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农村三代人 > 第354章 英雄救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基中学初一年级,每个班都有老大。这个老大,是每个班班级的同学,以及外班的同学,民间定义的老大,颇有些古惑仔,黑社会老大的意思。初一七班的老大,自然是刘海旭,这是班里班外,同学们一致认同的事情。

初一七班的楼上,是初一六班,六班的老大,叫做张阳。但张阳这个老大,颇有些争议,他虽然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但是为人却不够仗义,例如六班的同学,受到别的班同学欺负了,张阳往往见人下菜,倘若外班的那个人,比较厉害,张阳就装傻充愣,不闻不问。倘若外班的那个人,不怎么厉害,张阳就带着本班的几个人,去找那人算账。

除此之外,张阳还时不时的,做些小偷小摸的事,爱占别人的便宜。因此别人虽然,认同他是六班的老大,但心里也都对他,不怎么服气,也看不惯平时,他的一些作风。

对于这个张阳,刘旭往日里与他,还算井水不犯河水,但刘旭心底里,早就看他不顺眼,想教训他一番。但张阳这个人,除了自己心狠手辣外,后台更是很硬。张阳的姥姥家,是苏基镇苏西村,距离苏集中学,只有两三公里的距离。

张阳有一次跟人打架,没打过人家,便骑上自行车,去了姥姥家。一会的功夫,将舅舅家的表哥叫来了,张阳手里,还握着一把刀子,要不是学校的老师,及时发现,恐怕打他的那个人,定要被他开膛破肚了。

基于这些,刘明明心里,这才对张阳,有几分忌惮。

当然,张阳也知道,刘旭忌惮自己,所以会时不时的,来趟初一七班,在班里四处逛逛,耀武扬威一番。有时候,看到谁的课桌上,有好看的三角板,圆规,或者圆珠笔,转笔刀等,就顺手拿走。或者看到谁的课桌里,有好吃的零食,也顺便尝尝,甚至直接拿走,张阳每次来七班,就像是鬼子进村一样,绝不空着手走。

同学们丢个东西,有的默认倒霉,不言不语。有的便告诉老师,但老师追查下来,明明知道是张阳拿的,张阳也死不承认。更何况,同学们更是没有人,敢当面指认,倘若当面指认张阳,那放学后,你在回家的路上,张阳肯定会带着人,找你算账。

一来二去,即便同学们有苦难言,也只能对张阳这种人,忍气吞声。

你的忍气吞声,最后换来的,是他的变本加厉。

苏基中学是中午十二点放学,下午两点上学,中间的这两个小时,老师们也都下班,校内校外的人,可以随便出入学校,学校处于管理的真空。同学们离家近的,例如苏西村,苏东村,就回家吃饭。离家远的,或者不想回家的,就自己在学校食堂,或者去外面的小饭馆吃饭,之后,再回到学校。

回了学校,你要么睡觉,要么聊天,要么打打闹闹,反正没人管,你想干嘛就干嘛。

从这天中午放了学,张阳在外面吃完饭,回到学校,带着两个小弟,去每个班里闲逛。他先是去了八班,从八班一个学生的课桌里,翻出一袋干脆面,之后又嚼着干脆面,溜溜达达的,率着两个小弟,去了七班。

进了七班,张阳看看这,摸摸那,时不时的,还调戏一下七班的女同学。

刘旭跟班里的安云庆,李希宁,武俊等几个男生,正坐在后面说说笑笑。见张阳进来了,大家装作看不见,懒得搭理他。

“呦,这个转笔刀挺好看的啊。”张阳嘴里,一边嚼着干脆面,一边拿起桌上的一个转笔刀,很是喜欢的看了起来。意图很明显,这个转笔刀,今天得姓张了。

正当他想,将转笔刀装进自己兜时,外面却跑进来一个女生,这个女生,是初一七班的李方媛:“拿来,还给我。”

“什么还给你啊。”张阳笑着:“先借我用用,过几天再还你。”

“给我,你给我。”李方媛上前争抢:“我妈妈刚给我买的。”

李方媛也不是好惹的,在学校里,也算是有些名气,大家都认识她。

“你妈妈给你买的啊?”张阳一把推开李方媛:“让你妈妈来要啊,你妈妈要是来要了,我就给你。”

“就是,一个破转笔刀,有什么稀罕的,先给我们阳哥玩两天。”其中一个小弟道。

“还给我,这是我的转笔刀,给我。”李方媛又气又急。

“不给,就不给。”张阳顺手把转笔刀,扔给了其中一个小弟。

小弟从空中接过:“对,就不给。”说着,又扔给了另外一个小弟。

三个男生,将转笔刀,在空中扔来传去,李方媛被耍的团团转。

“来呀。”张阳举起转笔刀,想再扔给小弟。他举在空中的手,却被人一把抓住,而后,转笔刀被人一把夺了过去。

“刘海旭,你想干嘛?”张阳扭过身,看见转笔刀,在刘海旭的手中。

“我倒是想问问你,想干嘛?”刘海旭道:“成天的,就知道干些偷鸡摸狗,欺负女同学的事。”刘旭说着,一把拉过李方媛,将她护在自己的身后,顺手又把转笔刀,递给了李方媛。

“哟呵,英雄救美啊。刘海旭,你不是喜欢呼兴华吗?怎么对李方媛,也感兴趣了?”张阳嘲笑:“也是,李方媛长的也不赖,怎么,你也想泡李方媛啊?”

李方媛长得,的确漂亮,这要源于,她是一个东北女生。东北民族较多,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等,当年山东等地的老百姓,闯关东的时候,有不少人出了山海关,在东北繁衍生息。因此各民族之间交融后,生的混血儿就比较多。东北的男男女女,各个长的都漂亮。

东北人不光是长的好看,更是有一股拼劲,外出谋生的气魄,更不是中原地区的人,所能匹及的。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国家战略等向南转移,老革命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开始日渐凋零。因此很多东北人,纷纷走出山海关,来到关内更广阔的天地,谋求更好的生路。

李方媛小时候,跟随着父母背井离乡,来到了河北沧州海兴县。父母都在海兴餐具厂上班,在车间里干磨光的活。海兴县餐具厂的工人,东北人可是不少,人数占到了三分之一。

对于李方媛,刘海旭平日里,就跟她关系比较好。虽然两个人,也算是相互喜欢,但也仅限于同学友谊。毕竟,刘海旭的心里,只装着呼兴华,再也装不下其他女生。

“你少放屁。”李方媛骂了句张阳:“赶紧滚,少来我们班霍霍。”

东北人,不仅仅长得漂亮,有股子闯劲,为人也直爽,不怕事。张阳早已是声名狼藉,李方媛自然对其很讨厌,因此这才骂了他一句。

“我草,敢骂我了。”张阳止住了脸上的坏笑:“臭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