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 > 第283章 雪山归心,雨林启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3章 雪山归心,雨林启智

雪山隘口的风裹着碎雪,刮得乌孙的貂皮帽檐直晃。他捧着麦种袋子,刚走到羌人帐篷前,就见阿古拉拄着兽骨杖出来,身后跟着三个裹着羊毛毡的长老,小孙子阿木尔躲在他腿后,一双黑亮的眼睛盯着乌孙手里的袋子。

“乌孙王,别绕弯子。”阿古拉的声音像冻硬的青稞杆,“神山通道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凭什么让你们过?”

乌孙笑着把麦种袋子递过去,指尖点了点袋子里饱满的种子:“阿古拉,我不是来要通道的,是来送活路的。你看这蜀地麦种,比你们的青稞早熟十天,产量还高一半——农师说了,雪山融水要是引到地里,一年能收两季。”

旁边的长老立刻哼了一声:“说得好听!你们大秦人惯会骗部落,上次姑师人说给好处,结果还不是占了人家的城?”

“不一样。”乌孙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图纸,展开在雪地上,“这是墨家弟子画的水渠图,从融水上游开个口子,顺着山势往下,正好能浇你们的三百亩青稞地。我们派农师来帮着修,不要你们出一个人,修好后,先给阿木尔家送十石新麦。”

阿木尔听见自己的名字,从阿古拉腿后探出头,小手拽了拽祖父的毡子:“爷爷,我想尝尝新麦是什么味……”

阿古拉的脸色软了些,却还是没松口:“通道要是让开,你们的军队都涌进来,我们的牛羊、青稞,还不都成了你们的?”

“你看!”忽兰从后面挤过来,指着远处的小型炮车,“我们只带五十个农师、三十个工匠,军队都扎在隘口外三里地。律法官说了,你们的神山禁地照样护着,秦律里加一条‘禁猎神山兽’,谁犯了就按你们的规矩罚——我们要的是通路,不是抢你们的东西!”

正说着,农师老周扛着木尺走过来,蹲在雪地上画了个简易的灌溉图:“阿古拉首领,你看,这水渠宽三尺,深两尺,雪水下来时能存住,旱的时候也够浇地。我带了些麦种,今天就能在你家地里试种一小块,开春就能收,到时候你再决定归不归顺。”

阿木尔跑过去,指着图上的小圆圈:“爷爷,这个是我们家的地吗?能种出好吃的麦吗?”

阿古拉看着孙子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图纸上蜿蜒的水渠,沉默了半晌,终于把兽骨杖往雪地里一戳:“好!我信你们一次!但要是开春收不上麦,你们就从通道滚出去!”

“放心!”乌孙拍着胸脯,“收不上麦,我把月氏部落的存粮给你们补!”

帐篷里的长老们还想说什么,阿古拉摆摆手:“都闭嘴!阿木尔都快没粮吃了,难道要看着部落里的孩子饿死?”

当天下午,农师就在阿古拉家的地里播下了麦种,工匠们扛着工具去勘察水渠路线。忽兰蹲在雪地里,看着阿木尔帮着农师撒种,忍不住对乌孙笑道:“还是你有办法!早知道拿孩子当突破口,俺们昨天就该把麦种给阿木尔了!”

乌孙白了他一眼:“你以为阿古拉是看孩子?他是怕部落活不下去。往后再遇着部落,先看他们缺啥——缺粮送麦种,缺水修水渠,比拿炮车吓唬管用。”

与此同时,南海雨林的草棚里,项羽正对着一个黑齿汉子比划“铁犁”,汉子却一个劲地摇头,嘴里“呜呜哇哇”喊着,手里还攥着石斧。项羽急得撸起袖子:“俺都说八百遍了!这是铁犁!耕地用的!比你们的石斧快十倍!”

“项将军,别急。”赵佗提着个竹篮走进来,里面装着稻种、铁犁、陶罐,“我跟冼夫人商量了,用东西对应词语,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就容易懂了。”

说着,赵佗拿起一把稻种,递到黑齿汉子面前:“稻种——能长饭的。”他又指了指草棚外刚翻的地,“种地——用这个。”说着举起铁犁。

冼夫人也走过来,接过铁犁,在地上划了道深沟,又撒上稻种:“你看,这样种,秋天能收好多饭。”

黑齿汉子盯着地上的沟和稻种,又看了看铁犁,忽然伸手摸了摸犁头,嘴里跟着嘟囔:“铁……犁?”

