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农村三代人 > 第376章 不太正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直到几个月后,关于汶川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才得以统计出来:有近7万人死亡,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受灾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

社会的各行各业,都组织了捐款,刘海峰所在的新世纪中学,也不例外。同学们有的捐五块,有的捐十块,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甚至捐五十块,一百块。

刘海峰捐了二十元,虽然较比那些捐五十的,捐一百的少了点。但对于他自己来说,二十块,已经是自己三天的伙食费了。他在学校的早中晚,一日三餐,才花六七块钱。二十元虽然微不足道,但也是他对灾区人民的一点心意。

月底的时候,国增开了工资,一共开了四千多块钱,他留了个领头,将四千块钱,全部取了出来,又去了国长家,将四千块钱,交给了国长:“国长,我也就能给你,凑这么多了。”

本以为,哥哥会给自己,至少凑一万。没想到,却只给了四千,比二舅占文,也强不到哪去。国长夫妇心底里,挺不乐意的,四千块钱,够干嘛的?国长推脱着不要:“哎呀,哥,你不是要盖房子了吗?这钱,你盖房子吧,我不要,我那天去找你,不是去跟你借钱的。”

“国长,你别嫌少。”国增道:“多少,都是我的一点心意。”

程广仙倒是接过了钱:“行啊,大哥的一片心意,咱收下吧,苍蝇再小,也是块肉啊。”

国增心里不乐意了,弟妹这是什么意思,嫌钱少了,就这点钱,我还是偷着借给你的呢,回头要是让你嫂子知道了,肯定又得和我大吵一架。

“刘路呢?”国增问。

“在那屋呢。”程广仙道:“路路,路路,快出来啊,你大爷来了。”

听到妈妈叫自己,刘路从屋子里,走了出来,望着国增傻笑。

“叫大爷啊,快叫大爷。”程广仙道。

“大爷,嘿嘿。”刘路笑着道。

国增看了看刘路,总觉得,这孩子的眼神,表情,哪哪都不正常。

“哥,你看,刘路没事吧。”国长连忙道:“以前闹了几天病,现在都好了。”

“嗯,好了就好。”国增点了点头,心底里狐疑,以前闹病,到底闹的什么病?这病,是真的好了吗?怎么看着刘路,还是不太正常啊,但国长却不说,自己还问什么,算了,不问了,也不知道他们两口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对了,大哥。”程广仙道:“我们家的那几块地,你现在不是都种着了吗?等下个月,你收完了麦子,我们想想着,秋后,我们也种棒子。”

“行啊。”国增道:“我今天来,也是想跟你们说这事的,你们都回来了,你们的地,我就不种了,还是你们自己种吧。”

“行。”程广仙道:“国长说不想种地,他这个人不爱地,但我想既然我们回来了,就还得种地啊,多少也是一份收入。现在种地,也不交农业税了,政策好了,这地,咱不能不种。”

“是啊,起码种着地,打了粮食,够自己吃的了。”国增道:“要是不种地,吃面不得花钱买啊?再说了,现在种地,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都是收割机,播种机,连打药都有专门的机器了,有的人家,干脆用联合收割机了,跟以前可不一样了。现在家家户户,养牛的都没有了,都是用拖拉机收粮种地呢。”

“嗯。”国长点了点头:“那就种吧,我其实不怎么稀罕地,刘彤的妈想种,那就种。”

“对了,国长,还有个事。”国增这才想起来:“孟家地,咱家的那两块地,不是挨着嘛,我去年耕地的时候,把地界子给耕了,等收完了麦子,咱再重新分一下,重新起个地界子吧。”

国长看了哥哥一眼,心底里很是疑惑:“你怎么把地界子,给耕了呢?”

“以为你不种地了,两块地挨着,隔着个地界子,我耕地也不方便,平了地界子,还能多出两垄地来,所以就耕了。”国增道。

国长心底里不悦,心里道:你凭什么擅自做主,把地界子给耕了啊?你耕地界子,怎么也不提前跟我说啊?

“那这地,还怎么分啊?”国长埋怨:“好好的地界子,你说耕就给耕了,现在又重新起地界子,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按照以前的分啊。”国增不以为然:“多大点事啊,那两块地,你是三亩地,我是四亩地,到时候重新量一下,还按照这个分吧。”

国长不悦,心中愤愤然。

程广仙心底里,也不愿意,白种自家的地不说,还把地界子给耕了,大哥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想着,要霸占自己家的地啊?

见国长心里的不开心,都挂在了脸上,国增只好起身告退:“就一个地界子,重新起一个,费不了多大事,行了,我先回去了。”

临走前,国增又看了看刘路,总觉得刘路,还是不太正常。

待到国增走后,国长两口子,不禁埋怨起来了,又是嫌哥哥借给的钱太少,才四千块钱,这是打发要饭的呢?又是嫌他把两家地的地界子,给无缘无故的平了,这是何居心呢?

程广仙道:“国长,等重新起地界子的时候,你往他家地那边多靠点,好处不能都让他占了。”

国长点了点头,心里有了主意,对,你耕了地界子,我当时不在家,没办法说什么。但重新起地界子了,地界子怎么起,谁能占什么便宜,这我可说了算了。

回家的路上,国增叹了口气,心底里悔恨,当初,自己就应该听秀峦的,就不该把地界子给平了。

几天后,秀峦让国增把刚开的工资上交,说这几天,沙子便宜,明年盖新房,用的沙子,得提前买下,国增吞吞吐吐,拿不出钱来,最后不得不说了实话,钱都借给国长了。

毫无疑问,夫妻二人,又是大吵一架。

待到六月份,收完了麦子,国增便叫着国长,俩人去了孟家地,用尺子,量好了两块地,按照东边那块,是国长的三亩地,西边这块,是国增的四亩地,在南北两侧,定好了位置,国增对着国长道:“你从南边,往北边培土,我从北边,往南边培土,咱俩在中间汇合,这地界子,不就有了嘛?”

国长道:“行,哥,就按你说的办。”

兄弟俩人,手里一人一把铁锨,一个在南头,一个在北头,一边培土,一边往地的中间方向走。

国增一边培着土,一边还时不时的,前后看看,生怕自己培起的地界子,别再弯曲不直溜,再把地界子,培到国长家的地里,让国长吃了亏。他小心翼翼的铲着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