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深:凯旋归朝暗流涌
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被晨光染得发亮,林烨——如今的大隋太子杨烨,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身后是被铁链缚住的高句丽国王高元及宗室亲眷,再往后,是满载着高句丽贡品的粮车与盔明甲亮的得胜将士。可他紧握缰绳的手却始终未松,渝关山谷里的血腥气仿佛还萦绕在鼻尖,那夜父亲杨坚单骑破阵的身影,更是如烙印般刻在脑海里。
“殿下,皇城就在前面了。”副将李纲催马至身侧,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此次多亏陛下及时赶到,否则……”
杨烨微微颔首,目光掠过街旁跪拜的百姓。穿越三年,他早已习惯了“太子杨烨”的身份,也摸清了大隋朝堂的暗流。杨坚待他超乎寻常的信任,不仅放权让他挂帅征高句丽,更在他归途遇袭时亲率玄甲骑兵驰援——那份父爱与帝王的果决,让他这个来自千年后的灵魂倍感暖意。可他更清楚,渝关的围杀绝非偶然,反王罗艺、高宝宁背后,定然还有更深的推手。
行至承天门外,杨坚早已身着衮龙袍立于城楼之下。玄甲未卸时的铁血战神,此刻换上朝服,更显帝王威严。杨烨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儿臣幸不辱命,已平定高句丽,携其王室归朝。只是归途遇反贼截杀,幸得父皇驰援,方保无虞。”
杨坚伸手扶起他,指腹不经意间触到他手腕上未愈的擦伤,眼神微沉:“辛苦你了。反贼之事,朕已派人彻查,罗艺残部与高宝宁余党皆已肃清,你无需挂心。”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几分,“随朕回御书房,还有要事与你说。”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杨坚屏退左右,将一份密折推到杨烨面前:“你看看,这是京兆尹刚刚呈上来的。”杨烨展开密折,瞳孔骤然收缩——密折上清晰记录着,渝关围杀前,罗艺曾派人秘密联络过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的族人,而这些家族,正是大隋最顶尖的门阀势力“五姓七望”的核心。
“果然是他们。”杨烨捏紧密折,指尖泛白。他早知道五姓七望对皇权心存抵触,这些门阀历经数朝而不倒,势力盘根错节,连杨坚建立隋朝后,都不得不对他们有所忌惮。此次他征高句丽得胜,威望日隆,五姓七望定然是怕他将来继位后削弱门阀势力,才暗中勾结反王,想借截杀太子动摇大隋根基。
杨坚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案几,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五姓七望自恃门第,屡次干预朝政,朕忍他们许久了。此次他们敢勾结反贼,谋害太子,便是触碰了朕的底线。”他看向杨烨,眼神中带着期许,“你刚从战场回来,对朝堂局势或许不如朕清楚,但你要记住,大隋的江山,是朕在马背上打下来的,绝不容许任何人觊觎,哪怕是这些所谓的‘名门望族’。”
杨烨心中一凛,瞬间明白杨坚的用意。父亲不仅是在告知他真相,更是在试探他对门阀的态度。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父皇所言极是。五姓七望虽有声望,却屡屡为一己之私损害国祚,此次谋逆更是罪无可赦。儿臣以为,当借此次渝关之事,彻底清查门阀与反贼的勾结,削其羽翼,以儆效尤。”
杨坚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朕也是这个意思。不过,五姓七望树大根深,不可操之过急。”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宫外的天空,“朕已命人暗中收集他们勾结反贼的证据,待证据确凿,便以‘谋逆’之罪处置首恶,同时下令推行‘科举取士’,从寒门中选拔人才,逐步瓦解门阀对官场的垄断。”
杨烨心中震撼,他没想到杨坚早已布下后手。历史上的杨坚虽开创科举,却因门阀阻力未能彻底推行,如今有了五姓七望谋逆的把柄,正是推行新政的最佳时机。他忽然明白,父亲看似简单地处理了反王势力,实则是一步步收紧对门阀的包围圈,而渝关的围杀,反而成了打破朝堂平衡的契机。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陛下,博陵崔氏家主崔弘礼、清河崔氏家主崔仲方求见,说是为太子殿下凯旋而来道贺。”
杨坚与杨烨对视一眼,皆看出了彼此眼中的冷意。五姓七望的人消息倒是灵通,刚得知反王被灭,便立刻上门示好,想来是怕事情败露,想先探探口风。
“让他们进来。”杨坚坐回龙椅,恢复了帝王的沉稳。
片刻后,两位身着锦袍、气度雍容的老者走进御书房,见到杨坚与杨烨,连忙躬身行礼:“臣崔弘礼(崔仲方),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听闻太子殿下平定高句丽,凯旋归朝,臣等特来道贺。”
崔弘礼抬头时,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案上的密折,眼神微不可察地一缩。杨烨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冷笑——这些老狐狸,果然是来试探的。
杨坚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平淡:“两位卿家有心了。太子此次出征辛苦,朕已命人备好赏赐。只是近来朝堂不宁,反贼作乱,朕正命人彻查,若有牵扯到朝中官员或世家的,朕绝不姑息。”
话音落下,崔弘礼与崔仲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们原以为反王被灭,事情便会不了了之,却没想到杨坚竟直接点破,还暗示要彻查到底。崔仲方强作镇定:“陛下英明,反贼谋逆,罪该万死,若有世家牵扯其中,臣等绝不包庇。”
“如此便好。”杨坚放下茶杯,语气骤然转冷,“朕记得,上月崔弘礼卿家的长子,曾以探亲为名前往幽州,可有此事?”
崔弘礼浑身一震,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他没想到,自己儿子的行踪竟早已被杨坚掌握。他慌忙跪地:“陛下明察!犬子只是去幽州探望外祖,绝无他意啊!”
“有没有他意,朕自会查明。”杨坚语气冰冷,“两位卿家若无事,便先回去吧。朕与太子还有军务要议。”
崔弘礼与崔仲方不敢再多说一句,狼狈地躬身退下。走出御书房时,两人的后背已完全被冷汗浸透。他们知道,这次谋划不仅失败,还引火烧身,接下来,怕是要面临杨坚的雷霆手段了。
御书房内,杨烨看着两人仓皇离去的背影,心中彻底安定。他看向杨坚,眼中满是敬佩:“父皇运筹帷幄,儿臣自愧不如。”
杨坚笑了笑,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朕毕竟执掌朝堂多年,这些门阀的伎俩,朕早就摸透了。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历练。”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此次五姓七望谋逆失败,朕会借此机会大力推行新政,你要做好准备,协助朕稳定朝局,安抚寒门士子,为大隋的长治久安打下根基。”
杨烨郑重颔首:“儿臣遵旨!定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在父子二人身上。杨烨望着父亲坚毅的侧脸,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信念——有杨坚这样的父亲,有此次挫败门阀的契机,他定能改变隋二世而亡的历史,让大隋成为真正长治久安的盛世王朝。而那些潜藏在暗处的暗流,也终将在皇权的光芒下,无处遁形。
而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戏,正在一步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