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色裹着弘农城的寒气,渗进张济的屋里。屋内烛火摇曳,映得张济眉头拧成疙瘩。

赵剑入关后,他派出斥候不停关注着赵剑的情况,想不到段煨、董越、杨定投诚了。

赵剑得五万西凉兵,加一万羌骑压境,却只是围困长安,立碑退军。

这是要困死李傕啊,下一个会不会是我?

张济急忙叫来贾诩问计。

贾诩指尖轻捻须髯,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光。

消息他也知道了,他一直想投靠一位可靠的诸侯,这位诸侯要能重用自己。

他早年举孝廉任郎官,后因疾病辞官。董卓入京时,他被辟为平津都尉,后升任讨虏校尉,依附于董卓女婿牛辅麾下。

牛辅虽表面礼遇,但猜忌他。

后虽依附李傕,但他深知李傕、郭汜掌权后必然会内斗,便借母丧离开长安,依附了张济。

但,张济不是他最终的选择。

赵剑、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刘焉,这些目前天下有势力的诸侯,他逐一盯着,最终觉得赵剑有王霸之业的势头,且能不计个人恩怨,这符合他对人主的期望。

他希望投靠的人主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实现天下的统一或占据重要地位,这样他才能凭借自己的谋略辅佐其成就一番大业。

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是他必须考虑的因素。他劝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是为了自保。后来离开李傕、郭汜,也是看到了这两人的残暴作为难以长久,自己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而投靠赵剑他已经决定了,但他不想独身去投靠,想带功前往。

这个功,就是劝说张济投诚。

但他知张济叔侄素来刚硬,都以“掌控自身军队”为底线,不愿成为他人麾下完全听话的将领。

叔侄俩都没有“独自争霸”的野心,“依附强者”是为了更好地“独立领兵”。

叔侄俩这样的性格,若直接劝降,必遭抵触。

待张济说完后,贾诩缓缓开口:“将军勿忧,赵剑围而不攻,可见其非鲁莽之辈。

他收了段煨等人,却未急于染指长安,是在等人心归附啊!”

张济语气带着几分警惕,问:“文和是说,我也该像段煨他们一样?

我张济手里虽只有三千兵马,就算打不过,也绝不做降将!”

贾诩微微颔首,似是认同他的骨气,话锋却悄悄转了方向:“将军忠勇,世人皆知。只是如今局势,如逆水行舟。

李傕、郭汜困在长安,早晚必败;赵剑得了五万多西凉旧部,再有凉州数万羌骑支援,放眼天下,是当今实力最强的诸侯。

若他真来攻弘农,将军怕是…只能离开了!”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落在灯烛里,“再说,段煨、董越、杨定投诚,依我看来并不是只因为有大小姐的原因。

将军若归附,未必不是保全兵马、安稳度日的法子,总好过没有依靠吧?

将军有自己决断,贾诩不再多言。

只是乱世之中,还望将军多为自身与弟兄们的安危着想一下!”

张济攥紧腰间佩剑,指节泛白。

他听懂了贾诩的话,却又不愿承认。

贾诩分明是在劝他投靠赵剑,可话里话外都绕着“保全”、“安稳”、“依靠”,没半分劝降之意,句句都是为他着想。

但,赵剑能接受他的依附,让他掌控自身军队吗?

他只觉得胸口堵了一股气,却又发不出来。

贾诩抬眼看向张济紧绷的侧脸,心里再清楚不过,张济这性子,认死理,话说到这份上,再劝下去只会适得其反。

他也知道,张济虽犟,但绝非愚笨,他的这番话,总会在他心里留下痕迹的。

至于张济会不会投诚赵剑?他点到为止,就已经尽到自己对张济的收留和重用的报恩了。

天下诸多势力在关注着长安,赵剑也在关注着诸多势力。

主要是袁绍、曹操、公孙瓒,还有吕布和刘备这两位初期四处流浪的主。

至于袁术、刘焉、刘表、张杨、张燕之流,他只是知道一下。

离开关中,在凉州逗留了十几天,拜访了各方羌族首领后,赵剑一行回到了云州。

凉州已经稳定,由马腾负责军政大事,调徐晃军团回中山待命,调徐荣军团驻守萧关道。

还未回到阴馆,府里便传来了喜讯,黄舞蝶梅开二度又有了身孕,甄脱、甄荣、夏侯轻衣、屈玲也都有了身孕。

赵剑大喜!诸多夫人里,就剩甄道、麻田欣、丹丹、董白了。

而董白也在最近几天也出现了吃饭恶心,呕吐的情况。

看来,董白也怀上了。

虽身在危险境地,但赵剑只要有放松的时间,就一定会与美人度次良宵的,除非美人不在身边。

至于柯最琳、谷再丽、李宝梅这三十位,他是不打算让她们怀孕的,毕竟她们只是妾,算作是后世“情妇”的身份吧。

他不是不喜欢她们,而是没有爱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