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猫猫的治愈手册 > 第391章 未寄的情书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句久违的“夏同学”,让两人之间那根由庞大资本和濒临破产项目构成的冰冷绳索,似乎柔和地松弛了下来。

不再是夏总监和纪总,只是夏同学和纪同学,在一个安静的午后走廊里,偶然忆起青葱岁月。

夏时屿看着纪云铮眼中那抹短暂闪亮的追忆和真诚,心底某个角落悄然触动。

那个曾在操场上意气风发、眼神明亮的少年,即使经历挫折狼狈至此,骨子里那份坦荡似乎并未完全磨灭。

不过她并不想让这段关系停留在忆往昔,她想要的,是和他一起创造新的,只属于他们的回忆。

过去的同学情谊不过是制造了他们能够坐下来谈谈的契机,她愿意投资这个项目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新能源项目本身是真正的瑰宝,研发团队的潜力、技术的领先性、市场的广阔前景,这些冰冷而理性的数据支撑着她出现在这里。

要帮助纪云铮,并不只有参与注资这个选项,夏父夏母对她们女儿的爱,对她的爱,她感受真切,夏家的利益,她绝不会当儿戏。

只是……

纪云铮身上那种混合着坚韧、失落,以及此刻残存的少年真诚的复杂气质,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荡起一圈圈新的涟漪,让原本只是来谈合作的夏时屿生起了一丝其他的心思。

也许这就是曾经爱慕过的人,真的会在重逢时,让人反复地心动?这念头一闪而过,让她下定了打直球的决心。商场如战场,她素来信奉效率。

她微微站直身体,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直接,甚至带上了一点志在必得的锋芒。

她的声音清晰、平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将两人从短暂的校园回忆拉回到了冰冷的商业现实:“我司愿意承担项目后续所需的所有资金,保证研发和投产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我们将从项目最终收益中,划分出30%作为你的个人份额。纪同学,这应该已经远超你的预期了吧。”

纪云铮的心脏猛地一沉,随即剧烈地跳动起来,几乎撞上胸腔。30%!这正是他构想过无数次,却知道在新投资人面前几乎是痴心妄想的上限比例!

他原本的预期是能保住15%-20%都算万幸,还可能要附加苛刻的对赌或股权稀释条款。

而现在,不需要他再掏一分钱,不需要承受后续投资的压力,只需要签下这份合约,就能拿到最理想的收益份额?天上真的掉下了镶着钻石的馅饼?

巨大的喜悦冲击还未完全展开,夏时屿的下一句话,如同一盆带着冰碴的水,兜头浇下:“唯一的条件——你入赘夏家,成为我的丈夫。”

空气瞬间凝固。

纪云铮瞳孔骤缩,像是被这句话钉在了原地。他看着面前神色平静得没有丝毫波澜的夏时屿,那不再是追忆往昔的女同学,也不是雷厉风行的投资人,而是一个拿着婚姻当砝码的谈判者。

她有这份底气,她能给出如此优厚条件,对换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有足够的自信。

身为夏家独女,她需要完全掌控自己的婚姻,而不是被门当户对的强强联合所左右。

那些门第相当的世家子,怎么可能甘心入赘?心思深沉的精明才俊,父母又怕她反受掣肘。

而纪云铮,刚刚经历“被退货”的婚姻,证明了他愿意接受家族的控制,就也能受她的控制,且足够识时务;一个中型世家的继承者,资本虽然与她家差了一截,但眼光和魄力似乎尚可,如今又正好陷入低谷,易于“拿捏”。

无论是身份、经历、还是此刻需要雪中送炭的绝境,都完美地符合了夏家挑选“赘婿”的苛刻标准。

这简直就是她把人留在身边最好的时机!

纪云铮骤然的心动被一股更加沉重的、冰冷的浊流瞬间压制下去。那份为了家族利益而结合的婚书,那段甚至还未开场就已惨淡收场的婚姻。

林绾绾急于撇清关系的目光、两家人只为利益的争执、签下离婚协议时的麻木、如今身边的人若有若无的嗤笑和怜悯……像电影画面,一帧帧撕裂了他试图保持的镇定。

婚姻不该是这样的……

不应成为天平一端的冰冷砝码。

纪云铮深吸了一口气,走廊里没有烟味,却比充斥了尼古丁的楼梯间更让他感到窒息。

他抬起眼,目光复杂地看着夏时屿,那里面有惊愕、有潜藏的屈辱、更有一份经历了失败后沉淀下来的清醒和一种近乎于自嘲的疲惫。

他扯动嘴角,露出一个谈不上什么温度的笑容,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一种被现实反复捶打后的通透:“夏总监……夏同学,唯有这个条件,恕我无法接受。”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选择措辞,眼神坦荡地迎上她审视的目光:“我非常感谢贵公司对项目的看好,也感谢……您个人对我的信任。”

“但我……刚刚结束了一段由家族安排、以利益为纽带的婚姻。老实说,体验相当糟糕。”他苦笑了一下,没有过多描述那其中的狼狈和耻辱,“我现在已经成了圈子里茶余饭后的笑谈。

被林家退货的纪家大少——这样的标签,我自己都嫌脏,甚至可能还带点晦气。我不想,也不应该把它带给你,还有夏家。”

他微微垂下眼睑,随即又坚定地抬起,带着一种近乎是悲悯的拒绝:“更重要的是,我……经历了那场闹剧,对以任何形式的利益交换为基础的婚姻,产生了极大的抵触。

我不能再把同样的错误,重复一次。”

纪云铮说完,仿佛卸下了某种重担,又像是筑起了一道新的围墙。

他的拒绝清晰而明确,带着刚结束一段失败契约带来的失望与痛楚,却又在礼貌与坦诚中,小心翼翼地留了一道门缝——他拒绝的是这份“契约婚姻”的形式,而非合作本身,更非夏时屿展现出来对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