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知道徐老师的家里遭灾了,举家投奔许老师来了,大家心里都是同情许老师的,现在是什么年月,基本你有钱也未必能买到户口的粮食。
老师的定量本来就比一线工人少,这一下子来了十几口人,不说一个许老师,就是再来两三个许老师也养不住十几口没有定量的人。
许父知道儿子许伯常恨家里,和家里没有什么感情,不然这么多年也不会相互不联系。
可现在不是没办法了吗?家里现在也就许伯常还有些本事,他不能看着老许家都被饿死。
许伯常知道,现在就是把他抽筋吸髓,他一个人也绝对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当初他想读书,家里没有一个人支持,都在看他的笑话。他靠自己的双手和刘淑芬时不时的接济考上了大学。
他知道家里穷,穷的一心只想给儿孙娶妻,再生一堆穷崽子。许伯常恨透了这一切,才义无反顾的逃离,带着爱自己的刘淑芬一起逃离。
他承认自己的自私,带刘淑芬走,除了青梅竹马,认定刘淑芬是自己以后的妻子外,还存着让刘淑芬供自己读书的心思。
“爸,我离家时就和家里断绝了关系,我现在养不起这么多人,养你和娘,天经地义,养兄弟姐妹的家和孩子就不是我的责任了,我虽然大学毕业,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没有这个能力。”
许父许母沉默不语,这几天他们一大家子人都挤在许伯常那两间狭小的屋子里,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许伯常本来就不多的口粮,没过两天就被吃得精光,如今家里已经断粮了。
许父许母心里明白,他们宁可自己饿死,也绝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饿死。然而,面对如此困境,他们却无能为力。
这几天在城里的所见所闻,让许父许母深刻地感受到了城市与乡村的差距。尽管城里人同样面临着生活的困难,吃不好、吃不饱,但与他们村子相比,情况还是要好上许多。至少城里人不会饿死,不会彻底没有粮食可吃。
许父心里很清楚,要想依靠许伯常为许家闯出一条生路,就绝对不能把他逼上绝路。许伯常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如果连他都垮了,那许家恐怕就真的没有出路了。
“伯常,你知道的如果不是遇上灾害,我和你娘还有你这些兄弟绝对不会拖家带口的找你”许伯常的大哥一看这种时候了,自己的爹娘还在粉饰太平,就接过许父的话把许伯常抛弃刘淑芬,刘淑芬给刘家寄钱,寄粮票的事和盘托出,把他们在村里因为许伯常的行为给家里带来的伤害全秃噜出来。
许伯常没想到,刘淑芬还给自己准备了这么一手。
在原剧里,刘淑芬承担着家里的所有事务,许伯常只需要干自己的工作就行。全国开始受灾时,刘淑芬就把口粮紧着许伯常吃,从自己嘴里省下的粮食和钱票都寄回了老家,分给自己的父母和许伯常的父母。两家人因为有了这笔资助才从灾荒年活了过来。可惜冷心冷肺的许伯常完全蔑视刘淑芬的付出,天天冷暴力刘淑芬,最后把刘淑芬推向了绝路。
现在没有了刘淑芬的无私付出,这个重担就落在了许伯常的肩膀上了。
经过商量,许伯常给许父他们准备了一百斤全国粮票和五十块钱,让他们能返乡种地。留下两个侄子,给老许家留个后留个希望。
送走了父母和哥嫂,看着眼前两个半大的小子,许伯常眼前也是一阵一阵的发黑。
两个孩子今年都十四五岁了,上学太晚了,找工作又不够年纪,许伯常只能把他们硬塞到小学,先学几个字再说吧!等过了荒年还没找到合适的营生就让他们两人返乡。
原来还有姑娘蠢蠢欲动的想嫁给许伯常,也有人想把自己亲戚介绍给许伯常,现在经过许家投亲的事,都知道了许老师家的负担重,谁也不想让自己姑娘或亲戚跳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