“对!铁犁!”赵佗眼睛一亮,又拿起陶罐,“陶罐——装水的。”

汉子跟着念:“陶……罐。”

旁边的黑齿小孩凑过来,指着赵佗手里的稻种:“饭?”

“是稻种!种出来是饭!”赵佗把一把稻种递给小孩,“你拿回去,让你阿娘种在地里。”

小孩攥着稻种,跑回母亲身边,叽叽喳喳说了几句。妇人看了看草棚外的地,又看了看手里的稻种,慢慢走过来,指着铁犁:“铁犁?”

“哎!对了!”项羽也忘了急躁,凑过来比划,“用这个耕地,快!”

接下来的几天,草棚成了“大秦话课堂”——赵佗负责拿实物教词,冼夫人当翻译,项羽则负责演示工具用法。有天早上,那个黑齿小孩跑过来,举着一把刚长出来的稻苗:“稻……苗!”

赵佗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对!稻苗!好好养着,秋天就能收饭了。”

冼夫人看着这一幕,对王翦笑道:“没想到赵将军还有这办法。现在部落里有十几个妇人学会了‘稻种’‘铁犁’‘水’,再过几天,就能跟着农师种地了。”

王翦点点头,目光望向雨林深处:“等她们种上稻,就会知道大秦的好处。项羽,你别再急着往前冲了——咱们多教一个人,往后就少一场仗。”

项羽挠了挠头,看着小孩手里的稻苗,咧嘴笑了:“俺知道了!等她们种出稻,俺再带队伍往东南走!”

咸阳宫的书房里,嬴政正看着两路军的奏报,忍不住笑出了声:“乌孙用麦种说服了羌人,赵佗拿实物教黑齿人说话,都比硬打好。”

赵姬端着刚温好的茶,递到他手里:“这才是真正的开拓——不是占土地,是让百姓归心。你看,羌人愿意修水渠,黑齿人愿意学种稻,往后这些地方,就不用靠军队守着了。”

正说着,萧何捧着账本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陛下,太后,蜀地的粮草已经运到雪山脚下,足够西路军修水渠用;江南的盐巴和布匹也送到了雨林,黑齿人用兽皮换了不少,都说比以前跟隔壁部落换划算。”

“好!”嬴政放下奏报,“让工部再派些墨家弟子去西域,帮着羌人改进水渠;农部多送些新稻种去南海,教黑齿人育秧——咱们要让他们知道,跟着大秦,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韩非也跟着进来,手里拿着一卷律法草案:“陛下,臣根据羌人的风俗,改了几条秦律,比如‘神山禁地不得擅入’‘部落长老可参与地方议事’;黑齿人那边,也加了‘兽皮交易免税三年’的条款,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

嬴政接过草案,快速浏览一遍:“就按你说的办。告诉两路军的律法官,别硬搬关中的规矩——律法是为了让百姓安稳,不是为了束缚他们。”

赵姬看着窗外庭院里的小虎,忽然笑道:“政儿,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讨论开拓时,你说要让大秦的旗帜插遍四海吗?现在看来,这旗帜不是插在土地上,是插在百姓心里。”

嬴政走到她身边,望着远处的咸阳城:“是啊,阿母。以前我以为靠武力就能平定天下,现在才明白,民心比城池更重要。西域的水渠、南海的稻苗,比炮车更能守住大秦的疆域。”

三天后,西域雪山下的水渠开工了。阿古拉带着羌人百姓,跟着工匠们挖渠,阿木尔拿着小铲子,在旁边帮着铲雪。忽兰扛着铁锹走过来,对阿古拉笑道:“等水渠修好了,你家的青稞地能多收五石粮!”

阿古拉擦了擦汗,难得露出笑容:“到时候,我让阿木尔给你们送新麦饼!”

南海雨林里,第一批新稻种已经播下。黑齿妇人跟着农师浇水,小孩们在田埂上跑着,嘴里喊着“稻苗”“浇水”。项羽蹲在田埂边,看着绿油油的稻苗,对王翦笑道:“俺以前觉得打仗最痛快,现在看这稻苗长出来,倒比打赢仗还高兴。”

王翦笑着点头:“项将军,这就是陛下说的‘守护’——咱们开拓,不是为了征服,是为了让这些百姓能安稳种地、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