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医圣传 > 第493集:《苗医在民间手工艺品店的健康合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3集:《苗医在民间手工艺品店的健康合作》

指尖草药香

晨光透过“匠心阁”木雕花窗,在青石板上洒下细碎光斑。李阿婆坐在靠窗的老榆木桌前,布满老茧的手指捏着细如发丝的竹丝,正往竹编香囊上缀最后一片竹叶纹。竹丝在她指间翻飞,可每当指尖发力时,她总要下意识皱紧眉头,指关节处的红肿像藏在皱纹里的朱砂,在晨光下格外显眼。

“阿婆,您这竹编香囊又出新样式了?”推门而入的是二十出头的林晓,她穿着浅蓝色苗医服饰,背着的竹篓里飘出淡淡的草药香。李阿婆抬头见是她,原本紧绷的嘴角瞬间舒展开,放下手中的竹丝,搓了搓僵硬的手指:“小林大夫来啦,快坐。这不是端午要到了,想着编些带艾草纹的香囊,可这手指越来越不听使唤,编一会儿就又酸又麻。”

林晓挨着李阿婆坐下,轻轻拿起她的手。那双手粗糙得像老树皮,指关节肿大变形,虎口处还有几道深浅不一的旧伤疤——那是常年握刻刀、竹刀留下的印记。“阿婆,您这是长期劳损导致的腱鞘炎,之前给您的草药护手霜还在用吗?”林晓一边说,一边从竹篓里拿出一个陶罐,揭开盖子,一股混合着当归、红花、乳香的暖香扑面而来。

“用着呢,用了之后确实舒服不少,就是有时候忙起来,忘了涂。”李阿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店里其他几位手艺人也围了过来,做木雕的张师傅揉着酸胀的肩膀,做剪纸的陈姐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眼底的红血丝清晰可见:“小林大夫,您也给我们看看呗。我这眼睛,盯着红纸剪半天,就又干又涩,看东西都模糊。”

林晓点点头,从竹篓里取出两个瓷瓶。“这个陶罐里的是新熬制的护手霜,比之前的多加了伸筋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更好,大家每次做完活都涂一点,尤其是指尖和关节处。”她把陶罐递给李阿婆,又拿起另一个装着淡绿色液体的瓷瓶,“这个是缓解眼疲劳的草药眼药水,用菊花、枸杞、决明子熬煮后过滤提纯的,每次觉得眼睛不舒服,就滴一两滴,能滋润眼睛,保护视力。”

张师傅接过瓷瓶,对着光看了看:“这眼药水是草药做的,用着放心。不像之前买的西药眼药水,滴多了总觉得眼睛不舒服。”陈姐也凑过来,小心翼翼地接过护手霜,打开盖子闻了闻:“这味道真好闻,比我闺女买的那些大牌护手霜还香,还不油腻。”

林晓笑着解释:“这些草药都是我们苗寨后山采的,新鲜着呢。熬制的时候用的是柴火慢炖,火候都得掐着点,这样才能把草药的药效充分熬出来。”她环顾着店里的手工艺品,玻璃柜里摆放着竹编的蝈蝈笼、木雕的平安扣、剪纸的窗花,每一件都透着手艺人的心血,可这些精美的物件背后,是手艺人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是他们被岁月和工艺刻上痕迹的身体。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晓每天都会来“匠心阁”。她帮李阿婆按摩僵硬的手指,教她做简单的手部拉伸动作;给张师傅示范如何用草药包热敷肩膀,缓解肌肉酸痛;还帮陈姐调整了剪纸时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伤颈椎。手艺人之间也互相提醒着用护手霜、滴眼药水,店里渐渐飘起了淡淡的草药香,和竹丝、木头、红纸的味道交织在一起,成了“匠心阁”独有的气息。

这天午后,林晓又背着竹篓来到店里,这次她还带来了一块小黑板。“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手艺人的养生方法。”她把黑板挂在墙上,用粉笔写下“指尖养生”四个大字。手艺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围坐在黑板前,连隔壁面馆的王老板也凑过来听热闹。

“咱们做手艺活,最累的就是手和眼睛,所以日常养护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林晓指着黑板上的字,耐心讲解,“首先是手部,大家每次做完活,一定要用温水洗手,然后涂护手霜,涂的时候要按摩手指,从指尖往手腕推,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抓握操’,就是像抓球一样反复握拳、伸开手指,每次做十分钟,能锻炼手部肌肉,缓解僵硬。”

李阿婆跟着林晓的动作,反复握拳、伸指,做了一会儿,惊喜地说:“哎,这么做了之后,手指真的舒服多了,没那么麻了。”张师傅也跟着做,一边做一边点头:“这个简单,平时在店里等着客人的时候就能做。”

“然后是眼睛。”林晓继续说,“大家每次盯着活计看四十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五分钟,看看窗外的绿树,或者闭目养神。我教大家一个‘眼保健操’,用食指指腹按揉太阳穴、睛明穴,每个穴位按揉一分钟,能缓解眼疲劳。另外,平时可以多喝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对眼睛好。”

陈姐连忙记在笔记本上:“我回去就泡点菊花枸杞茶,以后每隔四十分钟就休息一会儿,可不能再跟之前似的,一剪就是一下午。”林晓还从竹篓里拿出一些晒干的菊花和枸杞,分给大家:“这些都是我自己晒的,大家回去试试,要是觉得好,下次我再给大家带。”

日子一天天过去,“匠心阁”里的变化越来越明显。李阿婆的手指不再像以前那样僵硬,竹编的速度比之前快了不少;张师傅的肩膀不那么酸胀了,雕刻木雕时手臂能抬得更高;陈姐眼底的红血丝少了,看东西也清晰了许多。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不少客人听说这里的手艺人用着苗医草药养护身体,还特意来打听护手霜和眼药水,甚至有人专门来买手工艺品,顺便向手艺人请教养生方法。

端午节那天,“匠心阁”里挂满了手艺人新做的香囊。李阿婆的竹编香囊里,除了艾草,还多放了林晓给的薄荷、藿香,闻起来清新提神;陈姐的剪纸香囊上,剪了草药图案,既好看又有寓意;张师傅则在木雕香囊上刻了“健康”二字,刀法圆润,透着温暖。

林晓来店里时,手里也拿着一个香囊,那是她用苗绣绣的,上面绣着几株草药,针脚细密,色彩鲜艳。“这个送给大家,祝大家端午安康。”她把香囊递给李阿婆,李阿婆接过,轻轻抚摸着上面的草药图案,眼眶有些湿润:“小林大夫,真是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们这些老骨头,恐怕早就做不了手艺活了。”

“阿婆,您别这么说。”林晓笑着摇摇头,“是你们的手艺值得守护,这些草药只是帮大家缓解一些辛苦。以后我还会常来,咱们一起让这些老手艺传下去,也让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花窗,把“匠心阁”里的手工艺品染成了暖金色。手艺人的指尖再次动起来,竹丝翻飞、刻刀游走、剪刀开合,指尖的草药香伴着匠心,在空气中缓缓流淌,像一首无声的歌,诉说着传承与守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