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442章 雨林深爱的回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雨林深处的回响

“探索号”穿过赤道低压带时,萧凡总在甲板上望着东方——李教授发来的亚马逊雨林航拍图就压在笔记本最上面,边缘那片裸露的黄土地像块补丁,盖在浓绿的雨林上格外刺眼。林夏拿着刚烘干的地图走来,指尖划过标注“非法砍伐区”的红色虚线:“李教授说,最近三个月的砍伐速度比去年快了三成,美洲豹的活动范围已经往雨林深处缩了十公里,再这么下去,它们就没地方捕猎了。”

船驶入亚马逊河支流时,湿热的风裹着腐叶的气息扑面而来。岸边的红树根系像虬结的绳索扎进水里,几只金刚鹦鹉掠过水面,翅膀划出的色彩在浓绿中格外鲜亮。李教授带着两个当地向导已在码头等候,他的迷彩服沾着泥点,裤脚还挂着草籽:“萧队,你们来得太及时了!上周我们在监测点发现,有伙人偷偷砍了半片桃花心木林,现在还在往雨林里推进。”旁边的向导卡洛斯是个皮肤黝黑的印第安青年,他手里攥着块树皮,声音沉得像灌了铅:“那片林子是卷尾猴的栖息地,树砍了之后,我再也没见过它们的影子。”

往雨林深处走的路上,脚下的腐叶层厚得能没过脚踝,每一步都伴随着潮湿的“咯吱”声。李教授拨开挡路的藤蔓,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树桩:“那些树桩都是最近砍的,树皮还没完全干,砍树的人用的是油锯,声音在三公里外都能听到。”卡洛斯忽然停下脚步,弯腰捡起一根折断的羽毛——翠绿的羽毛边缘沾着血,是金刚鹦鹉的。“它们以前总在这棵望天树筑巢,”他摸了摸树干上的斧痕,“现在树没了,它们只能往更里面飞。”

临时科考站设在一片次生林里,几顶绿色帐篷搭在巨大的木棉树下,帐篷外的铁丝网上挂着风干的植物标本。萧凡刚放下行李,就召集队员和向导开会。他摊开雨林生态地图,用红笔圈出三个监测点:“第一组跟着卡洛斯去非法砍伐区勘测,标记树桩数量和砍伐范围,注意避开砍树的人;第二组跟李教授去美洲豹的栖息地,检查它们的足迹和猎物残留,评估生存状况;第三组留在科考站整理数据,搭建临时红外相机阵列。”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萧凡就带着第一组队员跟着卡洛斯出发了。走了两个小时,腐叶的气息里突然混进柴油味——前方的空地上,几台油锯随意丢在树桩旁,地上散落着还没运走的原木,树皮上的树脂还在慢慢渗出。“这些人昨天刚来过,”卡洛斯蹲下来,摸了摸树桩上新鲜的切口,“他们通常凌晨砍树,天亮前就把原木运走,避开巡逻队。”

萧凡拿出相机,拍下树桩和油锯,又用卷尺测量树桩的直径:“最大的树直径有八十厘米,至少生长了五十年。”队员小王在旁边记录数据,忽然指着远处的灌木丛:“萧队,你看!那里有脚印!”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几串沾着泥的脚印通向雨林深处,脚印的尺寸很大,显然是成年人的。“我们跟着脚印走,小心点,别被发现了,”萧凡压低声音说。

跟着脚印走了约一公里,前方突然传来树枝断裂的声音。卡洛斯立刻示意大家蹲下,拨开树叶望去——五个穿着迷彩服的人正围着一棵望天树,手里的油锯“嗡嗡”作响,树干上已经被锯出了一个大口子,木屑像雪花一样往下掉。“不能让他们把树砍倒!”萧凡刚要起身,就被卡洛斯拉住:“他们有刀,我们人少,硬拼会吃亏。”

萧凡咬了咬牙,从背包里拿出卫星电话,拨通了当地森林警察的号码。挂了电话,他对队员们说:“森林警察四十分钟后到,我们先在这里盯着,别让他们离开。”众人趴在灌木丛里,看着那棵望天树慢慢倾斜——随着一声巨响,大树轰然倒地,震得地面都在轻微颤动。砍树的人欢呼起来,开始用绳子把树干绑在拖拉机上。

