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二狗听完点了点头,不过眼神里也有一丝忧虑:“主人,市舶司前朝也有,可那都是管近海路的,最多到高丽、日本也就到头了。组建远洋商队还是有很多困难的,因为咱大宋的船,连福建到广州的远海都不敢随便走,再往南,连个海图都没有,万一船翻了、遇到海盗了,那可咋办?”

“没海图就画,没大船就造,没敢走的人就练!”杨建国拍了拍沈二狗的肩膀,把手里的小本子递给他。

“我准备将办市舶司的事交给你,选址就定在钱塘江口那片滩涂,离老码头近,商船靠岸方便。另外,你去工程部把那些老造船匠请过来,就说我有大事跟他们商量,管饭,还管茶水!”

沈二狗闻言答应了一声,急忙往城里跑。沈二狗办事确实利索,当天下午就回了信:市舶司的地选好了,就在滩涂边上,旁边有个废弃的码头,稍微修修就能用。

工程部的几个老工匠也找到了,为首的姓王,叫王老铁,头发胡子全白了,干了四十多年造船的活儿。

第二天一早,王老铁就带着几个工匠来了杨建国的总统府。

杨建国给老工匠们倒了热茶,又拿出一碟花生、一碟瓜子,笑着说:“今天找大家来,是想让你们帮大宋造点不一样的船,能跑远海、装得多、还能抗风浪的船!”

王老铁捧着茶杯,手有点抖,不是怕,是激动。他干了一辈子造船,最遗憾的就是没造过能闯远海的大船。

他喝了口茶,放下杯子说:“大总统,咱说实话,以前最大的海船也就载个五六十人,装个几千石货,走个近海路还行。远海的船,得抗住大风浪,还得装足够的水和粮食,咱没造过,心里没底啊!”

“没底咱就一点点摸!”杨建国从怀里掏出一张画满线条的纸,铺在大木桌上。

这是他凭着记忆画的“福船”图纸,船身画得又宽又长,船舱分成了好几个格子,船帆是三角形的,跟大宋常用的方形帆完全不一样。

“你们看,这船叫福船,船身宽,船底尖,这样既能装货,又能在海里稳当前行。船舱分成十几个格子,叫水密隔舱,就算一个格子漏水,其他格子也没事,船沉不了。船舷两边再装几门火炮,遇到海盗也能还手!”

老工匠们凑过去,头挨着头看图纸。王老铁的大徒弟李三指了指三角形的船帆,疑惑地问:“大总统,这帆咋是三角的?咱以前都用方形帆,三角帆能借上力吗?万一风大,会不会把帆吹破了?”

“三角帆比方形帆好用多了!”杨建国拿起一根筷子,指着图纸上的帆说。

“方形帆只能顺着风走,风一变向就得调帆,麻烦得很。三角帆不一样,不管风从哪边来,都能借上力,转向也灵活,远海航行就得靠它。”

王老铁又指了指水密隔舱:“大总统,这么大的船,隔舱得多厚的木板?木料从哪儿来?咱临安附近的树,最大的也就够做渔船的桅杆,做福船的龙骨,得要丈把粗的楠木啊!”

“木料的事儿我来解决,你们列个清单,要多少楠木、多少松木、多少杉木,我让人去岭南调。那边山林多,有的是好木料,保证半个月内送到!”

杨建国是这样想的,如今他的系统商城中有战列舰,随时可以兑换。

钱塘江里还停着襄阳号战列舰,自从建康水战之后,襄阳号就一直被停放在临安附近的江面上。

虽然杨建国有战列舰,但是对于古代人来说,战列舰毕竟太过于先进,想要发展造船业,还得一点点做起。

而且光靠系统也不行,系统商城中战列舰售价太贵,不能无限制的购买。

最重要的是现代战列舰属于战舰,并不属于运输船。可以给船队当护卫,但运输能力有限,载不了太多的货物。

想要发展远洋贸易,还得着手打造大型的运输船。

所以杨建国准备先成立造船厂,将人才和技术慢慢发展起来,先造出几艘大船来,第一次远洋航行先让襄阳号战列舰作为旗舰,率领舰队航行。

有了杨建国这话,老工匠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当天下午,王老铁就带着徒弟去了造船厂的选址地。

那片滩涂已经被沈二狗派人圈了起来,还搭了几个临时的工棚。沈二狗也没闲着,一边让人清理滩涂里的淤泥,一边去城里招工匠,没几天就招了一千多人,有以前造过船的,有会木工的,还有会打铁的,连烧木炭的都招了十几个。

这边造船厂刚开工,市舶司的事儿也提上了日程。沈二狗从临安府抽调了几十个能干的官员,组成了市舶司的第一批人手。

杨建国还专门给市舶司定了规矩:外国商船到港,先去市舶司登记,报清楚船上有多少人、装了啥货、从哪儿来。

市舶司要派两个人去船上检查,一是看有没有违禁品,二是清点货物数量,然后按货物价值收关税,一般是十分之一,贵重的香料、珠宝收五分之一。

大宋的商船出海,得先在市舶司报备,领取“出海凭证”,回来的时候再交关税,没凭证的不许出海,也不许进港。

“李修,你是市舶司的提举,这事儿你得盯紧了!”杨建国把市舶司的负责人李修叫到跟前,手里拿着一本写好的《市舶司章程》。

“关税不能多收,也不能少收。多收了,外国商人下次就不来了,少收了,咱大宋就亏了。另外,你让底下人多跟商船的人聊聊,问问他们南洋、西洋那边有啥好东西,比如香料、象牙、珠宝、胡椒这些,还有他们需要咱大宋的啥东西,丝绸、瓷器、茶叶、铁器,都记下来,以后咱的远洋商队就知道带啥货了。”

李修是个读书人,做事细心。他接过《市舶司章程》,认真地说:“大总统放心,我每天都会让底下人写简报,把当天到港的商船、收的关税、打听来的消息都记下来,第二天一早给您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