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坚持继续优化,绝非为了出风头。他指着图纸上的关键部位,语气认真:“黄老哥,你看这几处耐热组件——咱们现在用的是毛熊进口的钢材,虽然性能稳定,但一来价格高,二来万一以后供应出问题,整个炉具生产都会卡壳。更重要的是,我在图纸上算了算,这进口钢材的导热系数其实有偏差,要是换成咱们自己研发的材料,说不定能把热量利用率再提一提。”
他没明说穿越者的先知,却暗合了未来的隐忧——他知道几年后毛熊会撤走专家、断供设备,到时候依赖进口的工厂只会手忙脚乱。现在趁着项目研发,提前攻克国产材料,既是为了炉具效率,更是为了给国家工业留条“后路”。
黄宗兴盯着图纸,眉头紧锁:“可国产耐热钢……咱们之前试过啊,要么耐不住高温,要么强度不够,根本撑不住炉内的压力。”在当时的行业里,“进口=可靠”是根深蒂固的观念,连304研究院的重点项目,都习惯用国外的核心材料,没人敢轻易冒险换国产的。
“以前不行,不代表现在不行。”何雨柱从抽屉里拿出几张材料测试报告,递了过去,“我这几天查了院里的资料库,发现冶金组上个月刚研发出一种新型铬锰钢,耐高温性能比之前提升了20%,就是还没找到应用场景。咱们正好可以试试,说不定能成。”
黄宗兴接过报告,逐行细看,手指在“耐热温度1200c”那栏反复摩挲。他忽然抬头,眼神亮了:“你是说,用这种新钢替换进口组件?可装配精度、焊接工艺都得重新调整,风险不小啊。”
“风险肯定有,但值得试。”何雨柱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黄老哥,咱们做科研,总不能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走。要是这次能把国产材料用起来,不仅炉具效率能再提,还能给其他项目打个样——咱们中国人,也能造出不输国外的好东西!”
这番话像颗石子,砸进了黄宗兴心里。他想起这些年看着国外技术报告时的憋屈,想起工厂里因为进口零件断供而停工的窘境,终于咬了咬牙:“好!就按你说的来!咱们成立个材料小组,专门对接冶金组,测试新钢的性能!”
接下来的日子,实验室里更忙了。何雨柱带着团队,一边整理67%效率的炉具资料,上报院里申请试点;一边盯着材料测试——光是调整新型铬锰钢的切割角度,就失败了八次;焊接时温度控制不当,又烧穿了三块组件。连李冬雨都熬红了眼,每天抱着数据手册算到深夜,却没一个人喊累。
“成了!这次焊接没开裂!”这天清晨,负责焊工的刘师傅举着一块组件,声音都在抖。何雨柱连忙上前,用仪器测量温度传导率,屏幕上的数字跳定的那一刻,他忍不住笑了:“比进口钢还高5%!这下有戏了!”
一个月转瞬即逝,时间来到1955年八月中旬。304研究院的梧桐树叶被晒得发亮,张兰教授像往常一样,攥着文件和包子往办公室走,路过实验大楼时,瞥见了楼下那辆熟悉的自行车——是何雨柱的。她心里一动,把东西交给身边的研究员:“先帮我送回办公室,我去203看看。”
刚走到实验室门口,就听见里面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她推门进去,只见所有人都围着实验台,目光死死盯着桌上的一张数据单,何雨柱站在中间,手里攥着笔,指尖微微泛白。
“同志们,”何雨柱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异常清晰,“咱们最新一版炉具的炼钢效率——百分之八十!”
“轰!”
死寂瞬间被打破!刘师傅手里的扳手“当啷”掉在地上,李冬雨捂着嘴,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黄宗兴更是抢过数据单,反复核对了三遍,才猛地抬头,声音嘶哑:“八十……真的是八十!比国外最顶尖的还高十五个百分点!”
掌声像惊雷般炸响,有人拍着桌子欢呼,有人互相拥抱,连平时最沉稳的老研究员,都红了眼眶。他们太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以前炼一吨钢要用两吨生铁,现在只用一吨二,全国每年能省几千万吨矿石;以前依赖进口材料,现在用的全是国产钢,再也不怕被人卡脖子!
张兰教授站在门口,手里的文件滑落在地都没察觉。她快步走过去,拿起数据单,视线死死锁在“80%”上,又看向实验台上那台用国产材料组装的炉具——银灰色的外壳上,还留着焊接的痕迹,却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
“这……这是真的?”她声音有些发颤,看向何雨柱,“你们真的用国产材料,把效率提到了八十?”
“是,张教授。”何雨柱点头,语气平静却带着骄傲,“冶金组的新型铬锰钢很给力,我们调整了加热腔的结构,又优化了保温层,经过十几次测试,终于稳定在了80%。”
张兰教授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拿起桌上的电话,手指都在抖:“接工业部!对,我是304研究院的张兰,有紧急项目成果要汇报——我们研发的钢铁炉具,炼化效率突破百分之八十,用的全是国产材料!”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急促的声音:“张教授,你再说一遍?多少效率?用的什么材料?”
实验室里的欢呼声渐渐小了,所有人都看着张兰教授,眼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传出去,不仅会震惊304研究院,更会震动整个国家的工业界——中国的重工技术,终于在这一刻,真正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那台银色的炉具上,也落在每个人兴奋的脸上。何雨柱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轻轻舒了口气——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不可能”,等着他们去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