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玄桢记 > 第17章 左都御史谢渊奏南北异动关联请彻查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章 左都御史谢渊奏南北异动关联请彻查折

左都御史谢渊奏南北异动关联请彻查折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初十 八百里加急

破题

北元南越连兵,万里边尘同日起;军情疑似勾结,九重宸极宜早防。臣总领风纪,汇核边报,敢举疑情,恭请圣裁彻查。

承题

伏以都察院为天子耳目,察百僚之奸,辨边庭之诈,乃国之纪纲。自神武皇帝立制以来,凡边庭异动,必核其源、察其联,未尝轻忽。盖北疆当蒙古之冲,南疆扼百越之险,南北万里,本不相及,今北元八月初三扰大同,南越八月十八增谅山,相隔半月而势若呼应,此非偶然,恐有深谋,臣反复研核,愈觉心惊。

起讲

臣闻 “谋国之道,必审敌之虚实,察敌之关联”。近月来,北境五镇、南疆二省边报纷至,臣伏案三日夜,汇核十封急奏、二十七份塘报,见其异动有三可疑:北元太师也先于漠南筑垒囤粮,南越辅国将军陈日熞于谅山筑堡架炮,其筑垒之制、屯粮之数,惊人相似;北元诱河西番部锁南卓玛,南越诱广西侬氏土司,皆以 “分地之利” 相诱,游说之辞如出一辙;更据两广总督卢景密报,南越使者持有北元 “狼旗” 信物 —— 此旗乃北元皇室亲授,非心腹不得持,足证二寇暗通款曲。

入手

臣忝任左都御史,掌监察之职,每览边报,未尝不寒心。大同总兵周毅奏 “北元十万骑聚长城外”,广西副总兵林策报 “南越三万兵屯谅山关”,北元兵起于秋高马肥,南越兵增于南疆雨歇,皆选最佳用兵之时,算计之精,非各自为谋所能致。臣调阅近十年边志,北元南越异动多在单季,从未南北同时发难,今秋异象,实乃罕见。案头堆积的北疆舆图与南疆舆图并置,北元屯兵点与南越筑垒处,恰成 “北扰南窥” 之势,若不早查,恐堕其牵制之术。

起股

臣细究边报,其可疑者有三:一曰时机之巧。北元八月初三始扰大同,南越八月十八继增谅山,间隔半月,恰符 “声东击西” 之策 —— 北疆急则调京营赴北,南疆虚则南越可乘;二曰信物之证。两广总督卢景遣谍者入南越,见其国相府藏北元 “狼旗”,旗上绣北斗七星,乃北元顺帝旧物,非和亲、结盟不得互赠,今出现在南越,其勾结昭然;三曰动作之同。北元筑垒十二座,南越筑垒七座,皆高两丈、周三里,壕沟深丈余,内置滚木火药,其营制、器械之规,绝非异域各自能创,必有关联。

中股

臣以为,今当务之急,在彻查关联、固我根本,谨请三事:一请陛下敕兵部即刻核查北境五镇、南疆二省军备实数 —— 查大同神枢营援兵是否到位,广西火铳火器是否补足,比对账册与实存,防 “虚报充数” 误事;二请陛下敕户部详核边军粮草 —— 核大同现存粮是否如周毅所奏 “不足一月”,龙州仓廪是否如林策所言 “万石将尽”,严查转运损耗之由,防 “中饱私囊” 误军;三请陛下遣御史巡边查实 —— 遣监察御史二人,一员赴北疆大同、宣府,一员赴南疆凭祥、龙州,亲历敌营外围,核兵力之数、筑垒之实,附绘图回报,防 “边将夸大” 或 “隐瞒不报”。臣已辑《南北异动历年对比册》一卷,录近十年二寇异动时间、兵力、结果,附于折后,供陛下参考。

后股

昔汉之匈奴、南越,尝联兵扰边,终致武帝兴师千里;唐之突厥、吐蕃,亦曾南北呼应,遂有太宗亲征之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若北元南越果真勾结,则我朝将陷 “北拒南防” 之困,京营分兵则力弱,不分则顾此失彼。今边军已报 “粮械不足”,若再因情报不明而误判,轻则堡寨失守,重则边庭糜烂。臣见北元 “狼旗” 信物图绘,笔迹验为北元丞相阿鲁台亲书,南越使者入境路线与北元谍者出境路线暗合,此等蛛丝马迹,若不彻查,恐遗大患。

束股

伏望陛下念南北万里疆土之重,怜边军百万军民之危,特发宸断:准兵部核军备、户部核粮草、御史巡边庭,速明二寇关联之实。臣愿率都察院僚属,昼夜待命,核案牍、验信物,助陛下明辨真伪。若查实勾结,则早定双线御敌之策;若系巧合,亦安边军之心。臣虽驽钝,愿竭微劳,不负陛下 “耳目风纪” 之托。

收结

臣无任惶恐激切,谨具折上闻,附《南北异动历年对比册》一卷,伏候圣裁。

都察院左都御史 谢渊 谨奏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初十 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