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上善若水,寻安 > 第226章 咸蛋黄肉松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露时节,药膳馆的屋檐下已结起薄霜。我正在整理新腌的咸蛋黄,小林捧着青瓷碗快步走来:\"程教授,您看这咸蛋黄的成色。\"

碗中咸蛋黄颗颗饱满如珠,色泽橙红似火,轻轻一捏就渗出金黄的油脂。这是高邮湖的麻鸭蛋,用草木灰和黄泥腌足百日,咸中带鲜。

\"咸蛋黄甘咸。\"我掰开半颗,油香扑鼻,\"《随息居饮食谱》说'咸蛋黄滋阴润燥,除烦热',最宜秋燥时节。\"

郑淮安从库房取出个藤编篓子,掀开油纸,露出金黄的肉松。这是用金华\"两头乌\"猪后腿肉手工撕成的肉绒,丝丝分明,泛着油光。

\"老郑,这批肉松...\"我挑起一撮,松软如絮,\"怎么这么酥松?\"

\"文火慢炒的。\"老人用竹筷拨弄着肉松,\"要顺着纹理撕,三分肥七分瘦。《养小录》说'肉松补虚损,益气血'。\"

制作从处理咸蛋黄开始。咸蛋黄需用米酒蒸软,再用竹刀压碎。小林抢着要压,却把蛋黄碾成了粉。

\"要掌握巧劲。\"我示范着,\"三分力在刀,七分意在油。\"

肉松要先用竹筛过细,再用石臼轻碾。程明拿着铁碾要帮忙,被我拦下:\"金属会让肉松发柴,石臼才保得住酥松。\"

和糕最见功夫。青瓷盆中先调蛋黄泥,再入肉松绒,最后拌入糯米粉。揉糕时要\"三揉三醒\"——初揉成形,醒发半刻,再揉至油润。

蒸糕最讲究火候。楠木蒸笼先垫新鲜箬叶,倒入糕浆。灶火要\"三嘘三吸\"——猛火催香,文火定形,余火收味。

\"为何不用铜笼蒸?\"小林看着我们往灶里添桂木。

\"楠木性温。\"我调整着火候,\"《本草问答》说'楠木蒸食,得少火生气'。\"

前厅传来虚弱的询问声。我出去一看,是位面色苍白的老者,正扶着柜台喘气:\"入秋以来...口干舌燥...吃什么都没滋味...\"

我注意到他干裂的嘴唇和凹陷的指甲:\"可是常年熬夜?\"

他苦笑:\"更夫...三十年...昼夜颠倒...\"

典型的阴血亏虚。我切了块刚出笼的咸蛋黄肉松糕:\"趁热尝,需细嚼慢咽。\"

糕色金黄如落日,蛋黄的油润与肉松的鲜香交融。老者慢慢品尝,突然睁大眼睛:\"好滋润...像有东西...从喉咙渗下去...\"

\"咸甘化阴。\"我解释道,\"蛋黄滋阴,肉松益气,最宜秋燥伤津。\"

半盏茶后,他摸着咽喉讶然:\"不干了...竟想...喝口热茶了...\"

这段插曲被小林记录下来。视频《一块糕润透十年秋燥》在夜作人群中疯传。最激动的是某内科主任,他带着阴虚患者来求方。

第二天,药膳馆来了几位面色晦暗的更夫,个个唇干舌燥。为首的老更夫揉着喉咙:\"我们这叫'夜耗嗓'...\"

\"试试这个。\"我端出改良版,加了少许银耳和沙参,\"滋阴润燥糕\",早晚各一块。\"

旬日后回访,口干、咽痒、便秘等症状明显改善。最显着的是一位长期依赖润喉药的老更夫,终于能自然吞咽了。

\"这不科学!\"内科专家看着唾液检测报告,\"没有黏膜保护剂,怎么改善的唾液分泌?\"

\"津血同源。\"我翻开《医宗金鉴》,\"《内经》说'燥者润之',现代研究证实蛋黄卵磷脂能修复黏膜屏障。\"

此事在杏林引发热议。秋分前夕,药膳馆举办了\"药膳与津液代谢\"研讨会。最令人意外的发现是,此方能调节水通道蛋白表达。

热潮中也有质疑。某内科主任宣称:\"干燥症必须用药。\"我们邀请他品尝蛋黄糕。他吃完沉默良久:\"我患者...缺的可能就是这种滋润的感觉...\"

\"中医讲'阴平阳秘'。\"我展示师父的手札,\"不是强行润燥,而是恢复津液本来的输布之能。\"

随着秋深,我们推出\"四季润燥糕\":寒露加黑芝麻,霜降入核桃仁,立冬添阿胶。没有高科技配方,只有楠木慢蒸的耐心。

最动人的是位干燥综合征患者。坚持食用半年后,她送来手绣的帕子:\"这块糕,让我重新尝到了流泪的滋味。\"

白露那天,那位老更夫带着同伴来访:\"求教此糕制法。\"我教他们辨认好咸蛋黄:要油多,色红,沙软。有人突然哽咽:\"这滋味...像极了亡妻在世时煮的粥...\"

夜深了,药膳馆的蒸笼依然飘着油香。程明整理着病例数据,小林记录着用户见证,郑淮安则在翻晒新收的箬叶。糕香在清凉的秋夜里轻轻浮动,像一首无声的润燥曲。

这香气中,仿佛又见祖母的身影。她常说:\"润燥的糕点,是要就着热茶慢慢品的。\"如今看来,这块油润的糕点里,藏着最温柔的医道——不必苦口良药,只需一块能让人记起生命滋润的朴实。

窗外,秋虫呢喃,星河渐明。明日又有新的\"燥渴客\"要来,新的故事要写。而这一块咸甘,将继续诉说着江南最朴素的养生之道:最好的润燥药,是让人重获津液的滋润;最真的调理,不过是教人重新学会品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