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农村三代人 > 第353章 弄出点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06年,新的一年,这一年,是农历丙戌年,也是狗年,秀峦的本命年,如今,她三十六岁了。国增三十八岁,快到了不惑之年。但国增觉得,即便已是不惑之年了,可他的生活,还依旧一事无成,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了困惑和迷茫。

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年初的时候,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要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创新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从此,中国在科技、互联网等领域里,开始大步向前。

另一件大事,就是在元旦这天,国家终于取消了农业税。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大陆农民,从此告别了,拥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皇粮国税”。

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历史,再次被重新改写。

这一年的三月初,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八荣八耻”正式提出。从此,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大江南北。

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中国的经济,从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如今的十一五计划,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也正是在,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中,老百姓的日子,才会随着大河涨水小河满。

四月中旬,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举行。大陆宣布采取,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

同时,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要求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这一项意见举措,使中部地区,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天气是越来越暖和了,刘旭每天依旧骑着自行车,与村里的同学们,一起去苏基中学上学。虽然已经是新的一年,但刘旭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依旧老样子,没有丝毫的改变。

天气虽然从冬天走到了春天,又从春天走到了夏天,身上的衣服,也由最初厚厚的大棉袄,换成了单衣,现在,又穿上了凉快的短袖,但自己的心,却始终像是,掉在了冰窟窿里。

这个冰窟窿,就是自己喜欢的女生呼兴华,就是自己每天的单相思。

人一旦闲下来,每天没事干,心里想的那些事,就会压在心里,重复不断,恶性循环。

对于学习,刘旭早就放弃了,就像是一个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病人,他放弃了对自己的治疗,学习这件事,在他的心里,早就死了。

他觉得自己病了,像是抑郁症,每天的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但从外表看,自己又是那样的活泼,积极,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快乐无比。他甚至觉得,自己有些精神分裂,完全是活成了两个人,一个人是在别人面前,假装活的好。一个人是活在自己的心中,内心过的并不如意。

他纠结,难过,从以前的全班第一名,到如今的班级倒数后几名,怎么把自己弄成这样了呢?想到这些,他就觉得后悔,自责,遗憾,痛心。他不像是那些,真正成绩成绩倒数的学生,没有一丝的自我良知,心里丝毫不会在意。但自己对学习这件事,良知越是没有泯灭,越是在意,越是无能为力,他就越是痛苦挣扎。

像是陷入了泥潭沼泽之中,全身都深陷其中,虽然没有彻底沦陷,只留着一个小脑袋,还露在外面,大脑也很清楚,知道自己拔不出来,很快就要死掉了,但依旧还想挣扎着爬出来,继续活下去。

泥潭沼泽中的挣扎,是多么的痛苦。

更为主要的,就是呼兴华。你喜欢一个人,发了疯似的喜欢,想和她在一起,甚至想把自己的命给她,但她呢?却对你置之不理,甚至非常讨厌你,眼神里,对你充满了嫌弃。而你又天天见到她,见到她,就会想起与她的种种过往,从内而外,迸发出那种爱而不得的感觉。

这种感觉,更是痛苦。

想要结束这些,来自学习和呼兴华,带给自己的种种痛苦。办法只有一个,离开学校,不上学了。

对于苏基中学,这些14岁,15岁,16岁的初中生来说,不上学,真的不是什么大事,在学生和老师的眼中,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学校不会主动开除你,但你自己却因为学习不好,学不下去了,觉得继续在学校混,没什么意思,不想再混了。或者因为你跟人打架,害怕再次遭人报复,而主动辍学。

这些在苏基中学,可太常见了。

但凡主动辍学的,一般都不是什么好学生,学校也巴不得,他们能早早的离开,省的一颗耗子屎,影响了一锅粥。

不上学的念头,在刘旭的心中,越来越坚定。离开苏集中学,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选择。15岁的他,当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时,逃避是最好的选择。

所有的选择,都是在当时特定环境下,最好的选择。

心里的想法,跟爸妈说了,妈妈秀峦倒是很乐意,不上就不上吧,村里像你这样年纪,不上学的人,多的是呢,你早点辍学打工,早点挣钱,家里还能多份收入呢。

但爸爸国增,却坚决反对。国增自然知道,刘旭在苏基中学,每天就是混日子,但即便是混,也得混个初中毕业啊。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老子当年,还是高中毕业了,你怎么还不如你老子了呢?

国增每天唉声叹气,儿子一旦不上学了,前途就没了,自己当年的心愿啊,要让儿子替自己上大学啊,这一切,就都成了泡影。倘若他真的辍了学,自己的希望,便彻底破碎了,这日子还过什么劲啊?

刘旭每天,心底里也唉声叹气,自己明明不想上学了,老爹还让自己,每天在学校继续混着,倘若不遵,就是拳打脚踢,棍棒相加,自己只好乖乖顺从。老爹的脾气,现在怎么变的这么大了?一向温和的他,每天怎么急躁,唉声叹气?哪哪都不顺心呢?刘旭知道,这一切,都跟自己,不好好学习有关。也与老爹每天赶大集,摆地摊,却赚不到钱有关。

但自己在这混,有什么劲啊?自己的痛苦,老爹知道吗?他肯定是不知道。就如同自己不知道,老爹对自己,不好好上学这件事,有多么痛心。

长痛不如短痛,与其父子二人,都这样痛苦,不如快刀斩乱麻,来个速战速决。弄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让自己彻底终结,在苏基中学的一切。

刘旭每天思索着,该弄出个什么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