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傍晚时分,暴雪终于收敛了势头,天边裂开一道昏黄的光。谢昭蘅踩着没过小腿的积雪往回走,靴底碾过冰壳的脆响在空荡的田埂上格外清晰。身后的大棚都裹着厚实的保温膜,像盖着棉被的巨人,在暮色里安静伫立。

“二叔,你看那排新搭的支架,够结实不?”谢昭蘅回头望,谢长晏正举着检测仪在最后一个大棚前踱步,雪沫子沾在他的眉梢,冻成了细碎的冰晶。

“差不离了。”谢长晏敲了敲钢管支架,回声闷实,“你昀庭弟弟说的没错,东南角地基确实松了,加了这根柱子,别说积雪,再来场大风也扛得住。”

谢昀庭揣着翻译器跑过来,屏幕上的波形还在跳动:“山里的松鼠刚才‘说’,今晚温度要降到零下十五度,咱们得把大棚的温控器再调高点。”他鼻尖冻得通红,却一脸兴奋,“它们还说,明天清晨会有雾凇,特别好看。”

谢今禧操控着飞行书包从头顶掠过,探照灯扫过白茫茫的田野:“航线我都标好了,明天一早我就飞过来巡逻,哪个大棚的膜被风吹破了,立马通知你们。”书包底部的保温箱里,还躺着给工人们留的热包子,她特意用了航天材料做隔热层,这会儿摸起来还温乎。

回到小院时,胡新芳正坐在窗边望眼欲穿,看见他们进门,立刻掀开锅盖:“快趁热喝姜汤!孟沅刚送来的红糖,说是加了桂圆,驱寒最管用。”

孟沅正帮谢长琴给暖气片排气,听见动静回头笑:“社区的王大爷刚才还念叨,说要不是你们农场的大棚保住了,开春大家就吃不上新鲜菜了。”她手腕上的健康监测手环闪了闪,“对了,谢叔您的血压有点高,记得今晚别熬夜。”

林致远蹲在灶前添柴,火舌舔着锅底,映得他脸上暖融融的:“厂里的除冰器还剩几台,明天让徒弟送过来,给村里的老人们清理门前路。”谢长琴在旁边择菜,闻言笑着往他嘴里塞了块萝卜干:“就你积极,也不看看自己冻得手都红了。”

夜里,雪又下了起来,簌簌地落满窗棂。鱼灼音给谢长晏揉着肩膀,他白天在风雪里站了太久,肩颈都僵了。“你说咱们这日子,咋总跟天气较劲儿?”她想起当年在海岛对抗台风的日子,恍如隔世。

谢长晏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薄毛衣渗进来:“较劲才有意思呢。你看这树,”他望着窗外的老槐树,枝桠上积着厚厚的雪,却依旧挺直,“每年都要挨冻,可开春照样开花。咱们跟它一样,越较劲,根扎得越深。”

隔壁屋里,三个孩子还在小声嘀咕。谢今禧在改飞行书包的防冻程序,谢昀庭在给翻译器换电池,谢昭蘅在算明天的用料清单。雪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他们脸上投下淡淡的光晕,像当年在槐树下拉钩时那样,眼里都亮着光。

天快亮时,雪终于停了。谢昀庭第一个爬起来,跑到院里一看,忍不住惊呼出声——老槐树上挂满了雾凇,晶莹剔透的冰棱裹着枝桠,像开了满树的水晶花。那对银镯子在冰棱间若隐若现,偶尔碰撞,发出清脆的响。

“快看!”他举着翻译器凑过去,屏幕上跳出一行字:“树说,雪水甜,明年的花开得更旺。”

谢今禧和谢昭蘅也跑了出来,飞行书包在雾凇间低空掠过,带起的风拂落几片冰花,像撒了把碎星星。谢昭蘅掏出手机拍照,镜头里,老槐树披着银装,树下的石板上,“2033年秋,我们的日子,像树一样长”那行字,被雪衬得格外清晰。

早饭时,胡新芳端上来一盘刚蒸好的馒头,暄软的面团里嵌着碎碎的槐花干——是去年晒干收起来的。“就着咸菜吃,香着呢。”她给每个人碗里舀了勺小米粥,“你们爸当年总说,日子就像这馒头,得慢慢发,才够味。”

谢长晏咬了口馒头,槐花的清香在嘴里漫开来。他忽然想起埋在树下的时光胶囊,里面的槐花糕不知道冻成什么样了。但他不担心,就像不担心这树明年不开花一样——有些东西,经得住风雪,熬得过岁月,就像他们一家人的日子,看似平平淡淡,却藏着股子韧劲,在时光里慢慢发着酵,越来越暖,越来越甜。

