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刻无暇顾及鞑靼与瓦剌的存亡,满心忧虑的是自己的性命能否得以保全。
在他看来,唯有活着,方有未来可期。
“若不前往,难道坐等明军宰割,被逐出漠北吗?”
“一旦前往,我们的部族至少还能继续在这草原上延续。”
鬼力赤苦笑,轻轻摇头。
他心力交瘁,近日亲眼目睹部落勇士在汉中军的炮火下陨落,许多人甚至遗骸无寻。
此役让他的斗志荡然无存,心中满是恐惧。
此刻,他甚至觉得成为大明子民亦非坏事。
若朱元璋真能兑现承诺,对他部族的子民而言,未尝不是福祉。
他们骨子里的掠夺与侵略,不正是因为漠北贫瘠,需靠劫掠为生吗?
但若漠北能在大明治下繁荣,族人衣食无忧,何必再以命相搏?
更关键的是,他们根本无力与明军抗衡。
先前的决战已让草原的斗志尽失,何谈再战?
“倘若朱元璋不肯宽恕我们,该如何是好?”
阿鲁台仍心存疑虑。
“你还有个选择,便是让出首领之位,另选一人代替你前往狼居胥山。”
“不过,能否蒙混过关,就难说了。”
鬼力赤苦笑回应。
“换他人去,岂不一样?”
“罢了,我愿相信朱元璋言出必行,不会背信弃义。”
阿鲁台反复思量,终是打消了所有小念头。
朱元璋既已表明投降便既往不咎,那违背诺言的可能性应当不大,否则何以立信于众?
大明皇帝历来言出必行,转瞬即至朱元璋封禅大典之日。
狼居胥山脚,各部族首领随浩海达裕抵达,朱元璋一方亦整装待发。
封禅首要之事,乃开辟山路于狼居胥山。
此重任,交由漠北施工队承担最为妥当。
朱松精选十队,担纲开路筑路之责。
大明施工队于神圣之地有序作业,草原部落首领们面露复杂之色。
昔日霍去病至此,不过蜻蜓点水,未曾劳师动众修路。
而今大明施工队之态,显然欲筑大道直通山巅。
施工队携带水泥之事,令众人瞠目结舌,心中暗想:难道真要修筑水泥路至山顶?
修路耗时,封禅仪式非一日可毕。
朱元璋遂返大营,观礼的部落首领则由周通引领至中军大帐。
“尔等能来观礼,朕心甚慰。”
“各部族是否悉数到场?有无缺席者?”
朱元璋环视众首领,含笑问道。
“陛下,鞑靼、瓦剌两大部及二十三中小部落皆已在此。”
“不愿归顺者,早已离去,不在漠北。”
浩海达裕急忙禀报。
“甚好。”
“既然人已到齐,朕借此机会宣布一事。”
“自今日起,各部仍由首领管理。”
“大明将在乌兰巴托设布政使司,各部首领直接向布政使负责,严禁私藏兵器,现有者务必上缴!”
“除生活必需的刀具与打猎所用的弓箭外,严禁私藏甲胄等一切武器!”
朱元璋满意颔首,同时宣布了自己的规定。
以夷制夷固然重要,但漠北亦需朝廷官员镇守!
未来漠北将有藩王与朝廷重臣共同把守,双重保障以确保此地安宁!
闻各部落仍由首领统领,众人面露喜色!
唯有浩海达裕与哈马木父子,心中忐忑,生怕朱元璋撤销他们的首领之位!
朱元璋此言,算是给了众人一颗安心丸!
但收缴部落所有武器,仍令众人不悦!
然而,面对此景,除了顺从配合,别无他法!
“除浩海达裕与哈马木父子外,凡对大明治理草原有功的部族首领,日后皆有机会获朝廷封爵!”
“大明自朕之子至所有爵位,今后皆不世袭,有能者皆可得爵!”
朱元璋话锋一转,又立新规。
此言一出,部族首领皆精神焕发!
爵位不世袭,意味着人人皆有机会得爵!
爵位虽有限,但有能者必能凭实力赢得大明爵位!
朱元璋此举,令众多大部落首领,特别是浩海达裕与哈马木父子心头一紧!
此计釜底抽薪,实在高明!
别的不说,中小部落自此必对大明忠心耿耿!
以往,瓦剌或鞑靼的话语权掌握在大部落手中,中小部落难有出头之日!
纵有才能,亦会被大部落打压吞并!
而今,朱元璋此规,为中小部落带来了崛起之望!
此计实在精妙!
