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456集:“生态积分”的魔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6集:“生态积分”的魔力

林砚的指尖在触控屏上停顿了三秒,目光落在“生物组织打印许可申请”的最后一栏——伦理评估意见。窗外的晨光透过研发中心的玻璃幕墙,将“启航生物科技”的logo映在文件落款处,可那行待填的空白,却像一块沉甸甸的阴影,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

“林总,仁爱医院的急件,心脏瓣膜打印的临床试用申请,患者家属已经在会客室等了半小时。”助理小陈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递过来的文件夹上贴着醒目的“优先”标签。林砚翻开文件,病历单上的照片里,七岁的男孩乐乐正举着画满爱心的卡纸,可诊断栏里“先天性心脏瓣膜缺损,需紧急置换”的字样,像针一样扎进眼底。

这不是启航生物第一次接临床申请,却是第一次遇到如此特殊的情况——乐乐的体型过小,传统人工瓣膜需要频繁更换,而3d生物打印的瓣膜能随身体生长自适应调整,可这项技术尚未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最终审核。“让家属再等十分钟,我去趟伦理办。”林砚抓起外套,快步走向电梯。

伦理委员会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主任周明远的手指在会议桌上敲出沉闷的节奏,对面的生物伦理专家李教授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林总,不是我们故意卡流程。上个月城西医院用未备案的3d打印骨骼做手术,患者出现排异反应,现在家属还在闹。你们的生物墨水虽然通过了动物实验,但人体长期安全性数据不足,谁敢拍板?”

“可乐乐等不起!”林砚将病历单推到桌中央,“他的心脏每多跳一天,心衰风险就增加一分。传统手术要开胸三次,打印瓣膜只需要一次微创,我们有义务给孩子一个机会。”

周明远叹了口气,拉开抽屉拿出一份文件:“你看看这个。昨天市场监管局转来的举报,有人用你们流出的打印技术,在地下工厂做假牙,用的还是工业级树脂,已经有患者出现重金属中毒。伦理规范不是摆设,是为了防止技术变成凶器。”

林砚的后背瞬间发凉。启航生物去年确实处理过一批故障打印机,按规定应该销毁,怎么会流到地下工厂?她猛地想起上个月离职的技术员张磊,当时他以“回老家发展”为由辞职,现在想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周主任,技术滥用的锅不能扣在合规研发头上。”林砚的声音稳了稳,“我建议分两步走:第一,紧急启动乐乐的个案伦理评估,由三家医院的专家联合监督手术,所有数据实时上传;第二,我们配合监管部门追查地下工厂,把流失的技术设备全部追回,同时完善打印机的加密系统,防止二次泄露。”

李教授沉默片刻,突然开口:“你敢不敢签责任承诺书?如果手术出现意外,启航生物承担所有赔偿,并且暂停生物组织打印项目六个月,接受全面审查。”

林砚没有丝毫犹豫,拿起笔在承诺书上签下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是在为这场关于技术伦理的博弈,划下第一道赌注。

走出伦理办,林砚立刻给安保部打电话,让他们调取去年销毁打印机的监控记录。小陈突然跑过来,脸色苍白:“林总,乐乐的妈妈在会客室晕倒了,医生说她是过度焦虑引发的低血糖。还有,张磊联系上了,他说愿意指认地下工厂,但要我们保证他的人身安全——他说工厂老板手里有枪,还逼他打印过管制刀具的零件。”

林砚的心沉到了谷底。3d打印的魅力在于“万物可造”,可这份魅力一旦脱离伦理的约束,就会变成最危险的利刃。她立刻拨通了市监局副局长的电话,约定半小时后在研发中心汇合,同时安排司机送乐乐妈妈去医院,让小陈留在会客室安抚乐乐,自己则带着技术团队去准备手术方案。

下午三点,监管部门的突击检查队准时出发。根据张磊提供的地址,他们在城郊的废弃仓库里找到了地下工厂——十几台改装过的3d打印机正在运转,桌上堆着未包装的假牙、劣质玩具,甚至还有半截打印到一半的仿真枪零件。老板见势不妙,想从后门逃跑,被埋伏的民警当场抓获。

“这些打印机都装了破解芯片,能绕过安全协议打印任何模型。”技术人员拆解打印机时,忍不住皱眉,“林总,你们的加密系统还是有漏洞,得升级成动态密码,每次打印都需要云端授权,而且只能识别合规材料的芯片。”

林砚点点头,突然注意到角落里的一台打印机,屏幕上还显示着未完成的订单——“定制颅骨修复体,材质:AbS树脂”。她心里一紧:“查一下这个订单的客户信息,AbS树脂不能用于人体植入,必须马上阻止手术。”

就在这时,医院传来消息:乐乐的个案伦理评估通过了,手术定在明天上午九点。林砚松了口气,可看着地下工厂里那些粗糙的打印件,又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技术本身没有对错,错的是使用技术的人,而伦理规范,就是给使用者戴上的“缰绳”,既不能勒得太紧,让技术失去发展的空间,也不能放得太松,让它变成脱缰的野马。

第二天清晨,林砚提前来到手术室。乐乐被推进病房时,还攥着一张画,上面画着一颗红色的心脏,旁边写着“谢谢医生阿姨”。麻醉师给乐乐注射麻药时,林砚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别怕,睡醒了就能和小朋友一起踢球了。”

手术开始后,林砚和伦理委员会的专家们一起待在监控室,盯着屏幕上的打印进度。生物墨水在打印机的喷头下,一点点堆叠成心脏瓣膜的形状,每一层的厚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三个小时后,当医生成功将打印瓣膜植入乐乐的心脏,监护仪上的心率曲线逐渐平稳时,监控室里响起了掌声。

李教授看着林砚,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这场手术,不仅救了一个孩子,也给3d打印的伦理规范提供了新的思路——个案评估机制可以推广,让真正需要的患者能及时用上新技术,同时通过全程监管,避免风险扩大。”

林砚笑着点头,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市监局发来的消息:地下工厂查获的打印设备已全部销毁,涉案人员被依法拘留,张磊因戴罪立功,从轻处理。另外,他们联合多部门出台了《3d打印技术伦理应用指南》,明确了医疗、工业、消费等不同领域的技术标准,要求所有打印机生产企业加装安全芯片,建立打印模型备案制度。

走出医院时,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色。林砚拿出手机,给研发团队发了一条消息:“明天开会,讨论安全芯片的升级方案,还有,把乐乐的案例整理成教学材料,让每个技术人员都知道,我们手里的技术,是救人的工具,不是谋利的武器。”

手机屏幕亮起,小陈发来一张照片:乐乐躺在病床上,举着画笔画了一颗更大的心脏,旁边写着“我的新心脏,谢谢3d打印”。林砚看着照片,突然明白,3d打印技术的伦理规范,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款,而是藏在每一次合规的研发里,每一台安全的设备里,每一个被技术拯救的生命里。它像一道光,既能照亮技术发展的前路,也能温暖那些等待希望的人。

夜色渐浓,启航生物的研发中心依旧灯火通明。技术人员们正在调试新的加密系统,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像是在书写着技术与伦理共生的未来。林砚知道,这场关于3d打印伦理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守住“技术向善”的初心,就一定能让这项技术,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