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域的风刚送完最后一批葡萄往咸阳,忽兰就攥着沾了沙粒的奏报,蹲在西域都护府的案前琢磨。案上摊着墨家弟子画的简易地图,草原五王中的匈奴王阿打虎牙跟月氏王乌苏正帮着农师清点麦种,见他皱着眉,便凑过来:“咋了?刚安顿好楼兰、龟兹,又有心事?”

忽兰把奏报推过去,指尖点着地图上西域以南的空白处:“你们看,咱们留了三十个农师教百姓种麦,二十个工匠修驰道,韩非大人派来的律法官也开始教秦律了,西域这边稳了。可下一步该往哪走?总不能在这儿等着吧?”

乌苏挠挠头,刚要说话,吕泽提着一壶葡萄酒进来,闻言笑道:“急什么?我已经把西域的安顿情况写成奏报,派人快马送咸阳了,问问陛下的意思。你忘了?上次打姑师,若不是陛下点头,咱们哪敢轻易动炮车?”

忽兰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对!赶紧送!俺还想着,南边那片雪山底下(今西藏),说不定有好东西呢!上次路过祁连山,墨家弟子说雪山融水能浇地,那片地方要是占了,既能挡着西边的蛮夷,还能种庄稼!”

阿打虎牙也跟着点头:“俺听草原上的老人说,那片雪山后面有牦牛,比咱们的马还能扛冻,要是能弄来养,北境冬天就不怕缺牲口了!”

三人正说着,律法官匆匆进来:“将军,龟兹王派人来送消息,说他们愿意派五十个青年跟着咱们学练兵,还想请咱们帮着修一座城,作为西域和南边雪山的分界堡。”

忽兰咧嘴笑:“好!告诉龟兹王,城咱们帮着修,青年也教!等陛下的旨意来了,咱们就往南边走!”

与此同时,南海的番禺港正热闹非凡。王翦站在刚修好的码头边,看着工匠们调试蒸汽吊车,赵佗和冼夫人并肩走来,手里拿着一份名册。

“王将军,”赵佗把名册递过去,“咱们留了二十个农师在苍梧教双季稻,三十个工匠帮着修港口,还有十个懂秦话的商人,教南海百姓跟关中通商。冼夫人还帮着选了一百个南海青年,准备送去咸阳学律法。”

冼夫人接过话头,语气里满是笑意:“这些青年里,有一半是渔民的孩子,他们听说咸阳有蒸汽船,都想去看看。还有,咱们在珠江边种的新稻种,已经抽穗了,比以前的稻子饱满多了,百姓们都高兴得很。”

王翦点点头,目光望向东南方的海面:“南海这边安稳了,可东边和南边还有大片地方(今东南亚)没划入大秦版图。上次陛下给的世界地图上,那边画着大片雨林,据说有香料、象牙,还有能一年三熟的稻田。我已经写了奏报,派人经漕运送咸阳,问问陛下下一步是不是往那边走。”

冼夫人眼睛一亮:“那边我去过!去年跟部落的人去采香料,见过那边的百姓,他们种的豆子比咱们的粟米还高产,就是不懂修水渠,老闹饥荒。咱们要是去了,帮他们修水渠、教农法,他们肯定愿意归顺!”

赵佗也道:“而且那边靠海,要是修几个港口,大秦的蒸汽船就能直接通到东边的海岛,以后运香料、珍珠就更方便了。就是得提醒陛下,那边雨林里瘴气重,得让虞姬姑娘多准备些草药。”

王翦笑着点头:“我在奏报里已经写了,还提了让墨家弟子多带些防潮的木料,那边雨水多,蒸汽炮车的零件怕生锈。”

咸阳宫的书房里,嬴政刚处理完西域商道的税银账本,蒙毅就捧着两封捷报匆匆进来:“陛下!西路军和南路军的奏报都到了!”

嬴政接过奏报,快速浏览一遍,嘴角忍不住上扬:“好!忽兰在西域安顿了农师、工匠,还得了龟兹王的支持;王翦在南海教种新稻,冼夫人还选了青年去咸阳学律法,都做得不错。”

这时,赵姬端着一碗银耳羹走进来,见他笑得开心,便问道:“可是两路军有消息了?”

嬴政把奏报递给她,又从书架上取下世界地图,在案上铺开:“你看,他们都问下一步该往哪走。西域以南、南海以东,还有大片地方没划入大秦版图。”

赵姬放下银耳羹,俯身看着地图,指尖先指向西域以南的雪山区域(今西藏):“政儿,你看这里。这片地方多雪山融水,能灌溉农田,而且地势高,占了这里,既能挡住西边可能来的蛮夷,还能连通西域和蜀地,以后蜀地的粮食就能通过这里运到西域,不用再绕远路。”

嬴政眼睛一亮,指尖顺着她指的方向划过去:“阿母说得是!上次蒙恬说,蜀地的粮仓满了,却难运到西域,要是打通这里的山道,粮草运输就能省一半功夫。而且这里的牦牛、青稞,说不定能在北境推广,帮着士兵们过冬。”

赵姬又指向南海东南方的雨林区域(今东南亚):“再看这里。冼夫人说过,那边有一年三熟的稻田,还有香料、象牙,要是平定下来,不仅能成为大秦的新粮仓,还能通过这里的港口,把大秦的丝绸、瓷器卖到更远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那边的百姓多受饥荒之苦,咱们派农师教他们修水渠、种新稻,他们定会真心归顺。”

嬴政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只是这两处地形都复杂,西域以南多雪山,南海东南多雨林,士兵们怕是会不适应。”

“这有何难?”赵姬笑着说,“西路军里有草原五王,他们熟悉山地气候,乌苏还懂雪山融水的用法;南路军有冼夫人,她熟悉雨林,还能帮着跟当地百姓沟通。再让虞姬姑娘多配些防治瘴气和风寒的草药,墨家弟子准备些适应地形的工具,定能成功。”

嬴政点点头,立刻吩咐绿萝:“传旨,召韩非、萧何、蒙毅、韩信来书房议事!”