远处的护城河解冻了,冰面下的水潺潺流动,像在数着又一个春天的脚步。老槐树上的雾凇在阳光下渐渐融化,水珠顺着枝桠滴落,砸在雪地上,晕开一个个小小的圈,像在为新的故事,画下温柔的注脚。

第一章:雾凇里的新约定

雪后初晴的阳光淌过窗棂时,谢念槐正趴在炕桌上画设计图。小姑娘刚上小学三年级,却已经能把老槐树的枝桠画得有模有样。“爷爷,您看我给太奶奶的飞船加了个‘槐花推进器’。”她举着蜡笔画,纸上的飞船拖着串雪白的槐花,像拖着一串星星。

谢昭蘅凑过去看,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等你太奶奶回来,肯定夸你有创意。”他刚接到鱼灼音的电话,说研究院要搞个“老物件展”,想把当年埋在树下的时光胶囊挖出来参展。

“挖胶囊?”谢今禧正在调试飞行书包的除冰系统,闻言眼睛一亮,“我这就去叫昀庭!”她的书包去年添了新功能,能发射低频声波震落积雪,此刻正悬在院里,像只银灰色的大鸟。

谢昀庭带着他的“动物语翻译器”从后山回来,小狼崽灰灰跟在他脚边,尾巴摇得欢。“灰灰说,它闻到了地底下的香味。”谢昀庭举着仪器,屏幕上的波形像跳动的音符,“肯定是奶奶放的槐花糕,连土拨鼠都在议论,说这是‘会发光的食物’。”

鱼灼音和谢长晏踏着残雪进门时,院里已经围了不少人。孟沅推着胡新芳的轮椅站在槐树下,老太太正指挥林致远找铁锹:“轻点挖!别伤着树根!当年你爷爷说,这树的根比咱家的院墙还长。”

林致远拿着铁锹的手顿了顿,小心翼翼地拨开积雪。谢长琴蹲在旁边,用红绳在石板四周做标记:“记得当年埋的时候,昭蘅说要让树看着咱们的日子生根发芽。”

铁锹碰到木板时发出闷响,谢今禧立刻操控飞行书包降下探照灯。光柱里,一个落满雪的木盒渐渐显露,盒盖上的铜锁已经生了锈,却依旧牢牢锁着。“慢点搬!”谢长晏伸手扶住盒子,指尖触到冰凉的木头,忽然想起埋盒那天,胡新芳执意要放进去的槐花糕——不知道现在成了什么样。

打开盒子的瞬间,一阵淡淡的槐花香飘了出来。鱼灼音的《小院春秋》被油纸包着,字迹依旧清晰;谢长晏和鱼灼音的合照覆着层薄霜,照片里的海岛上,两人的笑容比阳光还亮;林致远做的首饰盒边角磨得光滑,“长情”二字却愈发深刻。

最让人惊喜的是那块槐花糕,虽然硬得像块石头,却依旧保持着完整的形状。谢念槐伸手想摸,被胡新芳拦住:“别碰,这是树给咱们留的念想。”老太太颤巍巍地拿起糕,对着阳光看,“你看这纹路,跟当年我蒸的一模一样。”

展览那天,时光胶囊成了最受欢迎的展品。讲解员指着那块槐花糕,对参观者说:“这家人把日子藏在树底下,让时光发酵成了甜的。”谢今禧的飞行书包在展厅上空盘旋,投影出老槐树的生长过程——从幼苗到参天,每一圈年轮里都藏着故事。

回家的路上,谢念槐趴在谢昭蘅背上问:“爷爷,咱们再埋个新的胶囊好不好?我想把我的画放进去。”谢昭蘅笑着点头:“好啊,等槐花开了,咱们就埋。”

第二章:槐花酿的岁月

开春后,老槐树抽出新枝时,谢昭蘅的生态农场迎来了第一批研学的孩子。谢念槐穿着小围裙,给孩子们演示如何用槐花做糕点:“这是太奶奶教我的秘方,要加三勺蜂蜜才够甜。”

谢昀庭带着孩子们在槐树下听动物“说话”。他的翻译器已经升级到第五代,不仅能识别语言,还能模拟动物的情绪。“你们听,这只麻雀在抱怨咱们太吵啦。”谢昀庭调大音量,喇叭里传出清脆的啾鸣,引得孩子们阵阵欢笑。

谢今禧的飞行书包成了孩子们的新宠。她特意设计了迷你版书包,让孩子们轮流体验飞行:“注意保持平衡!想象自己是朵槐花,被风吹着走!”孩子们的笑声惊起槐树上的鸟雀,像撒了把银珠子。

