嫂子!你们来啦!”首先冲出来的是扎着两个小辫、穿着花棉袄的小妹陈小雨,她眼睛亮晶晶的,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

紧接着,稍显文静些的大妹陈小雪也笑着从屋里走出来,手里还拿着件正在纳的鞋底:“大哥,嫂子,快屋里坐,中华,来,让大姑抱抱!”

她说着就伸手去接陈小满肩膀上的小家伙。

陈中华也不认生,咯咯笑着就扑向陈小雪。

陈小雨则已经挽住了安雨琪的胳膊,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嫂子你可来了,妈早上还念叨呢,说小满哥最近忙,都没见着你们。

咱屋后那棵枣树今年结的枣可甜了,我给你们留了好多呢!”

正说着,陈母围着围裙从厨房里出来,手上还沾着面粉,显然是正在忙活,见到儿子一家,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哎哟,我大孙子来了!

快让奶奶瞧瞧!小满,雨琪,快进屋,屋里暖和。

你爸去街口老刘头那儿下棋了,一会儿就回来。”

陈小满把手里提的东西递给母亲:“妈,买了点枣和糖,您收着。”

“来就来,又乱花钱!”陈母嗔怪一句,但接过去时眼里都是笑,“正好,我揉了面,中午咱们包白菜猪肉馅饺子吃!”

“好耶!包饺叽!”陈中华在陈小雪怀里听到,立刻奶声奶气地学舌,逗得大家都笑了。

陈小雨已经迫不及待地拉着安雨琪和陈小雪,开始叽叽咕咕地说起院里最近的趣事,谁家添了件新家具,谁家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充满了生活气息。

陈小满看着这一幕:母亲在厨房忙碌,妻子和妹妹们聊得热络,儿子在姐姐怀里咿咿呀呀,院子里阳光正好,邻居家的收音机隐隐传来欢快的歌曲声。

他心里充满了一种平淡而真实的满足感。

这就是他想要守护的,也是那《社会精英系统》最终希望他达成的——并非轰轰烈烈,而是这烟火人间的安稳与温情。

他享受的,正是这样充满人情味的生活。

不一会儿,估计是邻居去报了信,陈大昌也背着手,不紧不慢地溜达回来了,看到满屋的热闹,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下。

“回来啦?棋下赢了没?”陈母在厨房扬声道。

“哼,老刘头那臭棋篓子……”陈大昌含糊地应了一声,目光却落在了正跟小姑姑抢糖吃的孙子身上,眼神柔和了下来。

陈母从厨房探出头,笑着催促:“行了,别杵着了,赶紧洗手帮忙!

小雨,别光逗中华,去把蒜扒了!

小雪,馅儿我调好了,你来帮我擀皮儿!

雨琪,你来帮我包,你手巧,包的好看!”

一声令下,95号院这小屋里顿时更加热闹起来。

陈小雨吐了吐舌头,乖乖去拿蒜筐。

陈小雪洗了手,系上围裙,熟练地开始揉面、揪剂子。

安雨琪也笑着净了手,站到婆婆身边,拿起擀好的面皮,舀上喷香的馅料,手指翻飞间,一个个元宝似的大肚饺子就立在了盖帘上。

陈小满也没闲着,被父亲指挥着去搬柴火,把灶火捅得更旺些。

小中华像个快乐的小尾巴,一会儿跑到奶奶身边踮着脚看馅盆,一会儿又跑到大姑跟前看面团怎么变成小饼,再一会儿又去小姑那儿抓一把蒜皮,弄得满地都是,惹得陈小雨哇哇叫,却又忍不住去抱他。

屋里弥漫着白菜猪肉馅的鲜香和家的温暖气息。

陈大昌坐在桌边,看似在监督孩子们干活,手里拿着烟袋锅却没点,只是眯着眼看着这一屋子的忙碌和欢笑。

“爸,厂里最近好像要组织职工体检了,我们医务处又有的忙了。”陈小满一边看着火,一边跟父亲聊着闲篇。

“嗯,这是正经事,得上心,咱工人同志的健康是大事。”陈大昌点点头,“你如今是副处长了,更得担起责任。”

“我知道。”

另一边,女人们的话题则更生活些。

“嫂子,你看我这饺子包得怎么样?总捏不紧,一煮就破。”陈小雨举着一个形状有些奇特的饺子求助。

“你这馅放太多了,少放点,边上捏紧实些,”安雨琪耐心地示范,“对,就这样,食指轻轻一推,哎,好看多了吧?”

“还是嫂子厉害!”

陈母看着儿媳和女儿们,脸上满是欣慰的笑:“雨琪手就是巧,这馅儿啊,还是小满拿来的那点香油提味,闻着就香。”

安雨琪抿嘴一笑,没说话。那香油自然也是陈小满从系统那儿“巧妙”得来的,品质极佳,但来源经得起盘问——无非是“托朋友捎的”或者“偶然碰上的”。

饺子下锅,滚三滚,热气腾腾地捞出来,白胖胖地盛了好几大盘。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醋瓶、蒜碗摆在中间,欢声笑语几乎要掀翻屋顶。

陈中华自己抓着个小饺子,啃得满嘴油,咿咿呀呀地说着只有他自己懂的话。

“慢点吃,慢点,别烫着!”陈母时不时地给孙子擦擦嘴,眼里的慈爱能溢出来。

陈大昌吃着饺子,就着两瓣蒜,听着儿女们说着厂里、院里的琐事,偶尔插一两句话,气氛融洽而温暖。

这平凡的休息日,这顿家常的饺子宴,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让人觉得舒坦、满足。

吃完了饭,陈小雪和陈小雨抢着收拾碗筷,不让安雨琪动手。

陈小满陪着父亲喝了会儿茶,说了会儿话。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人们身上,懒洋洋的。

直到日头开始西斜,陈小满一家才起身告辞。

“常带着中华回来啊!”陈母送到院门口,依依不舍地拉着孙子的手。

“知道啦,妈,您快回去吧。”安雨琪笑着应承。

陈小雪和陈小雨也送到门口:“哥,嫂子,下次再来玩!”

回去的路上,陈中华大概是玩累了,趴在爸爸怀里昏昏欲睡。

安雨琪挽着陈小满的胳膊,轻声说:“今天真好。”

“嗯,”陈小满点点头,看着怀里儿子恬静的睡颜,再看看身边温柔的妻子,心里被一种平静的幸福感填满,“以后咱们常回来。”

夕阳把一家三口的影子拉得很长,慢慢融入了四合院斑驳的墙影里。

这就是陈小满最想要的,在时代的洪流中,守护好身边这一方小小的、充满烟火气的幸福。

他的系统,或许能带来一些便利,但真正的享受生活,就藏在这寻常巷陌、家长里短的温暖点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