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桌前,铺开一张蜀地军防图:\"蜀地现有驻军三万,分布在各个要塞。李信带来一千精兵,看似不多,但都是他的心腹。他必然会以这一千人为基础,逐步渗透、控制蜀地军队。\"
\"所以我们也要往军中安插人手?\"李明衍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正是。\"张良点头,\"主公还记得在耿通事件中用过的手段吗?\"
李明衍眼睛一亮:\"让我们的人混入其中,关键时刻起作用。\"
\"英雄所见略同。\"张良露出赞许的笑容,\"墨家和吕门中,有不少曾经从军的。让他们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加入蜀地军队,平时潜伏,必要时...\"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晚,李明衍召集心腹密议。
\"诸位,\"他环视众人,\"李信已到,形势有变。我需要重新安排。\"
他看向阿漓:\"你随我去三星堆,你对水文最了解,这次探索需要你。\"
\"是。\"阿漓点头。
\"子它,你的武功最高,负责护卫。\"
\"遵命!\"子它抱拳。
\"张苍,你精通算术,遗迹中可能有机关需要破解。\"
\"属下明白。\"
随后,李明衍转向张良:\"子房,外面的事就交给你了。你统领吕由、卢敖,调动吕门和百越的人手,做好外围策应。\"
\"请主公放心。\"张良正色道,\"我会安排妥当。\"
李明衍想了想:\"李冰老师的门生故吏...\"
\"要让他们装作不知情。\"张良立即明白他的意思,\"李信肯定在监视他们。若是表现得太热心,反而会引起怀疑。\"
当天,李明衍便召集李冰的旧部,明确告知:\"诸位,李信将军在此,我们行事需谨慎。从今日起,大家对我的行动要表现得不了解、不关心。公务往来照旧,私下接触暂停。\"
张若等人虽有不甘,但都明白轻重:\"李君放心,我们知道分寸。\"
然而,李信的手段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第二天,李明衍正准备出发,李信的亲兵却来了。
\"李君,我家将军请您去军营一叙。\"
李明衍与张良交换了一个眼神,跟着亲兵前往。
军营设在城外,李信的一千精兵已经安营扎寨。营门森严,刀枪林立,一派肃杀之气。
\"李先生来了!\"李信亲自在营门迎接,满面笑容,\"来来来,我带你参观一下我的军营。\"
他领着李明衍在营中走动,一边走一边介绍:\"这一千人都是从关中精挑细选的精锐,个个都是好手。\"
李明衍注意到,这些士兵确实不同凡响。他们的装备精良,动作整齐,眼神锐利,一看就是百战精兵。
\"将军的兵确实精锐。\"李明衍由衷赞道。
\"哈哈,过奖了。\"李信大笑,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蜀地的军队就差远了。\"
他指着远处正在操练的蜀地士兵:\"你看看他们,松松垮垮,毫无军纪。这样的兵,如何能打仗?\"
\"蜀地身处后方,确实未经百战。\"李明衍不置可否。
\"所以啊,本将军要好好整顿一番。\"李信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李君,你那个寻找遗迹的事,不如缓一缓?\"
李明衍心中一沉:\"将军的意思是...?\"
\"军务要紧。\"李信拍拍他的肩膀,\"本将军需要一个月时间整顿军队。到时候,我亲自带精兵护送你去找遗迹,岂不更稳妥?\"
这是不容拒绝的\"建议\"。
\"既然将军这么说,在下自然配合。\"李明衍只能答应。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信展现出了惊人的手腕。
他先是以检阅为名,将蜀地所有军官召集起来,逐一考核。凡是能力不足的,立即撤换;凡是不服管教的,直接贬斥。
\"王军侯,你年纪大了,该享清福了。这是调令,去后方筹措粮草。\"
\"张校尉,听说你家中有事?给你三个月修正,好好处理家事。\"
\"刘都尉,你的部队训练有素,本将军很欣赏。从今天起,你调任中军,直接听命于我。\"
\"我这是按大王的旨意!安敢不从!\"他手持王命,无人敢违抗。
短短半个月,蜀地军队的中高层就换了一半。取而代之的,都是李信从关中带来的人,或者是对他唯命是从的本地军官。
张良的计策遇到阻碍最大的,是李信的用人策略。
他并不完全排斥本地军官,反而刻意留用一部分。但这些人都被分散使用,互相牵制。比如一个营的主将是他的人,副将就用本地的;一个本地人当了都尉,他的副手必然是关中来的。
\"这叫制衡之术。这个李信,虽然年轻,却很不简单。\"张良笑道,仿佛忘记了他也是个年轻人,\"李信让所有人都互相监督,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张良好不容易安插进去的人,大多被派到了最基层。当个什长、伍长已经是极限,根本接触不到军中机密。
一个月下来,李信基本掌控了蜀地军队。
\"主公,\"吕由焦急地汇报,\"我们安排进去的人,大多被分配到了最底层。李信似乎早有防备,对所有新兵都严加审查。\"
\"此人不简单。\"李明衍皱眉道,\"他看似鲁莽,实则心细如发。\"
更让人担忧的是,李信不仅整顿军队,还开始插手地方事务。
\"军队需要粮草,请各县配合征集。\"
\"军营要扩建,征调民夫一千。\"
\"为了军队训练,征用城外十里的土地。\"
每一个要求都打着军务的旗号,地方官员敢怒不敢言。
张若私下找到李明衍:\"李君,这样下去,李信就要在蜀地只手遮天了。\"
\"稍安勿躁。\"李明衍安抚道,\"李信虽然强势,但他毕竟是外来者。蜀地山高水深,不是那么容易掌控的。\"
果然,李信的强硬作风很快引起了反弹。
先是征粮遇到了阻力。蜀地的豪族们表面配合,暗中却拖延敷衍。送来的都是陈粮劣米,让李信大为光火。
接着是征调民夫。蜀人看似温顺,实则倔强。被征调的民夫不是装病就是逃跑,工程进度缓慢。
最麻烦的是语言问题。李信的部下都是关中人,说的是秦腔。而蜀地士兵说的是蜀语,双方交流困难,经常发生误会。
\"将军,\"李信的副将抱怨道,\"这些蜀兵太难管了。明明下了命令,他们就是听不懂,或者装作听不懂。\"
李信也感到了压力,但他不能示弱:\"继续整顿!谁不服就军法处置!\"
就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一个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