鱼灼音和谢长晏坐在石凳上,看着满院的热闹。鱼灼音翻着新画的《小院春秋续篇》,画里多了谢念槐和灰灰的影子。“你看这树,”她指着枝头新发的嫩芽,“去年的雪那么大,今年照样开花。”

谢长晏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今年的气象数据:“今年的花期会比往年早三天,我已经通知昭蘅准备收槐花了。”他忽然笑了,“还记得当年你教我算风速吗?现在我教昭蘅算花期,这叫代代相传。”

孟沅带着社区的老人来农场体检,她的健康监测系统连上了农场的生态数据:“您看这血压曲线,跟槐树的生长曲线多像,春天升,冬天降,都是自然规律。”老人们围着屏幕看,笑着说:“还是孟医生懂我们,连生病都跟树一个脾气。”

林致远和谢长琴在厨房忙碌,准备给孩子们做槐花饼。林致远的机床厂新研发了全自动揉面机,揉出来的面团又软又筋道。“你看这机器,比我当年手揉的还匀。”林致远给谢长琴递过擀面杖,眼里的温柔藏不住,“就像咱们俩,日子越磨越顺。”

傍晚的餐桌上,摆满了槐花做的吃食:槐花饼、槐花粥、槐花蜜……谢念槐捧着碗粥,忽然说:“太奶奶,书上说‘岁月如歌’,咱们的岁月是不是像槐花一样,香香的?”鱼灼音笑着点头:“是啊,还甜甜的。”

夜里,谢长晏在院里劈柴,鱼灼音坐在旁边看。月光透过槐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影。“你说,等咱们老了,这树会不会记得咱们?”鱼灼音忽然问。

谢长晏放下斧头,指着树干上的刻痕:“你看这些道道,早就把咱们记在心里了。就像这院子里的烟火气,早融进树汁里了,一辈辈传下去。”

远处的护城河泛着月光,像条银色的带子。老槐树上的银镯子偶尔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像在应和他们的话。

第三章:年轮里的长情

又是十年过去,谢念槐成了农业大学的学生,主攻生态种植。她改良的槐花品种,花期比普通槐花长了半个月,被命名为“长情槐”。

谢今禧的飞行书包已经能载着人飞越护城河。她带着谢念槐的弟弟谢思槐,在老槐树上空盘旋:“你看那片云,像不像爷爷种的麦田?”谢思槐趴在书包上,指着树下的人群笑:“姑姑,你看奶奶又在给游客讲时光胶囊的故事啦!”

谢昀庭成了动物保护协会的会长,他的翻译器能和濒危动物“对话”,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保护它们。灰灰已经成了狼群的首领,每年春天都会带着狼群来小院看看,像在回家。

鱼灼音和谢长晏搬进了县城的新家,却依旧每天回小院。胡新芳已经走了,临终前,她握着鱼灼音的手说:“把我葬在槐树下,我要看着这树年年开花。”

孟沅也老了,却依旧每天来小院打扫。她给老槐树装了智能灌溉系统,手机上能看到每片叶子的湿度。“你看这数据,跟当年胡阿姨照顾树时一模一样。”孟沅给鱼灼音看手机,屏幕上的曲线像跳动的脉搏。

谢昭蘅的农场成了国家级示范基地,包装上的老槐树插画换了谢念槐画的新版,树下多了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是谢念槐小时候的模样。“今年的‘槐花香’点心,销售额破了千万。”谢昭蘅给鱼灼音看报表,眼里的光像当年第一次卖菜时一样亮。

林致远和谢长琴搬进了小院,守着老槐树过日子。林致远退休后,在院里搭了个小 workshop,给孩子们做玩具。谢长琴则开了个线上课程,教网友做槐花糕点,学员遍布全国。

这天,谢念槐带着新培育的“长情槐”树苗回来,准备种在老槐树旁边。“这是用老槐树的种子培育的,以后就能长出一片槐树林了。”谢念槐挖坑时,铁锹碰到了个硬东西——是当年埋时光胶囊时,谢昀庭铺的石板,上面的字已经被风雨磨得浅了。

“咱们再刻一行吧。”谢思槐递过凿子,“就写‘2043年春,长情未了’。”

夕阳下,一家人围着新树苗站成圈。谢念槐扶着树苗,谢思槐填土,鱼灼音和谢长晏浇水,林致远和谢长琴修剪枝叶,孟沅在旁边记录数据。老槐树上的银镯子在风里叮当作响,像在唱一首古老的歌。

远处的护城河潺潺流着,带着满院的槐花香,淌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树下的时光胶囊静静躺着,像个沉默的承诺,等着被百年后的人挖开,看看这些平凡又珍贵的日子,是怎样像树一样,长得又高又壮,结出满树的甜。