没半个时辰,四人就匆匆赶到。韩非刚坐下,就接过嬴政递来的奏报,看完后皱眉道:“陛下,西域以南多部落,风俗各异,若要平定,需先制定适配的律法,不能直接照搬关中的规矩,免得引起民怨。”

萧何也附和道:“臣核算过,若西路军往雪山方向走,粮草需从蜀地调运,得先修通蜀地到西域的驰道;南路军往雨林方向走,粮草可从南海就地取材,但需多带些盐巴和布匹,那边的百姓缺这些东西,用它们换粮草,比用钱更方便。”

蒙毅则看向地图,语气沉稳:“西域以南的雪山多险道,蒸汽炮车怕是难通行,得让墨家弟子改造成小型炮车,方便搬运;南海东南的雨林多沼泽,骑兵派不上用场,得让士兵们多练步兵战术,再配些长刀和弩箭,对付沼泽里的毒虫。”

嬴政看向站在蒙恬身边的韩信,笑着问:“韩小兄弟,你有什么想法?”

韩信上前一步,指尖点着地图上的雪山和雨林:“陛下,西路军往雪山走,可让龟兹王派向导,他们熟悉雪山路径,还能帮着跟当地部落沟通;南路军往雨林走,冼夫人的人懂雨林里的草药,能帮着士兵们找水源、避陷阱。还有,咱们可以先派小股队伍去探查,把地形画成图,再让大部队跟进,这样更安全。”

嬴政点头称赞:“好主意!就按你们说的办。韩非,你负责制定西域以南和南海东南的适配律法;萧何,你统筹粮草运输,修通蜀地到西域的驰道;蒙毅,你跟墨家弟子说,改造小型炮车和步兵装备;韩信,你帮着画探查路线图,给两路军送过去。”

四人齐声应道:“臣遵旨!”

送走大臣后,嬴政拿起笔墨,亲自写下两道圣旨。赵姬站在一旁看着,轻声道:“政儿,别忘了在圣旨里叮嘱两路军,善待当地百姓,别只顾着打仗。上次忽兰在楼兰分麦种,王翦在苍梧送草药,都做得很好,要让他们继续保持。”

嬴政笑着点头,在圣旨里添上“善待百姓,推广农法,勿滥杀、勿劫掠”几字,然后递给蒙毅:“快马送出去,西路军的送西域都护府,南路军的送番禺港,务必尽快送到!”

蒙毅接过圣旨,躬身退下。赵姬看着地图上那两处即将被开拓的区域,轻声道:“等这两处平定了,大秦的疆域就更广阔了。到时候,蜀地的粮食能运到西域,南海的香料能卖到关中,百姓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嬴政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是啊,阿母。将来,咱们还要把大秦的旗帜插遍地图上每一处空白,让后世子孙提起大秦,都能骄傲地说,这是我们的家国!”

十日后,西域都护府。忽兰拿着嬴政的圣旨,激动得原地转圈,草原五王和吕氏兄弟围过来看,脸上满是兴奋。

“陛下让咱们往雪山方向走!还说让龟兹王派向导,墨家弟子会送小型炮车来!”忽兰把圣旨递给他们,“俺就说那片地方有好东西!等咱们占了,就把牦牛赶到北境,让蒙将军也见识见识!”

吕释之笑着点头:“我已经跟龟兹王说了,他愿意派二十个向导,还说要送咱们一百袋青稞种子,说那东西能在雪地里生长。律法官也说了,会根据当地部落的风俗,调整秦律,保证百姓们能接受。”

东胡王搓着手:“那咱们赶紧准备!明天就派小股队伍跟着向导去探查,把地形画下来,等炮车到了,就大部队跟进!”

同一时间,番禺港的蒸汽战船上,王翦拿着圣旨,递给赵佗和冼夫人。冼夫人看完,眼睛亮得像星星:“陛下让咱们往雨林方向走!还让虞姬姑娘多送草药来,墨家弟子也会送防潮装备!”

赵佗笑道:“我已经派了十个熟悉雨林的士兵,跟着冼夫人的人去探查了,不出三日就能回来。萧何大人也传了消息,说盐巴和布匹已经从江南调运过来,足够跟当地百姓换粮草了。”

王翦点点头,目光望向东南方的海面:“告诉士兵们,这几日好好休整,练练步兵战术,熟悉一下新装备。等探查队伍回来,咱们就出发,把大秦的旗帜,插在雨林深处!”

冼夫人握紧腰间的青铜剑,语气坚定:“我会带着南海的百姓,帮着跟当地部落沟通,让他们知道,跟着大秦,有饭吃、有衣穿,还有好日子过!”

夕阳西下,西域的雪山映着金辉,南海的海面泛着波光。两路大军的士兵们忙着准备行装,农师们在教百姓们收割新稻,工匠们在改造装备,律法官们在整理适配的秦律。

咸阳宫的书房里,嬴政和赵姬并肩站在地图前,看着那两道即将延伸的箭头,脸上满是欣慰。窗外,小虎们在庭院里追逐,玄钺趴在一旁打盹,猫小统蜷在赵姬的膝头,绿眼珠望着地图,像是在期待着大秦疆域的新模样。

“政儿,”赵姬轻声说,“再过几年,这地图上的空白,就会被大秦的旗帜填满了。”

嬴政点头,语气里满是憧憬:“是啊,阿母。到时候,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大秦的文化,会传遍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