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弃前脚因为韶喀粮食贪墨一事,到了韶喀,后脚就有人凑上来,怎么可能只是单单为了纸鸢。
甚至冬日放纸鸢这样拙劣的借口,十有八九也就是为了让檀弃觉得不对劲,引得她发问。
披着白色大氅的青年听见她这样问,轻轻笑了一下,也不多做矫饰,直言道:“在下崔氏见青,特来向熙王检举,曲径县县令,崔缪贪墨税例。”说着他将手中账本垂首放置眉前,恭谨道:“这便是崔缪贪墨的证据。”
闻嘉皱了下眉,看了一眼熙王,熙王面上没什么表情,但目光还看着崔见青,那边应该是对这事还感兴趣,因而,走上前两步,从崔见青的手中,拿到账本,在原地检查了一下,无兵刃夹带,也无一些粉末状的东西,才将手中账本交给檀弃。
檀弃只是随意翻翻,将账本直接翻到一月前今秋的账,这应当是崔缪的私账,贪墨数量和上交给钱府君的钱银上头都有记载,和英角她们算出来的差口也能对上。
所以这本账册,十有八九可能是真的。
崔见青,见檀弃在翻看账本也不恼,乖巧站在一边,直到檀弃开口问他:“你姓崔?”
崔见青拱手行礼道:“正是。”
檀弃瞧着账本上的字迹,边问道:“曲径县县令姓崔,你也姓崔,还真挺巧。”
崔见青不敢隐瞒如实答道:“崔缪是在下同父异母的长兄。”
檀弃将手中账本交给闻嘉,边道:“那便是同室操戈?”
崔见青道:“王有所不知,崔缪虽是在下的长兄,但为人刚愎自用,丝毫不顾念血脉亲情,既然他不顾念在下一二,在下又何必顾念他。”
檀弃凉凉地瞧着火盆里的纸鸢骨架道:“不止吧。”
若仅是如此,崔见青又何必跑到韶喀来,专门等她,还一路打探她的踪迹。
只为检举自己长兄?何必如此。
崔见青抹泪的手一顿,上挑的丹凤眼缓缓看向檀弃,露出一个笑来,全然换了一张面孔:“王若不弃,见青可以帮王作证,崔缪随王处置,崔缪贪墨的钱财,见青也可为王寻回来,但还请王放过崔家一马。”
檀弃心里有了考量,崔缪作为曲径县令,崔家其他人的官都不比这大,崔缪便应当是崔家的家主。
而这位多半是想从崔缪手里抢过崔家,虽是在县衙,但从福国创建以来,崔家便做了地方官,这么多年,便是将崔缪贪墨所得献出来,崔家内里不论是人还是钱粮,依旧很是可观。
她便再次仔仔细细地看了眼崔见青,这人多半也有心,借此事,在她这里留个名,或是干脆说,是借她的手拿下崔家。
檀弃原本便是怕盲目对这些人动手,引发民乱,如今有这人从中安抚崔氏一族,只怕也生不起什么波浪,也省了檀弃的事。
只是,真要如这厮所愿么?
檀弃还没想好,便听得底下鼓乐声从府衙响起,檀弃的视线望了过去,场地已经布置好了,天也擦黑了,用的是迎贵宾的鼓乐,钱府君已经坐到了上首。
她瞧着钱府君,崔见青倒是给了她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她此前顾虑这些族中会有其他人因为她处死族中高官而心怀怨恨,但如今看来,这些士族,族内关系并不如自己想得那般牢靠。
有人在顶上撑腰固然好,但就见旁人大鱼大肉,自己喝点肉汤,难免心中不平。
若是吃大鱼大肉的人倒台了自己也能吃上肉何乐而不为呢?
正想着檀弃收回了思绪,每个家族,族中关系只怕不尽相同,也不能一言蔽之,不然只怕容易阴沟里翻船。
檀弃看了眼闻嘉,闻嘉便附耳过去。
崔见青只是个普通人,识趣地眼睛下垂,不去看檀弃的口型。
闻嘉称是,便带着一部分人离去了。
檀弃视线重新放在府衙之中,兰慈已经在侍从的簇拥下上场了,檀弃抿了口热茶道:“崔氏于寡人而言与路边一只小鸟差别不大,寡人此次前来,主要为的也是钱府君,至于曲径县令,顺手而为罢了。”
既然是顺手,那就无所谓什么方式了,这话檀弃说的半真半假,一个县令而已,确实没什么,想怎么处置都可以,不过檀弃心里想的还是想稳一手,这就没必要和崔见青说了。
当然若是顺手的事,那便不值得,再为了此事劳心,答应崔见青保下崔家。
崔见青也是一愣,他随着檀弃的视线看向底下府衙中的钱府君,片刻后咬牙:“钱府君族中子弟颇多,听闻有人在永国做了司马。”
檀弃挑了下眉:“哦?”了一声,这事她还真是不知道。
永国便是福国灭亡后诞生的小国之一,现在是昭国的属国。
离得太远了,檀弃的探子还没来的及渗透过去。
檀弃暗道怪不得,这位钱府君,在她实言警告过后还敢如此,只怕打着多贪些粮食,此后带着这些钱粮逃往永国。
檀弃眼神渐冷。
崔见青跪在一旁道:“若王不弃,在下愿为王效力。”
檀弃瞧着他,笑了一声:“你?”
一个小士族家的小郎君?
连自家事都争不过,唯一能说道的就是胆子大,大到主意打她头上了。
崔见青不甘心就这么离去,咬咬牙道:“在下愿一试。”
檀弃又笑了一下:“你知道钱府君是什么人吗?你就愿意一试?”
崔见青道:“在下略有耳闻。”
钱府君手下有三千府兵,钱府君之妻出身福国大族,乌氏,也就是和福王的王后属于同族,也是引幸国人入谷新的乌氏,乌氏王后诞有一子,若是从身份上来讲,他才应当是福王,是檀弃脚下这片土地的主人。
可惜乌氏引敌入谷新,但最后的结果,却并不如他们所愿,宗室趁此机会将各地分瓜干净。
但无论如何当初的谷新,如今的福新国依旧还是被乌氏占着,同其他幸国的属国不同,乌氏有功,他们并不需要向幸国上供,反之,幸国甚至会派些人才,送些钱粮去福新。
从膝盖想也能猜到幸国的算盘。
王后乌氏之子长成,那他要向熙国等地开战,要回自己的国家连理由都不用找。
等到幸国羽翼渐丰,足够进入争霸系统的最后阶段时,幸国国主甚至可以将王后乌氏之子作为傀儡,亲自攻打其他国家,甚至撕破脸攻打昭国的属国,昭王也没什么话可以说。
除去这些,钱氏一族的人有能之士也不少,即便在檀弃刻意不用钱氏人的份上,韶喀山信等地,加起来,有县令七位,书吏,田吏数不胜数。
要不是福王在位时便将府君和守备军分开,一个府衙最多豢养三千府兵,若军权还握在各地府君手里,以钱府君这个底蕴,就是造反,也够了。