而那棵老槐树,还在院里站着,枝桠伸向天空,根须扎进土里,把“长情”二字,刻进了每一圈年轮里,刻进了每一缕花香里,刻进了一辈辈人的日子里,永不褪色。

第四章:银镯响时槐花香

谢思槐考上航天中学那年,老槐树的枝桠已经够到了二楼的窗台。他背着谢今禧亲手改装的“少年版”飞行书包,在院里练习悬停,书包尾翼上的“长情”二字,被阳光晒得发亮。

“慢点!别碰着太奶奶种的月季!”谢念槐从实验室回来,手里捧着个培养皿,里面是她新培育的紫色槐花,“这是给爷爷的生日礼物,要让它在寿宴上开花。”

谢昭蘅的六十岁寿宴办得热闹。院里搭起了凉棚,挂满了谢思槐用飞行书包吊上去的红灯笼。林致远带着机床厂的老伙计们,用槐木做了张长桌,桌面刨得光滑,能映出天上的云。“这木头沉,能传三代。”林致远摸着桌沿笑,谢长琴正在摆碗筷,闻言嗔他:“就你嘴贫,孩子们还等着吃你做的槐木砧板压的面条呢。”

鱼灼音和谢长晏坐在主位,看着满院的晚辈。谢今禧带着航天局的同事来助兴,他们带来的全息投影设备,把老槐树的年轮投射在墙上,一圈圈都是故事:2023年的暴雪,2033年的时光胶囊,2043年种下的“长情槐”……

谢昀庭牵着灰灰的狼孙——小家伙通人性,脖子上系着红绸带,正乖乖趴在桌下。“它爷爷灰灰去年走了,走之前还来院里绕了三圈。”谢昀庭的翻译器里传出模拟的狼嗥,带着温柔的调子,“它说,要像爷爷守着老槐树那样,守着咱们家。”

孟沅推着轮椅上的谢长晏——谢长晏前年犯了腿疾,走路不太便当了,却依旧精神矍铄。“社区医院新装了你的智能诊断系统,”孟沅给鱼灼音递过杯槐花蜜水,“现在老人看病,在家就能测心率,数据直接连到医院,比当年方便多了。”

寿宴上,谢念槐揭开培养皿,紫色的槐花缓缓绽放,引得一片惊叹。“这花不仅好看,还能提炼精油,安神助眠。”她给每位长辈递了瓶小精油,瓶子是林致远用槐木做的,上面刻着“长情”二字,“这是用老槐树的花粉培育的,算起来,还是它的‘孙辈’呢。”

谢思槐忽然站起来,操控着飞行书包升到老槐树上空。书包底部垂下块红布,上面是他写的字:“祝爷爷生日快乐——我们的日子,比槐花还长。”红布展开时,惊起满树的麻雀,叽叽喳喳的,像在合唱。

夜里,谢昭蘅坐在槐树下,摸着树干上的刻痕。谢念槐和谢思槐凑过来,给他捶背。“当年跟你二叔、小姑拉钩时,哪想到日子能过成这样。”谢昭蘅笑出了皱纹,“你太爷爷说,人活一辈子,就像树扎根,深一点,稳一点,才能扛住风雨。”

谢思槐指着树上的银镯子,月光下,镯子碰在一起,发出细碎的响。“太奶奶,这镯子戴了多少年了?”鱼灼音刚好走过来,闻言笑着说:“比你爸爸还大呢。当年你太爷爷给你太奶奶戴上时说,日子再难,也得像这镯子,亮亮堂堂的。”

远处的护城河边,新栽的“长情槐”已经成林,风过处,花香漫过来,混着老槐树的甜,像酿了一整个春天的蜜。谢长晏坐在轮椅上,望着漫天繁星,忽然说:“你看那颗最亮的星,像不像当年在海岛看到的?”鱼灼音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依旧温暖:“像,都像咱们的日子,亮亮的,暖暖的。”

第五章:时光里的接力棒

谢思槐考上大学那年,决定继承谢今禧的“飞行事业”。他在老槐树下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孩子当年的梦想:“飞行总监、动物翻译官、大老板——我们做到了。”

谢念槐的“长情槐”种到了全国各地。她带着团队跑遍山区,教农户们种植槐花,用卖花的钱建学校。“奶奶说,好日子要大家一起过,才叫真的好。”她在视频里对家人说,身后的槐树林绿得发亮,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

谢今禧则成为了航天局的骨干,她的飞行书包技术被应用到了航天设备上。每次回家,她都会给家人带来宇宙的消息。

谢昀庭依旧致力于动物保护,他的翻译器帮助无数濒危动物摆脱困境。这天,他兴奋地回到家,“我发现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能让人类和动物更好地理解彼此!”

谢昭蘅的农场规模越来越大,他开始研究智能化种植,让槐花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