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妃早逝的真相,在被揭开时变得血淋淋,让人唏嘘让人心痛。
皇上听到这个消息时,虽心里早有猜测,还是忍不住沉郁了一阵子。
太子则是受到打击最大的。
他怎么也没想到,杀死自己母亲的,竟会是他和自己母亲的善意。
若不是他年幼无知,希望有人陪伴。
若不是母亲怜他孤单,想让大皇子陪他长大。
大皇子怎么会有机会接近他们?
又怎么会因为嫉妒他有母亲疼爱,而害死他的母亲。
自从见过大皇子后,太子就被无尽的后悔淹没。
他整日无精打采,从前热心的政事也打不起精神。
跟韩培在校场练武也心不在焉,差点被兵器伤到。
皇上听说了此事,便来了紫萱殿找慕卓宁。
“珏儿近来心绪不平,再这样下去恐怕不妙。”
慕卓宁点点头,赞同道。
“臣妾知道皇上的意思。”
“珏儿年纪还小,”
“身上的担子本来又重,”
“若总是陷在对过去的悔恨中,便难再有长进了。”
皇上叹道。
“朕也没想到,现实原来会这么残酷。”
“当年的琴妃,竟是死于年幼的熹儿之手。”
说到这里,皇上一时也有些痛心疾首。
慕卓宁赶忙安慰道。
“皇上放心,”
“臣妾会同珏儿好好谈谈。”
“他如今也算是臣妾的儿子,臣妾定当尽心。”
若是珏儿真的没有做好准备面对为君的残酷,那么慕卓宁不介意重新替他规划一下未来的命运。
是夜,慕卓宁来到了太子房中。
她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柔柔地抱住了太子。
怀中的孩子明显浑身微微颤抖了一下。
他不开口,慕卓宁也不心急,陪他沉默着。
半晌,太子开口问道。
“母亲,不必安慰我,”
“儿臣没事。”
“儿臣从未像如今这般清醒过。”
“母亲说过的,儿臣总要自己看清一些事。”
见太子这样说,慕卓宁心中反而划过一道涟漪。
这孩子,一直以来都比她想象中要通透得多。
“是,你说得对。”
“母亲并非只是想安慰你。”
“只是想告诉你,”
“有任何事,不必自己担着。”
“你身后,还有父皇和母亲可以依靠。”
“就比如现在,你心里若不爽利了,大可以到我怀中哭一场,或是放纵一番。”
“活着,总不能让亲者痛仇者快!”
慕卓宁的声音一直很温和。
太子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多少回,慕卓宁与他母子夜谈。
似乎他归于慕卓宁这位母亲后,她就非常尊重他的意见。
哪怕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想到这里,满腹委屈再压抑不住,太子在慕卓宁怀中无声哭泣。
他都快忘了,自己还只是个孩子。
他还有父皇和眼前的母亲可以依靠。
他原以为自己足够坚强,却在悲伤面前被轻易打败。
“你说得对,”
慕卓宁一下一下轻抚着太子的背,说道。
“杀母之仇,不共戴天,”
“你若不为母报仇,天理不容。”
“没什么可纠结的。”
听到这话,太子终于哇哇地哭出了声。
像是发泄出了多日以来的怨和郁。
等太子哭够了,慕卓宁才扶起他,轻轻替他擦去眼泪,道。
“我曾想过,要带你出宫。”
“衮州城外那一片小小庄园,你也见过。”
“便是你母亲我想要归老之处。”
“我想,你若是在那里,做一个闲散之人,”
“同你舅舅那样,行走天下,是不是便能顺遂一生。”
她顿了顿,接着说道。
“我知道你父亲对你委以重任。”
“时至今日,宫中仍无能接替你之人。”
“作为母亲,我虽怕你高处不胜寒,却从未问过你的意思。”
“如今,我真心问你一句,”
“你是如何想的?”
不知从何时起,太子就知道,这段对话迟早要发生。
他一直知道,母亲是心向自由的。
待一切平定后,她必定要出宫。
作为儿子,他曾无数次同他父皇一起努力,希望将母亲留在宫中。
可他,似乎也忽略了母亲的真意。
如今,慕卓宁问他,太子认真地想了想,说道。
“母亲曾说,若儿臣为君,必要为万民请命。”
“在小黄庄时,在瘟疫到来时,儿臣都从未忘记母亲的教诲,”
“尝试着以民为先。”
“但结果,儿臣还是做得不够好。”
“那时,儿臣也曾自我怀疑,是不是儿臣真的不够好……”
慕卓宁摇摇头,道。
“不,你能这么想,已经很不错了。”
“只是,为君之道,从来都不是易事。”
太子正色,从慕卓宁怀中挣脱出来,跪在她面前说道。
“母亲,虽然不够好,”
“但儿臣还是想尝试。”
“哪怕终其一生不得法,哪怕付出生命作为代价,”
“儿臣还是希望,为天下万民,尽一分绵薄之力。”
太子这话,深深触动了慕卓宁的心,也似乎在她意料之中。
生而为天子血脉,或许从最初诞生起,就承载着一般人无法比拟的命运。
皇上曾不止一次对慕卓宁感叹过。
珏儿虽年幼,却极肖似他,是接位最好的人选。
皇上仍在盛年,多年栽培之下,明珏说不定也能成一派流芳帝王。
太子叩下头去,诚恳地说道。
“儿臣与母亲虽相处时日尚短,但情义却深。”
“儿臣虽舍不得母亲,”
“却不敢以一己之私,胁迫母亲留在宫中。”
“母亲若放心不下,”
“衮州郊野,儿臣必定时时去看望您。”
“若您想儿臣了,宫门随时都为您敞开。”
慕卓宁知道,到此时,太子的心结算是都解开了。
他此前心思沉郁,说不定也有些许原因是在此事上矛盾着。
他怕慕卓宁不愿他为君。
更怕慕卓宁从此与他断了联系。
那位生身的母亲已经从他生命中流逝,不见踪影。
这好不容易寻来的母子之缘,他也不愿轻易放弃。
慕卓宁默默点头,双眼早已湿润。
他们都低估这孩子了。
他哪里是在因为过去而困顿,分明是过于重情重义。
“珏儿,你若愿意,必定能成一代明君。”
这便是母子一场,她对他最好的祝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