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 第390章 一令安社稷,八方拜新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0章 一令安社稷,八方拜新王

“好了,”陈平川摆了摆手,“追击的事情,就此打住。我们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转身,重新回到主位上。

“赵康。”

“属下在。”

“你立即起草一份安民告示,昭告全城。就说我陈平川,奉天讨逆,已诛杀蛮夷,光复京城。从即日起,城内所有百姓,恢复正常生活。凡蛮族所占田产、房屋,一律物归原主。同时,在城内四门设立粥棚,开仓放粮,救济所有饥民。”

“是,主公!”赵康领命,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知道,这一系列的举措,将迅速为陈平川赢得京城的民心。

“石头。”

“俺在!”

“你的破虏军,负责全城的治安。收缴所有散兵游勇的武器,维持城内秩序。我给你一道命令,但凡有趁乱烧杀抢掠、欺压百姓者,无论是我军士兵,还是城中地痞,一律军法从事,斩立决!”

“明白!谁敢乱来,俺拧下他的脑袋!”石头拍着胸脯保证道。

“秦锋。”

“末将在。”

“你的破风骑,也不要闲着。接收城防,封锁京城九门,严查所有进出人员。另外,派人去把午门广场那个‘人棍’处理一下。”

陈平川想起了那个可悲又可恨的国舅梁越。

“是,主公。”

“玲儿。”

“属下在。”

“你的‘暗影’,给我把京城里所有前朝的官吏,世家大族,富商豪绅,都给我查个底朝天!我要知道,哪些人是真心抗敌的,哪些人是开门揖盗的,哪些人是骑墙观望的。三天之内,我要一份详细的名单。”

“遵命!”玲儿的身影,消失在阴影中。

一道道命令,从陈平川的口中发出,清晰而果断。

一个庞大而高效的战争机器,迅速转变为一台同样高效的行政机器,开始对这座刚刚经历浩劫的古都,进行全面的接管和重建。

所有人都忙碌了起来,只有陈平川,在处理完所有紧急事务后,独自一人,登上了皇宫最高的建筑——紫禁之巅。

他站在屋脊之上,寒风吹动着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放眼望去,整座京城,尽收眼底。

残破的城墙,冒着黑烟的废墟,还有那朱雀大街上,依稀可见的庆祝光复的人潮。

繁华与凋零,希望与创伤,在这一刻,交织成一幅复杂而矛盾的画卷。

陈平川想起了自己刚穿越到这个世界时,只是一个为了生存而挣扎的农家少年。

他想起了在黑风寨,与凤三娘并肩作战的岁月。

想起了在顺城,第一次领兵,全歼蛮族的意气风发。

想起了在西域,与祝衡、阿丽娜等人,白手起家,打下一片基业的艰难。

一路走来,尸山血海,刀光剑影。

他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而今天,他站在这座帝国的权力之巅,俯瞰着脚下的万里河山。

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一个属于大汉民族浴火重生的时代,正缓缓拉开序幕。

“这个天下,我接手了。”

他对着这座苍茫的城市,轻声说道。

那声音,被风吹散,却仿佛又在天地间,留下了永恒的回响。

消息,比风传得更快。

“天大的好消息!京城光复,蛮夷授首!”

“陈将军天兵天将,阵斩蛮夷首领阿保机!”

“五万破虏军,大破蛮族铁骑!”

战报以一种近乎夸张的形式,通过各种渠道,飞速地传向大业朝的每一个角落。

茶馆里的说书人唾沫横飞,将这场平原决战描绘得神乎其神。

逃难的百姓口口相传,将陈平川说成了是下凡的紫微帝星。

就连那些躲在深山老林里的义军,也从行商的口中听闻了这件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大事。

天下,真的震动了。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

荆州,刺史府。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荆州刺史刘能,此刻面目狰狞,再无半分平日的儒雅风度,“阿保机何等枭雄,麾下铁骑纵横中原,无人能挡!他陈平川区区五万人,如何能胜?还是在平原野战?这是假的!一定是假的!”

堂下的谋士躬身道:“主公,消息已经过多方证实,千真万确。据说……据说陈平川有一种天雷般的火器,一炮下去,地动山摇,蛮夷的铁骑阵瞬间就被撕开了口子……”

“火器……”刘能失魂落魄地跌坐回椅子上,喃喃自语,“我荆州十万大军,尚不敢与蛮夷正面争锋,他……他竟然就这么赢了?”

“主公,”谋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压低了声音,“如今京城已复,陈平川声威如日中天,天下民心所向。我等……是否也该早做打算了?”

刘能浑身一震,抬头看着自己的心腹谋士,嘴唇哆嗦了半天,最终颓然地挥了挥手:“备一份厚礼,派使者……去京城,朝贺。”

同样的一幕,在益州、在江东、在河北,在所有还残存着旧大业朝旗号的地方上演着。

震惊、嫉妒、恐惧、狂喜……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这些势力首领的心头。

他们曾以为天下将陷入长久的混战,每个人都有机会在那张龙椅上坐一坐。

可陈平川的横空出世,如同一轮烈日,瞬间将他们这些萤火之光照得黯淡无光。

他们狂喜于蛮夷被驱逐,中原免于陆沉。

却又深深忌惮着那个坐在京城里的年轻人。

于是,一封封言辞恳切的贺表,一队队满载珍宝的使团,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地涌向了那座刚刚经历过浩劫,又重新焕发生机的帝都。

他们名义上是“朝贺”,实际上是来试探,是来乞求,是来表达自己的顺从。

与这些诸侯的复杂心态不同,天下的百姓,反应要纯粹得多。

当光复京城的消息传到江南,无数被蛮夷铁蹄蹂躏得家破人亡的百姓,当街跪倒,朝着北方的方向,嚎啕大哭。

“苍天有眼啊!苍天有眼啊!”

“爹!您泉下有知,王师打回来了!”

“陈将军万岁!陈将军万岁!”

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权谋,什么叫割据,他们只知道,那个叫陈平川的将军,为他们报了血海深仇,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一时间,一股巨大的洪流,从南到北,开始向京城汇聚。

拖家带口的流民,怀揣着希望的工匠,读过几句圣贤书的落魄书生……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去京城,去那个传说中能够让他们吃饱饭、有尊严地活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