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平三年十二月,赵剑在阴馆再次举行盛大婚礼,迎娶张宁和马云禄。

同月,在兖州寿张率军与黄巾军交战的曹操,虽然初期因黄巾军战力强悍一度受挫,甚至亲信鲍信战死。

很快,在戏志才的建议下,曹操调整策略:一方面坚壁清野,切断黄巾军的粮道;另一方面派人招降,利用黄巾军“渴望安居”的心理,承诺给予土地和生路。

最终,青州黄巾军统领徐和、褚飞、孙观、尹礼选择投降,降兵十余万,家属三十多万。

曹操从十余万降兵中,挑选青壮年精锐,组建了八万专属部队“青州兵”。

这支部队不仅保留了黄巾军的部分编制和作战风格,且因曹操兑现了安居承诺而对其绝对忠诚。

黄巾军老弱妇孺被安排到兖州各地屯田,恢复农业生产,为曹操提供了稳定的兵源和粮源。

之后,曹操利用“青州兵”打压兖州本地不服的豪强势力,完全掌控了兖州的军事掌控力。

同时,曹操吸纳了兖州本地诸多士族人才,任命兖州名士陈宫、程昱、毛玠等为核心幕僚,让他们参与军政决策。

通过“任人唯才”与“士族利益绑定”,曹操获得兖州上层社会的支持。

经此一役,曹操不仅获得了兖州这块“根据地”,更拥有了能与袁绍、袁术抗衡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基础。

但他名义上还依附袁绍,袁绍得报后大喜,任命曹操为“兖州牧”。

此时朝廷还在李傕、郭汜掌控中,中央权威崩溃,地方诸侯早已脱离朝廷管控,地方州牧、刺史的任命早已不是朝廷说了算。

袁绍、袁术凭借“汝南袁氏”的世家声望和手中兵权,自行任命官员,朝廷无兵、无财、无权威去约束袁绍、袁术这样的地方豪强,既管不动,也不敢管。

月底,扬州刺史陈温去世,扬州出现权力真空。

袁绍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任命自己的堂兄弟,兖州山阳太守袁遗为扬州刺史。

袁遗也出身汝南袁氏,是袁绍、袁术的堂兄,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

袁遗在讨董之战中,作为山阳太守参与其中,并推举袁绍为盟主,此后也主动服从袁绍的号令,政治立场上明显站在袁绍一方,袁绍对其忠诚度较为信任。

袁绍认为,袁遗的身份能够让袁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尊重,从而顺利接管扬州。

而一直屯兵于扬州治所寿春附近的袁术,对扬州觊觎已久,自然不会容忍袁绍的这一任命。

袁遗接到袁绍的任命后,便带兵来到扬州准备上任。

袁术立即派兵进攻刚到扬州的袁遗。袁遗军事才能有限,不是袁术的对手,很快被袁术击败,随后带兵退守到沛郡。

到沛郡后,手下兵士发生作乱,袁遗在战乱中被杀。袁术成功击败袁遗后,任命下邳人陈瑀为扬州刺史,将扬州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袁绍试图通过扶持袁遗染指扬州的计划彻底失败,失去了在南方发展的主动权,只能专注经营河北,无力再向江淮地区扩张。

此战是袁氏兄弟矛盾从“口水之争”转向“武装火并”的标志性事件,彻底打破了袁氏家族内部合作的可能。

原本围绕二袁形成的两大阵营,袁绍、曹操、刘表 ,袁术、公孙瓒、陶谦对立更趋激烈。

这些消息传回阴馆时,还没有度完蜜月的赵剑立即来到书房,展开大汉地图在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荆州看了起来。

曹操还是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青州兵,虽然没有史料记载的三十万,但八万兵马在此时也属于是实力雄厚了。

“看来曹操从此要摆脱袁绍,展翅高飞了。”赵剑手指轻轻点着兖州,自语着。

按史料记载,曹操站稳兖州后,核心发展路径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确立政治优势,再通过官渡之战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最终奠定曹魏基业。

迎奉天子是公元196年,如今长安局势和曹操收降青州兵的情况,已偏离了史料发展轨迹。

那接下来还有哪些事件会偏离原本的轨道呢?

曹操迎回汉献帝后,就开始扫除周边,巩固中原根基。

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张绣、刘备等势力,收复徐州、平定南阳,彻底掌控了兖州、豫州、徐州等中原核心区域。

此时,吕布是在袁绍那里,但袁绍还没有与张燕展开激战,袁术是掌控了扬州,刘备提前到了小沛,张济会死于抢夺粮草的战斗中,从而让张绣占据宛城吗?

那自己接下来怎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