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南宋:我靠抽奖打造现代军队 > 第380章 第一艘大船:远洋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0章 第一艘大船:远洋号

市舶司的办公房是沈二狗让人在码头边盖的,一排五间瓦房,刷了白灰,看起来很整齐。

头一天开门,就来了一艘从高丽来的商船,船上装了一百多斤高丽参、五十多张狐狸皮,还有一些朝鲜半岛产的麻布。

李修亲自带人去检查,一边查一边跟商船的船长聊天,问高丽那边现在缺啥。

船长说,高丽缺大宋的丝绸和瓷器,尤其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在高丽能卖上好价钱。李修赶紧把这话记下来,第二天就报给了杨建国。

杨建国看完简报,高兴地说:“这就对了!咱以后就多带丝绸、瓷器去高丽,把他们的高丽参、皮毛换回来,这买卖划算!”

自此,杨建国每天都会去市舶司看简报,了解有没有新到港的商船,有没有打听来的新消息。

自己也天天往造船厂跑,一会儿让人送粮食,一会儿让人送工具,还时不时地给工匠们送点肉、送点酒,让大家干劲更足。

有一天,一艘从占城来的商船到港,船上装了五百多担胡椒,还有一些象牙和犀牛角。

市舶司负责人李修赶紧让人把消息报给杨建国,杨建国一听,立刻去了码头。

占城的船长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会说几句汉语。杨建国跟他聊了半天,知道占城缺大宋的瓷器和铁器,胡椒在大宋很受欢迎,一斤胡椒能卖五十文钱,比大米贵十倍。

“以后你多来大宋,”杨建国对占城船长说。

“你带胡椒来,我给你找最好的瓷器和铁器,保证你能赚大钱!”

占城船长高兴得直点头,当场就跟李修定了约定,下次来的时候带一万担胡椒,换五千件瓷器和两千把铁器。

杨建国大喜,和占城船长约定好相关事宜。

可没高兴几天,造船厂那边就出了问题。这天一早,王老铁急匆匆地来找杨建国,脸上满是愁容:“大总统,木料是送来了,可这么大的福船,咱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啊!龙骨要二十多米长,得用三根楠木拼接,可咋拼接才能结实?还有船肋,得弯成弧形,咱没那么大的工具,也没那么多经验,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杨建国赶紧跟着王老铁去了造船厂。只见滩涂边上堆着几十根粗壮的楠木,跟小山似的,工匠们都围着楠木发呆,有的手里拿着锯子,有的手里拿着刨子,就是不敢下手。

杨建国本来也不懂造船的技术,好在华威三折叠手机里有很多古代造船的视频,杨建国这几天没闲着,整天研究这些造船的视频,尤其是古代大船的视频,很多技艺和方法都被他掌握了。

杨建国走到一根楠木前,用手拍了拍,楠木发出“咚咚”的响声,很结实。他对工匠们说:“大家别着急,咱一步一步来。先做龙骨,三根楠木拼接,得用铁榫卯,再用大铁钉固定,接缝处用沥青封上,防止漏水。船肋的话,先把松木放在火上烤,烤软了再弯成弧形,旁边用石头压住,等凉了就定型了。”

说着,杨建国让人找来几根小松木,亲自示范怎么烤弯。他把松木放在炭火上烤,一边烤一边用手掰,不一会儿就掰成了弧形,然后用两根木头夹住,等凉了再松开。“你们看,这样不就成了?”

杨建国拿着烤弯的松木说:“先从小的练起,练熟了再做大的,肯定没问题!”

工匠们跟着学了几天,慢慢就摸透了门道。王老铁也找到了拼接龙骨的方法,让十几个铁匠打了几百个铁榫卯,又用了几十根大铁钉,花了二十多天,终于把第一根龙骨拼接好了。

那龙骨有二十多米长,半米多粗,立在工棚里,跟个小房子似的,工匠们都围着看,眼里满是自豪。

杨建国几乎每天都来造船厂,有时候还会动手帮忙,跟工匠们一起锯木头、钉钉子。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年轻工匠在给船肋钻孔,钻得歪歪扭扭的,就走过去接过钻头,手把手地教他:“钻孔要对准标记,手要稳,力气要均匀,不然孔歪了,钉子就钉不进去,船肋就不结实了。”

年轻工匠叫王小二,以前是个木匠,没造过船。他跟着杨建国学了一会儿,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后来成了造船厂的骨干工匠。

在杨建国的悉心指导下,造船厂的工作终于步入正轨,王老铁带着工匠们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造好了第一艘福船,这艘船非常大,有二十多米长,能装三万石货,还能载八百个人,船舷两边各装了十门火炮,看起来非常威风。

杨建国给这艘船起了个名字,叫“远洋号”,还亲自去给船剪彩,其实就是拿了一把斧头,在船头上砍了一下,说句“此船出海,一帆风顺”。

这边造船厂忙得热火朝天,杨建国又开始琢磨组建远洋商队的事儿。

他从杨家军里挑了一千个身强力壮、会游泳的士兵,作为商队的护卫。

又从市舶司和临安的官员里挑了二十多个人,有懂贸易的,有会说外语的。

有两个以前跟着阿拉伯商人跑过船,会说几句阿拉伯语,还有一个去过高丽,会说高丽话。

负责组建远洋商队的官员也没闲着,他们先去了泉州,泉州是东南沿海最大的港口,以前就有很多船商在这儿做生意。

官员们把当地的船商召集起来,开了个会,跟他们说国家要组建远洋商队,让他们加入,还说国家会出银子帮他们修船、雇人,遇到海盗或者别的国家刁难,国家会派官兵保护。最重要的是这次出海有大型战舰给他们当护卫,再也不怕海盗了。让他们踊跃报名,跟随船队一起出海。

船商们一听,都高兴坏了。以前他们自己做生意,最怕遇到海盗,船被抢了、人被杀了都是常事,现在有国家支持,就不用怕了。

好多船商当场就报名,说愿意把自己的船贡献出来,还愿意帮着找有经验的水手。

商队的货物也很快准备好了。杨建国让人从临安的丝绸作坊调了五千匹最好的丝绸,有杭州产的杭绸,有苏州产的苏绣,还有江宁产的云锦,都是大宋最好的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