除了大部落首领,中小部落的首领对朱元璋的决定欣喜万分,纷纷跪地感谢。
数日后,通往狼居胥山的道路已修缮完毕。
第四天清晨,朱元璋便率众登上了狼居胥山。
他们祭祀天地,朱元璋将玉蝶书埋于祭坛下,焚烧文牒告天,并在山顶石壁上刻下记录。
整套仪式完成后,太阳已近西山。
对朱元璋而言,能以至尊之身封禅狼居胥山,是无比自豪之事。
他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也将是最后一人,因为狼居胥山从此成为大明国土的一部分。
朱松、朱棣等四位藩王皇子也在场,与其他部落首领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望着祭坛上的朱元璋,朱棣紧握拳头,眼中满是羡慕。
他暗自幻想,若站在祭坛上的是自己,那该多好。
此时,朱松也转头看向朱棣。
历史上,朱棣虽未亲自封禅狼居胥山,但也在此留下石刻,证明他的到来与功绩。
然而,这样的历史已被他和朱元璋改写。
这种感觉,仿佛朱元璋这位父亲夺取了本应属于朱棣的荣耀,颇为奇妙。
若朱棣知晓一切,不知会作何反应。
朱棣察觉到有人注视,转头与朱松目光相遇,不禁皱眉。
朱松的眼神让他感到一丝诡异与不适。
封禅大典在狼居胥山顺利落幕,期间未再起波澜。
这些草原部落似乎已接受命运,既无力反抗,便纷纷转而谄媚朱元璋父子五人,极力讨好。
所有部落首领皆思索着如何与朱元璋及朱松等大明藩王建立良好的关系。
“汉王殿下,我们瓦剌与汉中府的商贸,应当能持续进行吧?”浩海达裕最为关心的仍是与汉中府的贸易,封禅大典一结束,他便急忙寻到朱松,询问此事。
“那是当然。
往后草原各部皆为大明一员,既是自家人,商贸往来自是理所当然。”
“你们不仅能继续与汉中府交易,我还打算直接将商队引入漠北草原!”
“我还计划在漠北的城中建立工厂与其他产业,这不仅能促进草原经济发展,还能提供众多工作岗位,让你们的族人得以就业,获得收入,买得起粮食,温饱无忧。”
朱松含笑点头。
对于朱松的承诺,浩海达裕自是满心欢喜。
尽管其他部落也能与汉中贸易,但浩海达裕自视与朱松交情深厚,相较其他部落,应有更多优势。
既已无路可选,唯有归顺大明,此刻他最需紧抓的,便是汉王朱松这条依靠。
在他心中,汉王朱松的地位甚至已超越了大明皇帝朱元璋。
不久,草原各部落首领皆满心欢喜地离去。
与此同时,乌兰巴托之城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如今漠北草原上,仅余最北端的这三座城池仍在修建。
朱元璋在准备返程前,携朱松等四兄弟,漫步于尚在建设中的乌兰巴托。
城墙已筑起,城池虽不大,但预留了扩建空间。
城内房屋、水泥路及各项设施已初具规模,归顺大明的部落族人及其家属纷纷探询城中政策与购房条件。
合资格者已预付房款或以牛羊置换,静候新房竣工入住。
与此同时,朱松于附近筹建了一座大型水泥厂。
漠北各城均设水泥厂,因其需求广泛,就地生产最为便捷,吸引众多牧民报名务工。
漫步乌兰巴托街头,朱元璋笑容满面。
漠北历来是大明心腹之患,难以根除,而今在老九助力下,难题迎刃而解。
朱棣神色复杂。
初时他认为漠北乃荒凉之地,攻占后于大明益处有限,至多消除北方威胁。
然而,目睹城池于草原拔地而起,他内心悄然转变。
街道两旁,新楼矗立,在建工程亦如火如荼。
高楼林立,多为三至五层,低矮平房或二层小楼罕见,旨在有限空间内最大化住房面积。
五层之高的建筑,在北平府除燕王府外,寥寥无几,且多为商贾所有。
而今,乌兰巴托城内高楼随处可见。
若日后通电,建筑高度更将攀升,毕竟高楼若无电梯,攀登实为艰辛。
谁愿居于高楼十数层之上?
家有老小,恐难攀登!
“父皇,儿臣提议,凡至漠北城池经商且持有本地房产之商人,初六年免其商税,可好?”
朱松向朱元璋再献一策,意在吸引南方大明商人。
大明皇榜更新,洪武皇帝位居第三!
六年免税之期,必能广纳商人至漠北,或经商,或定居。
此六年,亦足以令漠北由单一畜牧转为畜牧、轻工、重工并进之繁荣。
届时,漠北牧民非仅牧羊牧马,亦可如大明百姓般入厂做工或营商,生计多元。
免税之策,定能速兴漠北商贸!
“此议甚佳,依你所言!”
“六年之内,持漠北房产之商户,免税!漠北敢为商贾之民,同样免税六年!”
朱元璋赞同朱松之策,颔首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