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0章 鱼鸟双形的鲲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鲲鹏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与《庄子·逍遥游》。

《列子·汤问》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一个蜜制,一个微辣。来瓶雪花,让我们勇闯天涯!

这当然不是原文,而是流传的网络段子,原文是这样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

《庄子·逍遥游》则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首次明确了鲲鹏“水居为鲲、飞升为鹏”的两种形态;文中还写道“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以“水击”“抟扶摇”等动作描写了其磅礴气势。

后来,在《礼记·月令》的注疏《礼记正义》中,孔颖达引郑玄之说提出了不同的注解:“卵读为鲲。鲲本为深海中的一颗巨大的卵,而后巨卵经过孵化变成一只翱翔于天空的大鸟。” 这种“卵生说”将鲲鹏的形态追溯至“巨卵”阶段。

到了汉代,鲲鹏的形象在文献记载中更加细致,《说文解字》对“鲲”“鹏”二字的释读,从文字学角度进行了解释:“鲲,鱼子也。” 此处“鱼子”,是指“巨大的鱼卵或幼鱼”,呼应了《礼记正义》的卵生说;对“鹏”则解释为“古文凤,神鸟也”,将其与传统神鸟“凤”关联。

三国时期的《古今注》则更进一步,首次提出鲲鹏的现实原型:“鲸,海鱼也,大者长千里……庄子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即此也。” 将“鲲”等同于现实世界中的鲸鱼。

晋代的志怪文献则赋予鲲鹏更加奇幻的色彩。张华《博物志·异兽》记载:“鹏鸟,其形如鹤,而大如象,背有五彩文,翼若垂天之云,鸣声如雷,食龙肉。” 同时期的《神异经·北荒经》则结合地理传说,描述其“生于北冥之渊,沉水千年化而为鸟,举翅则四海风波起,落羽则五岳震动”。

而郭璞在《山海经注》中提出:“鹏即凤属,鲲即鱼属,盖天地间巨物,非寻常鸟兽可比。” 他既认可鲲鹏的“鱼鸟双形”,又将其分别归入“鱼属”与“凤属”的神兽类别。而葛洪《抱朴子·内篇》则从道教视角进行了解读:“鲲鹏者,天地之气所化,水精为鲲,风气为鹏,升降之间,契合阴阳。” 这种“气化物”的说法,为鲲鹏的转化逻辑提供了道教哲学的解释。

嵇康、阮修等魏晋文人则通过文学创作,将鲲鹏意象诗意化。嵇康在《卜疑集》中以“大鹏于南溟,超世高逝”与“人间之委曲”相对,赋予鲲鹏超越世俗的精神;阮修《大鹏赞》更写道:“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志存天地,不屑雷霆”,首次为鲲鹏注入“高远之志”与“蔑视权威”的人格化特征,使其成为魏晋风度中“越名任心”精神的象征。

到了唐代,鲲鹏频繁出现在文人诗歌中,青年李白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的壮阔笔触,将鲲鹏塑造成“簸鸿蒙,扇雷霆”的强者。晚年所作《临路歌》中“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更以鲲鹏自比,将其与个人抱负、人生际遇结合,赋予其悲壮而雄浑的生命力。除李白外,唐代诗人多以鲲鹏喻志向:杜甫“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韩愈“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李商隐“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这些诗句以鲲鹏的磅礴气势,使其成为盛唐气象的重要符号。

宋代文人则延续了鲲鹏的“情志寄托”传统,苏轼在《念奴娇·中秋》中写下“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鹏北海,凤朝阳”以鲲鹏喻进取之志,彰显收复中原的豪情;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则借鲲鹏抒发挣脱困境的渴望。

到了明清时期,文人将鲲鹏转化为具体的角色。在《封神演义》一书中,羽翼仙是一位源自蓬莱岛的奇仙,其本体乃是上古神禽金翅大鹏,背缚宝剑、头挽双髻,形异寻常,嘴如鹰鸷,因天生神通被纳入截教门下,成为通天教主的记名弟子 。他本在海岛潜心修行,却因申公豹的挑唆卷入封神大战——申公豹谎称姜子牙暗中辱骂他,甚至要拔其翎毛、抽其筋骨,性情刚直的羽翼仙信以为真,当即前往西岐找姜子牙兴师问罪。

面对姜子牙的当面辩解,羽翼仙虽自得“此言大是有理”,知晓自己可能被骗,却因自尊不肯认错。未曾想哪吒见其态度傲慢,率先驾风火轮持枪刺来,杨戬、黄天化、雷震子、土行孙也随即围上来,五路夹击之下,羽翼仙虽凭剑术从容应对,却架不住阐教门人的法宝偷袭——哪吒的乾坤圈击中肩甲,黄天化的攒心钉穿透右臂,土行孙的铁棍扫中腿脚,杨戬的哮天犬更是咬中脖颈,他吃痛之下借土遁狼狈败走 。

受此大辱的羽翼仙怒不可遏,当晚便决定施展神通报复,他在夜色中现出众所未见的本相:金翅大鹏双翅展开遮蔽半个天空,扇动时如惊雷滚过,连忙移北海之水护住城池,元始天尊以琉璃瓶中的三光神水加固防御,羽翼仙扇动一夜耗尽气力,西岐城却安然无恙,只得颓丧离去 。疲惫饥饿的他在归途偶遇燃灯道人,道人见其根骨非凡,便设下巧计,将一百零八颗念珠化作“点心”诱其吞下。念珠入腹后瞬间锁住心肝,羽翼仙腹痛难忍,这才知晓落入算计,无奈之下拜燃灯道人为师,随其前往灵鹫山修行,从截教仙人转为阐教门人。

历经两千余年的文献演绎,鲲鹏已从单纯的神话巨兽,升华为兼具哲学、文学与精神价值的文化符号,其象征意义经过千年积淀,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