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的黄山西部,暑气被层峦叠嶂的云海吞没。
常校长的别墅“慈光楼”掩在一片槭树与杜鹃的荫蔽中,灰瓦白墙的官邸风格与周遭的野趣格格不入,却因几面青天白日旗的破空,肃杀顿生。
午后三时,王侍卫长毕挺军装,攥着一份电报在廊下徘徊。
石阶缝隙里钻出的蕨类植物被皮屑碾碎,暗绿色的汁液渗进黄山特有的花岗岩里。
一层会客厅的百叶窗紧闭,内里传来留声机周璇的《夜上海》,甜腻的旋律与窗外交接的短促口令声撕扯着空气。
书房内,常校长背对檀木书案,军装领口敞开,指节在八仙桌上敲出《满江红》的调子。
桌角摊开的地图上,红线从武汉蜿蜒至重庆,像一道未愈的刀疤。窗棂外,一处新立的墓碑被松涛声吞没——那是上月轰炸中牺牲的飞行员,青石板上“浩气长存”四字还凝着未干的雨痕。
作为华夏第一人,自身的压力非常大。
本来在自己的操作下,一方面把主要对手红党逼得远走他乡,并且通过追剿红党的过程中,打击了各地方势力,湘省、黔省收归政府,滇省、桂省势力受损,川蜀也占领了一些地盘。
全国经济也进入了发展时期,内部势力也通过分化瓦解等,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正在春风得意之时,倭寇不断的侵入。他不是不想抵抗,但是一直认为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是红党,反正很多地方势力也不同从政府指挥。
但是倭寇勾引了王副主席,还侵占了自己固定的势力范围,江浙财阀可是自己的小金库,因此倭寇的入侵,也威胁到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自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除了军事压力以外,政治、经济等方面压力也很重,使得自己焦头烂额。
此次雾都大轰炸,不仅给予政府造成了重大损失,更主要的是引起了雾都民众的恐慌,民心对于现在华夏蓝党政府来说,是唯一需要重视的重要工作了。
这位高易,一系列行动,给自己带来的都是好消息。
金陵的暗渡陈仓,引来的是欧米对倭寇的不满,米国也很痛快的批准了低息贷款,这对于什么都缺的华夏太重要了。
救回中统副局长以后,又制定了引蛇出洞的计划,取得的效果非常显着,不仅重创了倭寇飞机和飞机场,而且鼓舞了陪都民众的士气。
这对于一直饱受倭寇大轰炸,士气低落的民众,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更坚定了民众抵抗倭寇入侵的决心。
本要接见高易,给予鼓励。但是军委会趁着倭寇飞机受损的时机,想针对倭寇的攻势采取反击行动,就拖延了下来。
等针对倭寇的反击取得了一定效果,军统又传来了破获间谍小组的消息,并且收获了电台和密码本。
这个密码本,对于此时的全世界抗战非常重要,为此米国还派来专家,主动与华夏政府合作,成立了密码研究所,研究破译倭寇密码。
这一系列的成果,显然触动了常校长,而且作为华夏第一人,很快就了解了高易的原名就是宋志,包括家庭、家乡、沐春公司等。
沐春公司是华夏目前最大的工业与军事装备基地,与西南地方势力和江浙财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孔院长提过一个建议,以抗战国家需要为名,成立抗战军需管理处,将沐春公司的物资调配权收归政府,说白了就是沐春公司生产的产品,价格和销售归政府管理,变相的剥夺了沐春公司分配权。
常校长最缺乏的就是各种工业品,凡事工业品都缺乏,尤其是军事用品,哪里都缺乏,主要是战争消耗太快,而国外购买渠道大多被倭寇掐断。
最关键的是华夏没钱,前期购买军用品,比如向普鲁士购买军械,就主要是以钨矿石、猪鬃等物资置换。
所以华夏蓝党政府就把算盘扒拉上沐春公司了,只不过沐春公司的固定很复杂,常校长顾忌的是西南地方势力和江浙财阀们,而且沐春公司与欧米几个主要国家牵扯不清。
常校长的工作习惯就是想不清楚的事情,先放下,过一段时间再研究。
就这段时间,宋家和沐家在逐渐退出沐春公司的经营,自己的大舅子宋部长反而在不断扩大股份,孔家也介入了进去,这就更不能下手了。
作为华夏第一人,自然很想了解,放着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聚宝盆,而主动退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多方因素,促使常校长抽时间接见一下这位宋家小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
宋志站在初夏的黄山官邸前,云雾缭绕于嘉陵江畔的群峰之间,青灰色的砖墙半掩在苍松翠柏之中。
常校长夫妇居住的云岫楼前,倭寇轰炸后残留的焦土尚未完全清理,几名工兵正在加固防空洞的钢筋混凝土门扉?。
远处的松籁阁空无一人,这座为彰显政治和解而建造的亭阁,其飞檐下仍挂着常校长特备的竹帘,在潮湿的山风中轻轻晃动?。
官邸后山的防空哨塔上,卫兵用望远镜扫视着长江航道,警惕日本侦察机的踪影。这种草木皆兵的紧张感,恰如当时华夏战局的缩影?。
官邸东侧的网球场旧址上,那里如今堆放着从金陵运来的古籍字画。
而他脚下的土地,正是当年那位央行买办黄云阶命名的\"黄山\"——一个因抗战而改变命运的地理坐标?。
在侍从室等了大约半个小时,王侍卫长才来呼唤自己,当宋志走进不太大的书房里,一身灰色长袍马褂的常校长正在书桌前写着什么。
看到两个人进来,常校长将书写的条纹纸张 ,折叠起来装在信封里,递给王侍卫长,说道:“立即交给布雷先生。”
转过身来,一口浙省话说道:“我们的英雄来了。”态度和蔼亲切。
宋志感觉像一个严肃认真的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