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以匪治匪,专业清剿。
从各部队抽调侦察兵、山地兵,还有那些被我们改造好的,熟悉地形的‘前土匪’,组成精干的剿匪大队。
不用大规模进山,就跟他们玩捉迷藏。
他们不是喜欢游击吗?我们就比他们更‘游击’!
他们打一枪换个地方,我们就追着他们的屁股打,
让他们吃不上饭,睡不着觉,直到把他们活活拖垮、累死!”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在座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们太清楚林楚生这四条命令的威力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战术,这是阳谋,是堂堂正正的碾压。
它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从根子上,彻底铲除游击战赖以生存的土壤。
陈石听得两眼放光,一拍大腿:“高!实在是高!总司令,这招太他娘的损了!
不,是太他娘的绝了!这帮孙子,估计连裤衩都得当了换盐吃!”
秦峰也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他这才明白,林楚生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他那神鬼莫测的战场指挥艺术,
更在于他这种高屋建瓴,从政治、经济、民心等多个维度,去解决军事问题的思维方式。
这已经超出了一个纯粹军人的范畴。
所谓的“卧龙山”,在四纵按照林楚生的方略,仅仅围了不到一个月后,
就自己从内部崩溃了。那个自封的“总司令”,被他手下一个饿得眼睛发绿的卫兵,
为了半袋地瓜干,半夜里砍了脑袋,提着人头下山领赏去了。
全国范围内的剿匪运动,也取得了摧枯拉朽般的胜利。
那些企图负隅顽抗的国运党残余,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和专业剿匪部队的精准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转眼间,新龙国成立。
在盛大的大典上,林楚生站在城楼上,看着下方那片欢呼的红色海洋,心中感慨万千。
凭借着战争中无可争议的赫赫战功,年仅三十出头的林楚生,被授予元帅军衔,荣升为三军总司令。
虽然在十大元帅里,他年轻得像个孙子辈,但无论资历多老,脾气多大的将领,对此都毫无异议。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建国后的第一次会议上,林楚生除了接任三军总司令的职务外,
还主动请缨,同时领衔了两个看起来跟军队八竿子打不着的部门,工业部和新成立的科技部。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楚生同志,你的心情我们理解。但是,工业和科技,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你戎马半生,
又是三军总司令,军务繁忙,再分心去管这两摊子,会不会有些……力不从心?”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林楚生只是笑了笑。
“各位首长,仗,我们是打赢了。但为什么赢?因为我们有民心。
可光有民心,是吃不饱饭的。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地站起来,挺直腰杆,靠的是什么?
不是小米加步枪,而是钢铁!是石油!是飞机大炮!是那些我们现在还造不出来的硬家伙!”
他环顾四周,语气变得无比郑重。
“枪杆子,要握在自己手里。造枪的机器,更要握在自己手里!
我当这个部长,不是为了权,而是想把我脑子里的一些东西,尽快变成现实。
我向各位首官立个军令状,五年之内,我要让我们的钢铁产量翻两番!
十年之内,我要让我们自己的飞机,飞上我们自己的蓝天!”
这番话,掷地有声。
没人知道,他脑子里装着的,是一个领先这个时代几十年的完整工业体系和科技树。
他知道该在哪里找矿,知道该优先发展哪些项目,知道如何用最少的资源,走最快的捷径。
这些,是他最大的秘密,也是他为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准备的最好礼物。
最终,他的请求被批准了。
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新龙国最年轻的元帅,三军总司令,没有待在戒备森严的燕平总部,
反而像个奔波的工程师,成天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不是出现在东北的矿山,就是出现在西北的戈壁。
他的身影,更多地出现在冒着浓烟的工厂,和尘土飞扬的工地上。
时间来到1950年的初夏。
国内的战争和大规模的剿匪工作,已经基本接近尾声。
整个国家,像一个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手术的病人,虽然虚弱,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常海市,浦江东岸,一处刚刚挖好了巨大基坑的工地上。
这里,是林楚生亲自规划的,新龙国第一座年产量将达到百万吨级别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他站在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上,脚下是湿润的泥土,耳边是机器的轰鸣和工人们的号子声。
这里,在未来,将是龙国面向世界的门户,一座真正的超一线城市。
而现在,他正在为这座未来的辉煌之城,亲手奠定第一块基石。
他正低头看着一张巨大的工程图纸,听着常海市市委书记有些紧张的汇报。
“林总司令,按照您的指示,一号高炉的地基已经完成了初步浇筑,
熊国专家对我们的施工速度表示非常惊讶……”
林楚生没说话,只是用铅笔在图纸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画了个圈。
“这里的排污管道设计有问题。角度太平,口径太小。
现在看不出问题,等钢厂全面投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一多,这里就是第一个堵点。
到时候再来返工,费时费力。让设计院马上改,口径扩大百分之三十,坡度再加五度。”
市委书记和旁边的总工程师,听得一愣一愣的,冷汗都下来了。
他们研究了半个月的图纸,都没发现这个问题,
结果这位林总司令,就看了一眼,便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
他们不知道,林楚生脑子里,装着后世无数次血淋淋的教训。
就在这时,他的秘书张文,领着一位穿着得体,气质端庄的中年女人,快步走了过来。
那女人大约四十岁上下,戴着一副细边眼镜,眉宇间,和林楚生有几分神似,但更添了几分书卷气。
她看着眼前这个穿着工装,满身尘土的“三军总司令”,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一丝笑意。
林楚生抬起头,看到来人,脸上的严肃瞬间融化,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
他大步走上前,给了那个女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二姐!你可算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