就在拖拉机准备发动时,远处传来了警笛声。砍树的人脸色一变,扔下油锯就往雨林深处跑。森林警察很快赶到,控制了现场,卡洛斯指着逃跑的方向,向警察描述他们的特征。萧凡走到倒下的望天树旁,摸着树干上的年轮,心里一阵发酸:“这棵树至少有六十年了,就这么没了。”

下午回到科考站,林夏带着第二组队员也回来了。她的裤腿被划破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沾着泥:“我们在美洲豹的栖息地只发现了三个足迹,比上个月少了一半,而且没看到猎物的骨头,它们可能找不到食物了。”李教授叹了口气,拿出一份报告:“最近雨林里的鹿群数量也在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栖息地被破坏,另一方面是偷猎者的捕杀。”

接下来的几天,队员们和当地志愿者一起,在雨林里布设红外相机。卡洛斯带着他们找到美洲豹常走的小径,萧凡小心地把相机固定在树干上,调整好角度:“这个位置能拍到它们的正面,还不会被轻易发现。”志愿者玛丽亚是个大学生,她蹲在旁边,给相机贴上防水膜:“我小时候经常在雨林里看到美洲豹,现在只能在照片里见了,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连照片都看不到。”

这天傍晚,留在科考站整理数据的队员突然喊起来:“萧队!红外相机拍到美洲豹了!”众人立刻围过去,屏幕上,一只成年美洲豹正拖着一只鹿,慢悠悠地走在小径上,皮毛在夕阳下泛着金棕色的光泽。“还有幼崽!”玛丽亚指着屏幕角落,一只小小的美洲豹跟在母豹身后,怯生生地探头探脑。

大家都兴奋地鼓起掌来,卡洛斯看着屏幕,眼里泛起了泪光:“好久没看到美洲豹带幼崽了,这说明它们在这里还能活下去。”萧凡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我们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以后会看到更多美洲豹的。”

接下来的一周,队员们和森林警察一起,加大了对非法砍伐区的巡逻力度。他们在关键路口布设了监控摄像头,还在雨林边缘竖起了“禁止砍伐”的警示牌。李教授则带着志愿者们,在砍伐区种下了两千多棵树苗——有桃花心木、望天树,还有能为动物提供食物的果树。玛丽亚和志愿者们每天都来浇水,她摸着刚种下的树苗,对萧凡说:“等这些树长大了,卷尾猴和金刚鹦鹉就会回来的。”

离开雨林的前一天,萧凡和卡洛斯一起去检查红外相机。在一个相机里,他们看到了令人惊喜的画面:几只卷尾猴在刚种下的树苗上跳跃,金刚鹦鹉落在树枝上,发出清脆的叫声,远处的小径上,美洲豹母子正悠闲地散步。“它们回来了!”卡洛斯兴奋地跳起来,像个孩子一样。

萧凡拿出笔记本,在最新一页画了幅雨林的画:高大的望天树下,美洲豹在散步,卷尾猴在树上跳跃,金刚鹦鹉在天空飞翔。旁边写着:“每一棵被守护的树,都是雨林的心跳;每一次对生命的敬畏,都是与自然的共生之约。”

第二天清晨,“探索号”准备驶离亚马逊河。李教授、卡洛斯和志愿者们都来送行,玛丽亚给萧凡送了一个用雨林果实做的手链,上面串着一颗小小的金刚鹦鹉羽毛:“这羽毛是我在林子里捡的,希望它能提醒你,雨林永远等着你们回来。”

萧凡接过手链,郑重地戴在手上。他站在甲板上,挥手向大家告别,直到他们的身影变成远处的一个小点。林夏走到他身边,递来一杯热可可:“下一站,北极苔原。科考站的赵教授说,那里的冰川融化速度比往年快了很多,北极熊的栖息地正在消失,我们得去看看。”

萧凡接过热可可,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他翻开赵教授发来的资料,照片上的北极苔原一片雪白,但边缘的冰川已经开始断裂,一只北极熊站在小块浮冰上,茫然地望着远方。“走吧,”他对林夏说,“去开启下一个约定。”

“探索号”的汽笛声响起,缓缓驶离亚马逊河。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岸边的雨林在风中摇曳,像是在向他们告别,也像是在等待着下一次的重逢。萧凡知道,这场与地球的共生之约,永远不会结束,而他们的脚步,也会一直朝着希望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